[摘 要]企業的管理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我國各種規模的企業均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視企業管理工作。企業管理工作多包括經營管理、人員管理、資產管理等內容,根據管理需求由多部門負責管理,達到各部門協作管理的效果,使企業能夠獲得長久的發展。隨著我國企業發展進入穩定期,經濟發展對企業軟硬實力的要求提高,以企業文化為代表的軟實力發展理念興起,使得企業對自身文化與管理工作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企業文化是企業品牌形象、人文環境以及員工素養等方面的總和,是體現企業發展能力、企業經營內核的關鍵,因此在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是否擁有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管理中的融合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內容。文章就新常態下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管理進行簡要闡述,同時分析二者融合發展途徑。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文化;企業管理;融合路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39
[中圖分類號]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120-03
0? ? ?引 言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企業員工的工作作風、思想動向、職業發展乃至個人素質均有較大的影響。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水平直接影響了員工的精神面貌,也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中的形象與競爭力。企業在進行日常管理時,不可避免地需要對員工進行管理和激勵,對企業的外在形象進行維護,同時增加市場份額。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對企業文化進行積極的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管理質量,以此增強企業的外在競爭力與內在凝聚力。
1? ? ?新常態下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的關系
企業管理是最為日常與重要的企業經營工作,也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大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能夠認識到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據其他成熟經驗、自身管理需求建設相應的管理制度,對人員、資源、資產等進行管理,以穩定企業的日常發展活動。但企業對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同時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單純的“朝錢看”“狼性文化”等,利用嚴苛的管理制度約束企業文化的發展,最終引發員工的反彈[1]。部分企業甚至因此出現經營失敗、員工大量流失、市場份額逐步減少等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與經營,可見錯誤的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管理工作的影響巨大。相反,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幫助企業改善人員管理狀況,使員工在輕松、良性競爭的氛圍中工作,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可程度,幫助企業對資源、資產進行更加積極、合理的配置,幫助企業提高管理質量。良好的企業管理能夠帶動企業文化穩定發展,利用合理的管理制度與員工一起建設相對穩定、人文性更強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同時,二者還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企業文化能夠通過軟性管理的方式幫助企業改善管理效果;企業管理能夠避免不良職場文化滋生,改善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促進企業打造健康的人文環境[2]。
2? ?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的優勢
2.1? ?能夠加強員工的責任認同
企業文化的主體是企業與員工,其中構建文化的領頭人是企業,實施并最終發展成為企業文化的則是員工。由此可見,企業與員工之間不僅僅是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在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和融合,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可程度,使其更加有歸屬感。企業則能夠通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利用宣傳教育、職業素質培養、提供合作平臺等方式幫助員工獲得更多的經濟支持與職業發展成就,二者互相促進、互相成就,這樣能夠給企業管理、日常工作帶來更大的幫助,提高企業的軟實力[3]。
2.2? ?能夠促進企業權利義務的落實
企業管理除管理員工外,還要對企業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明確的規范,以此確保企業能夠為員工創造平等穩定的工作與發展環境。但如果企業僅通過管理制度規范相關內容,則容易與日常經營活動脫節,對員工工作的穩定性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企業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進行干預,利用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管理制度、管理意識進行引導,確保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切實引導員工的日常工作與企業經營的日常規范,增強企業權利與義務落實的效果[4]。
2.3? ?能夠提高企業經營經濟效益
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融合,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經營水平,增加經濟效益。從員工日常工作到企業的經營活動,文化建設均能達到較好的改善效果,避免員工出現逆反情緒,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便利。人員工作效率提高、對外交流活動質量提高,均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相結合,能夠從企業形象方面進行改進,使企業在市場上樹立重質量、重效率、重文化的企業形象,使市場更加傾向于選擇其作為合作對象,由此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增加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從而提高企業經營質量[5]。
2.4? ?能夠提高企業的工作管理質量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有機結合,對提高企業的工作管理質量有較大的幫助。雖然企業利用規范的規章制度,能夠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對員工的工作質量進行激勵,但如果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則對于員工的管理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企業文化的建設不但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方向,還能夠對工作管理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6]。員工通過認可企業的文化內核,達到更加認可企業運營與發展理念的目的,對增強員工的認可程度有較大的幫助,能夠減少企業的工作管理成本,提高工作管理效率。企業文化與管理相融合,還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任程度,員工能夠在更加積極的氛圍中開展工作,對提高企業與員工溝通質量,減少溝通成本有較大的幫助。企業的工作管理質量提高,對加快企業發展有較大的幫助[6]。
3? ?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問題
3.1? ?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雖然大部分企業能夠認識到企業文化的建設對其經營、管理的重要性,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將文化建設看作管理工作的重點。大部分企業存在投資、融資系統混亂,企業管理集中度較低的問題。此類企業在進行融合發展時經常出現嚴重的分歧,導致融合發展無法切實推進。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對文化建設與管理融合的重視程度不足,不但無法切實做好文化建設,在管理工作中也刻意忽視了管理與文化建設之間的紐帶關系,同時還存在融合方法、管理方法老舊的問題,在管理過程中將團建、考核制度強行融合,使得員工對管理工作與文化建設均產生較大的抵觸情緒,無法切實開展融合工作[7]。
3.2? ?缺乏核心價值體系
部分企業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核心價值體系缺乏問題,雖然大部分企業想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企業文化,并將文化與企業管理工作充分融合,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無法深度挖掘企業自身的核心價值觀。一些企業僅能通過“跟風”的方式,根據熱點文化內容,頻繁更換企業文化建設目標,此類文化建設流于表面,無法融合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企業的文化建設需要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形象相匹配,否則無法做到有效融合管理[8]。若企業自身存在較多的經營問題,如偷工減料、價格虛高、誠信不足等問題,即使企業在文化建設時大力宣傳“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價值,員工也難以遵循企業文化開展日常經營活動,會導致企業形象與企業文化出現嚴重的落差,此時無法有效將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甚至會破壞企業的良好形象,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管理[9]。
3.3? ?融合發展的目標性不足
目標性是完成工作的關鍵,也在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融合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不同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不同,在融合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融合過程中無法“生搬硬套”。例如,在服務型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其日常經營任務是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提高客戶信任度與忠誠度,這一目標在生產型企業的融合發展過程中無法適用。如果不能對企業自身的融合發展目標產生正確的認識,則無法順利開展融合發展工作。部分企業照搬其他企業的文化建設與管理目標,使得員工日常需要將大量的精力投入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中,不但增加了員工的工作壓力,同時還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成本造成浪費,對其經濟效益造成較大的影響[10]。
4? ? ?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的融合路徑
4.1? ?提高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依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因此,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對融合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11]。第一,企業需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文化建設,改善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企業管理層應對文化建設予以重視,搭建好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橋梁,同時對員工的文化需求進行系統的了解,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改善文化建設的方式與方法,提升文化建設水平。第二,在當前新常態下,融合發展勢不可擋,因此需要在保障員工工作環境自由的同時,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中,避免員工對文化建設過于抵觸而影響實際融合的效果。第三,要對建設成本進行管理,以樹立企業良好形象、保障員工工作自由為前提進行文化建設,充分結合企業自身發展規劃、人文環境,做到企業文化與管理的高度統一。
4.2? ?建立個性化的核心價值體系
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的關鍵,需要根據企業自身需求進行建設。首先,企業需要深度挖掘經營過程中的核心價值體系,建立穩定、合理的文化核心,將核心價值與企業管理充分融合,使其充分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與形象管理,避免日常管理中過度關注“熱點文化”導致核心價值動搖。可圍繞“公平競爭、效益至上”的企業文化創造核心價值,使企業內部形成銳意進取的文化氛圍,在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打造良好的企業外部形象。其次,如果企業自身存在經營、發展問題,則需要詳細梳理自身企業文化價值,不斷糾正日常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在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同時,強化服務意識與誠信系統的建設,完善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的效果。
4.3? ?增強融合發展的目標性
目標建設是企業文化與管理能夠融合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針對當前企業融合發展目標性不足的問題,企業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對融合發展的目標進行挖掘,不可生搬硬套其他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需要正確規劃自身發展的短期與長期目標,并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對于不同經營范圍的企業,其需要選擇合適的融合發展目標。如生產技術型企業,其服務性質相對較弱,需要通過自身過硬的技術打通市場,增加市場份額。因此,企業應將目標建立在技術發展與市場體系建立方面,在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融合發展過程中避免在服務性管理工作中投入過多的精力。此外,企業應根據新常態下的發展需求,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同時量化融合發展的考核指標,設置合理的考評指標,使員工在了解和掌握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開展日常工作,加強員工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之間的聯系[12]。
5? ? ?結束語
企業的發展與經營離不開管理工作的指導。企業管理工作中,文化建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尤其在新常態下企業經營壓力增加,使得企業管理與文化建設的平衡性受到影響,采取文化建設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文化建設水平,改善企業品牌形象,在加強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方面也有較大的幫助。進行管理與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減少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可程度,改善企業內部環境,并最終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品牌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1]公亞麗.食品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協同推進:評《食品企業管理》[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24):8169-8170.
[2]張巖.理念與模式:企業管理理念與員工管理模式匹配研究——基于XX集團的管理案例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5):155-156.
[3]蔡新玲.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及路徑分析:以吉林省華生交電集團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17):196-197.
[4]鄭全禮.對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思考:以勝利物流文化為例[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21(2):74-76.
[5]胡自泉.儒學視角下的中國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HW集團的案例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72-73.
[6]劉國眾.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傳承:傳統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之九)[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0(36):18-19.
[7]張勇林.企業文化對天然氣企業管理的借鑒意義:評《中國天然氣文化研究》[J].中國油脂,2021(9):172.
[8]陳炎坤.縣級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對策研究:以企業管理柔性化創新為分析視角[J].中國市場,2020(30):17-21.
[9]聶偉娜.新形勢下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與創新[J].中外企業文化,2022(12):142-144.
[10]寇延年.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管理創新研究:以榆林市民營企業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7):50-51.
[11]宋海波.民間舞蹈在化工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功能:評《化工企業管理》[J].日用化學工業,2021(3):267.
[12]韓浩波,趙曉蕊.神東煤炭集團企業文化軟實力模型構建及提升對策[J].煤炭經濟研究,2023(3):104-112.
[收稿日期]2023-04-08
[作者簡介]聶貴洪(1972— ),男,貴州湄潭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