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劉玉 蔣青桃
摘?要:“三全育人”背景下,對于專科大學生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要重視教育意識,挖掘課程中的積極正面元素,將學生的思想教育深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專業能力、提升思想品德素質和綜合素質。高職院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力量,優化教學模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和見識、塑造學生的品格,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病原生物學;免疫學
Under?the?Background?of?"Three?Education"?the?Reform?and?Practice?of
"Pathogen?Biology?and?Immunology"?in?Higher?Vocational?Teaching
Wang?Hui?Liu?Yu?Jiang?Qingtao
Jiangsu?Health?Vocational?College?JiangsuNanjing?210000
Abstract:Under?the?"three?complete?education"?background,for?the?specialized?college?students?'pathogenic?biology?and?immunology?teaching,should?attach?importance?to?the?education?consciousness,mining?positive?elements?in?the?course,th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throughout?each?link?of?classroom?teaching,let?the?students?improve?professional?ability?in?learning,improve?the?ideological?character?quality and?comprehensive?quality.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hould?fully?implement?the?Party's?educational?policy?and?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people?through?virtue.In?the?teaching?process,give?full?play?to?the?main?role?of?students?and?the?leading?force?of?teachers,optimize?the?teaching?mode,apply?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further?enrich?students?'knowledge?and?knowledge,shape?students'?character,and?strive?to?cultivate?highquality?technical?and?skilled?talents.
Keywords:Three?education;Moral?education;Pathogenic?biology;Immunology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不僅是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時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且是高校黨委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過程中的重要途徑[1]。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這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大責任[2]。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旨在實現德育統一。在“修身”之前先“育人”,注重育人和育才的有機統一。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育人的重中之重,必須嚴格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質的人才,這才是各項工作的生命線。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醫學的基礎課程,要秉承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并重的理念,將立德樹人融入理論與實踐教育中,結合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線上線下,講好理論融入思政故事,培養醫學生“感恩、敬畏、擔當”和“科學、創新、實踐”的精神貫穿整個課程,將大愛精神傳播到職業崗位。
一、加強衛生職業教育,增強學生醫學素養
在對高職醫學生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和結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豐富臨床醫學案例,注重案例與知識的融合。一方面,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提高個人的防護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醫學綜合素養和大愛精神。另一方面,強化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職業素養。本課程的內容包括免疫學基礎、醫學微生物學兩部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為醫學專業目標和立德樹人目標兩方面。
醫學專業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能掌握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常見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掌握常見的消毒滅菌的方法,建立無菌觀念,重視和預防醫院感染;引導學生思考課程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關注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立德樹人目標是在完成醫學專業目標的同時,以社會聚焦的事件及人物事跡作為引領,培養醫學生愛國情懷和大愛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自信心。要教育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做人民信賴的醫務工作者[34]。
二、講述名人事跡,培育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和科學精神
醫學科學家在人類健康和醫療事業的發展中作用重大。例如,科學家巴斯德推翻了當時盛行的食物腐敗的自然發生說,提出腐敗是由于微生物的發酵導致的,并發明了當今流行并廣泛應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用于酒類和酸奶等食物的消毒。此外,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琴納發明了牛痘接種法,最終消滅了天花。琴納用牛痘接種疫苗不但戰勝了天花,而且還帶動并激發后續科學家向人類各個疾病展開研究,促進了疫苗及醫學的進步發展,并啟發鼓勵學生從自身或環境中分離并培養微生物的技術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1955年,脊髓灰質炎在我國開始暴發,導致大量兒童的死亡和癱瘓,造成了無數家庭的悲劇。顧方舟教授臨危受命,在特別艱苦的條件下,開始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2000年,世衛組織宣布中國已經是無脊灰狀態,這都是“糖丸爺爺”顧方舟教授的功勞,拯救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兒童,一生奉獻給了公共衛生事業。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感恩和銘記,值得我們每一名醫學生學習和傳承。20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帶領團隊克服困難,提取的青蒿素解決了世界抗瘧治療失敗的問題,為中醫藥發展和人類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并獲得“共和國勛章”。
三、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愛國情操的熏陶
當今社會,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覆蓋率越來越高,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愛國情操的熏陶。現階段對于大學生的培養不僅僅只停留在知識的傳遞、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還是正確三觀的塑造、綜合素養的提升、愛國情操的熏陶等方面。在這種背景下,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發展的要求要越來越高,對于任課教師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56]。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任課教師要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融入職業教育、教學課堂和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中,自然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學以報國教育,即學生要自覺地把學習、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結合在一起,要以最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投入學習中,才能顯著增強學習動力,同時也能較好地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的大方向不會發生偏差。立德樹人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終極目標,“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踐行,在明確立德樹人工作前進方向和切入路徑的同時,也將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涉及個人精神的改造,還涉及對其行為的引導,因此,是一個綜合全面的概念。在整個思想教育的工作體系中,不僅要注重個人正確價值觀的傳遞和塑造,更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更應該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從而成為新時代大學生,適應時代要求[78]。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授課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師為主體的方法,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臨床醫學案例、生活實踐及綜合相關行業的職業資格考試,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而改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910]。
PBL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融入“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PBL教學法將學習轉變為思考和問題的情景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的模式討論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挖掘生活和學習中的思政案例,并通過小組形式進行分享匯報,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在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授課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以問題為基礎進行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例如:免疫對機體的功能有哪些?特異性免疫應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和固有免疫應答如何相互協調的?如何進行消毒和滅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對問題進行反思、解答,多方面、多維度解答問題,提高學生發掘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凸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授課過程中,有序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例如:繪制抗體的結構模式圖并進行解釋,看圖講解過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五、改革教學評價與學業成績考核機制
評教方面主要針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和“三全育人”相關元素的融合及實施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實施主體包括學生、教師、學院督導專家和學院領導,評價的目的在于督促教師及時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的融合方式,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和育人目的。
評學方面主要是對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以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為主,分析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調查,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診斷性評價;(2)形成性評價;(3)終結性評價:通過表格進行量化,要求學生撰寫課程的心得體會,對比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結果,進而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11]。
評學主要涵蓋理論考試、實驗考核和平時成績三個方面。理論考試以檢測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為主,平時成績主要通過在線開放平臺來展開。本課程將充分利用在線開放平臺強大的互動和數據統計功能,具體分值包括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出勤率、課堂問答情況、課堂討論參與度、課后任務完成情況,占總成績的30%。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要從知識、能力和育人要求幾個方面考量,將“三全育人”的教學理念貫穿課程教學始終。
結語
在新形勢下,要進一步積極探索“三全育人”機制構建及實踐路徑。在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指引下,要加強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以課程思政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形成育人的“三全”模式,并發揮協同效應。在對醫學生進行“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全方位、全程滲透職業思想道德素養的理念,端正醫學生的工作態度,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工作熱情,全方位培養高素質的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劉曉蓉.“三全育人”引領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9):4041.
[2]趙雪琛,李九麗,李元稚,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工會在育人工作中的定位及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風,2021(31):174176.
[3]涂悅.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藝術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9:4649.
[4]徐微.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構建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9596.
[5]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48.
[6]崔增輝.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構中“三全育人”途徑探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03):152156.
[7]鄧國彬.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格局體系構建[J].社會科學家,2020(03):141145.
[8].新媒體時代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雙陣地十進”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9(01):7882.
[9]馬興銘,張李峰,王競秋,等.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6):10131015.
[10]荊雪寧,劉娟娟,王丹丹,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思政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0):8889.
[11]馬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職護生人文素養培育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15015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院級面上項目(JKC202103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慧(1989—?),女,漢族,江蘇南京人,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