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蓮 張玉媛
■摘 要:本文以海南省第二衛生學校2021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共110人),探討微課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實驗組采用微課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通過統計學生上課時的抬頭率及集中注意力時間、課后測評、期末考試成績等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成績,教室監控顯示實驗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有所延長。微課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授課的教學效果,微課教學可以使枯燥的授課內容變得鮮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
■關鍵詞:微課;藥理學;教學模式;傳統教學
藥理學是中職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學好藥理學對學生將來學習護理專業課程及參加實際臨床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課程理論知識抽象、死記硬背的內容較多,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解能力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目前,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通過講授方式傳授知識,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微課是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開發設計的微型視頻,其中添加的動畫、場景、人物角色等元素使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國家鼓勵職業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而微課是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最方便、快捷的選擇,因此開展微課教學是職業院校信息化公共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潮流。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學校2021級中職護理專業兩個班的學生,共110人,將其分為實驗組(56人)和對照組(54人),學生平均年齡為16歲,入學成績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系統講授課本知識,學生被動學習,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學生提交作業。
實驗組基于傳統教學法嵌入微課教學法,即在授課前、中、后嵌入微課。授課前,教師將錄制的微課發送給學生,讓其提前預習,學生通過這些資源的學習,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困惑點,這樣上課時師生互動具有針對性;教師布置測試題,學生通過測試題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找出自己學習的難點。教學中,教師梳理教學內容,使上課內容連貫化、系統化,教師可再次播放有關新課重難點知識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微課中遇到的重難點展開討論,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學生分享討論結果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授課后,教師利用微信發送課程中的微課資源供學生復習使用,并及時發放測試題和調查問卷,讓學生對微課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進行評價。
(三)評價方法
1.課后測試評價
在每次課程結束后,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設計測試題,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
2.期末成績評價
期末考試時,從題庫中隨機選擇試卷進行考試,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
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分析:通過教室攝像頭觀察統計,實驗組抬頭率為90%,對照組抬頭率為78%;實驗組課后測試成績及格率為88%,對照組課后測試成績及格率為70%;實驗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及格率為85%,平均分為71.12分,80分以上占比為25%。對照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及格率為68%,平均分為64.72分,80分以上占比為16%。實驗組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微課教學可使教學效果更好。
(一)微課可有效降低藥理學的學習難度
藥理學的知識本身就枯燥乏味,再加上其與其他學科存在交叉情況,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中職學生自身基礎較差,學習動力及自信心不足,面對難度較大的藥理學知識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導致藥理學的傳統課堂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微課教學可以使枯燥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化、形象化,學生容易理解,降低學習難度。藥理學的部分知識難以理解,課堂上不懂的知識,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微課進行復習。
(二)微課可延長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
實驗組教室的攝像頭錄像顯示開展微課教學可提高學生抬頭率及延長學生聽課時間。從而說明微課教學可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三)微課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微課借助網絡向學生傳達知識,非常符合學生熱衷網絡的興趣特點,同時微課通過動漫、故事等富有趣味的形式進行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藥理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提煉重要的知識點,也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微課可促進教師交流及共享教學資源
同一專業的教師通過分工合作創作本專業微課,逐步構建校級教學資源庫,任課教師根據需要觀看或使用教學資源庫中的微課,既可促進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又可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及教學資源共享,同時優秀的教學資源能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學的效果。微課設計時長以5~10分鐘為宜,時長過長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時長過短則不利于教學內容的充分展現。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前,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情進行調查,開發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微課。在微課設計過程中,應注重關聯交叉學科知識、增加互動環節和激勵環節。同時也可以把微課教學應用到實驗課中,藥理學教研室的教師通過集體討論,統一標準,把教師的演示操作制作成微課,課前讓學生反復觀看,規范學生的操作。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在上課時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講解操作步驟,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指導,使實驗過程更加輕松。同時學生課后可通過反復觀看操作視頻,加強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二)構建網絡化師生互動平臺
教師可創建微信學習群,定期在微信學習群中為學生答疑解惑或推送一些拓展知識,以利于師生之間進行溝通,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對微課教學設計進行反思。教師積極借助現有的網絡學習軟件,引導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化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考評制度
微課要有適宜的考評制度,應做到迅速、有效、及時并體現多元化。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可對學生進行卷面考核,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但評價不能僅限于卷面考核,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用藥處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教師要對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進行補充,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四)不足之處
微課大多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環節進行講授的,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不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整體設計。目前,職業院校專業課程類的微課資源數量相對較少,教師要自己制作原創微課作品。而制作微課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化能力,教師會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學習有關微課制作的知識,這樣教師鉆研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時間就會有所減少,因此建設微課錄制團隊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微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息息相關,一個好的微課,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平時要參與授課班級學風建設,做好課前學習動員,深入了解學情。
隨著教師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微課的創作空間越來越大,操作越來越簡便,微課質量也越來越高,教學的個性化、形象化、趣味性都能得到充分體現。微課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復利用,實際上也能將教師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如果教師人人都能制作微課,就可以形成校級微課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人人受益。
[1]王祎,李季.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7).
[2]侯迎迎,安宴.多種教學方法在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5(18).
[3]郭瑋.微課嵌入式教學方法實踐探索:以《基礎漢字學》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4).
[4]包亞男,叢歡,鄒宇,等.微課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7(4).
[5]范天黎,畢紅征.微課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2).
(作者單位:海南省第二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