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云鵬 李瑩

摘? ?要:就業問題與社會穩定和國民生活關系緊密,是實現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一直備受關注。如今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已經得到共識,但其中消費性服務業就業貢獻日漸下降,生產性服務業就業拉力逐漸上升。近年來,黑龍江省完全就業貢獻度低于全國,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就業率占比逐漸降低,直接和完全就業貢獻度均低于非生產性服務業。因此,必須通過完善生產性服務業政策支持體系、加強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以促進該產業對就業增長的拉動。
關鍵詞:黑龍江?。簧a性服務業;就業;投入產出
中圖分類號:F20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072-03
目前我國已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增加值對國民經濟貢獻度已超過50%,服務業在拉動就業增長方面的貢獻也逐年提高,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正逐漸上升。生產性服務業依靠農業和制造業存在,為生產活動和生產者提供知識性和人力的相關服務,是現代經濟增長重要的推動力。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就業增長的潛力越發充分地釋放出來。作為我國傳統工業大省和農業強省,黑龍江省目前有著保障就業的巨大壓力,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就業促進,對黑龍江省經濟的平穩運行、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巨大裨益。
一、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就業的現狀
2016年以來,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數在76萬—93萬人之間,在黑龍江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中所占比重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21.7%增加到2020年的26.93%,平均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與全國同期生產性服務業在總就業人數所占比重對比,近五年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比重差異有逐漸拉大趨勢,從2016年相差1.25個百分點拉大到3.34個百分點。這說明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不斷提升,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生產性服務業中各行業就業比重變化看,黑龍江省批發和零售業占同期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略有下滑趨勢。行業就業占比分別為4.38%、4.31%、4%、3.2%、3.45%。相比之下,知識密集型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就業人數中占比各年份分別為1.72%、1.99%、2.03%、2.51%和2.72%,有小幅度的上升態勢。資金密集型的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占比逐漸提升。其中,金融業就業占比提升速度最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次之。
二、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貢獻度
本文從投入產出表中各行業勞動者獲得報酬角度考察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對勞動的消耗以及對社會就業的貢獻水平。引入就業貢獻度概念,用于計算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部門每投入1萬元所產生的就業貢獻度,并將其分為直接就業貢獻度、間接就業貢獻度和綜合就業貢獻度進行呈現。
(一)黑龍江省直接就業貢獻度情況
1.直接就業貢獻度現狀
直接就業貢獻度DLi為第i部門直接向國民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計算公式:
DLi=Wi/Xi(i=1,2,…,n)? ? ? ? ? ? ? ? ? ? (1)
其中,Wi為第i部門勞動者獲得的總報酬,Xi為第i部門的總投入。
依據上述公式,計算黑龍江省2017年公布的投入產出表數據可知,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是直接就業貢獻為15.95%,即每萬元該產業投入會創造工資價值為1 595元。
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多數行業直接就業貢獻低于27%,即每萬元行業投入帶來的就業貢獻值不足2 700元。其中,直接就業貢獻度最高的是研究和試驗發展的44.6%(即每萬元投入創造的工資價值為4 460元),其次是金融業的直接就業貢獻度27.5%(即每萬元投入創造的工資價值為2 750元);之后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為18.9%,租賃和商務服務為15.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為14.3%,直接就業貢獻度相對較低(每萬元投入創造的工資價值分別為1 890元、1 540元和1 430元)。直接就業貢獻度最低的是批發和零售,僅有9.4%(即每萬元投入創造的工資價值為940元)。
2.間接就業貢獻度與完全就業貢獻度現狀
國民經濟各產業行業是協同和關聯發展的,每個部門的就業發展都會影響到其他部門就業。間接就業貢獻可以用于了解一個部門的投入變化對其他產業或者行業就業的帶動效果。完全就業貢獻為直接就業貢獻與間接就業貢獻的加總。
根據投入產出表,設第i部門的間接就業貢獻度為ILi,完全就業貢獻為GLi。
GLi=DLi+ILi? ? ? ? ? ? ? ? ? ? ? ? ? ? ? ? ? ? ? ?(2)
GLi=DLi+∑(GLi-hij)(i,j=1,2,...,n)? ? ? ? ? ? ? (3)
公式(3)中,hij代表i部門的產出被j部門作為中間產品的數值占i部門總產出的比率,它是i部門的中間產品分配系數向量中的第j個元素。
hij=Xij/X(i,j=1,2,...,n)? ? ? ? ? ? ? ? (4)
H為h的矩陣
i部門產出每增加一個單位,將導致對j部門中間產品消耗的變化,最終導致j部門就業量增加。其矩陣式表示為:
GL=DL+H·GL? ? ? ? ? ? ? ? ? ? ? ? (5)
矩陣式(5)中,DL=(DL1,DL2,DLn)T
GL=(GL1,CL2,…,GLn)T整理可得:GL=(I-H)-1DL
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的完全就業貢獻度為26.13%,即該產業每增加1萬元的產出勞動者報酬增加2 613元的投入,通過與其他國民經濟產業部門的聯系帶來1 018元的勞動者報酬投入。
由表1可見,在直接就業貢獻度中排名第一的研究和試驗發展在間接就業貢獻度排名最低,僅有0.01%。在直接就業貢獻度中排名第4的租賃和商務服務在間接就業貢獻度排名第1,間接就業貢獻度為17.3%,表明租賃和商務服務在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中協同和關聯效應最強。
將直接就業貢獻度與間接就業貢獻度匯總,得到黑龍江省完全就業貢獻度。由高至低分別為研究和試驗發展(44.7%),金融(34.1%),租賃和商務服務(32.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18.4%),批發和零售(10.4%)。
三、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就業的問題
(一)完全就業貢獻度低于全國水平
由于黑龍江省就業占比較高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和金融業,這些行業的市場結構不是國有壟斷就是壟斷競爭。這種市場結構抑制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外部化進程和專業化發展,扼殺了市場競爭,制約了產業效率的提高、供給水平的提升和就業崗位的創造。
由表1可知,與全國平均綜合就業貢獻度相比,黑龍江省6個分項中有5項均低于全國均值,說明這5項分行業中每萬元投入創造的工資價值均低于全國均值,從而導致黑龍江省目前人才外流與相關行業招聘困難的現狀。
(二)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占比逐漸降低
2016—2020年間,與同期的生產性服務業其他行業相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占比一直處于最低水平,并且持續降低,2020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占比僅為1.7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但各方面因素導致人才數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吸納人才的行業發展緩慢,導致生產性服務業集中的產業鏈上下游人才需求不高。
(三)就業貢獻低于非生產性服務業
第三產業可以分為生產性服務業和非生產性服務業。非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指住宿、餐飲等消費性服務業。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的就業直接貢獻度低于第三產業就業直接貢獻度平均水平。生產性服務業直接就業貢獻度不足20%,僅占非生產性服務業就業貢獻的一半,產業發展吸納就業的能力低于非生產性服務業。
從間接就業貢獻度來看,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通過其相關產業帶動的就業較多。間接就業貢獻度為0.101 847,但由于直接就業貢獻度與非生產性服務業相差過大,完全就業貢獻度(0.261 347)也低于非生產性服務業(0.379 031),說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就業者的吸引力低于非生產性服務業。
四、政策建議
(一)完善生產性服務業政策支持體系
結合黑龍江省實際發展情況,確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定位,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引導,出臺相關政策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外部環境,打破生產性服務業中存在的行政壟斷,降低生產性服務業準入門檻,約束政府對生產性服務業市場的干預行為;同時,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扶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的方式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資金支持,建立用于扶持生產性服務業的專項扶持資金,引導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根本性地解決生產性服務業資金不足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
生產性服務業由于其行業特性,可以認為是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因此對其從業者的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要求較高。目前黑龍江省生產性服務業從業者技能水平不一,創新能力不強,同時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造成嚴重的人才外流問題。建議該省一方面采用靈活的人才選拔、培養方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學校建立人才培養對接關系,同時完善企業在職人員培訓方式,設立人員培訓基地;另一方面政府完善高素質人才福利政策,利用人才專項資金,提高人才資金的使用效率,搭建資源共享平臺,保護激勵生產性服務業從業者積極創新,提供從業者創新貸款或補貼等優惠政策支持。
(三)提高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度,增加就業率
生產性服務業根植于傳統制造業,并為傳統制造業各個生產環節提供相應服務。因此,希望黑龍江省相關部門能夠結合目前制造業發展的情況,構建相配適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增強制造業企業購買服務的意識,提升制造業生產流程,協調生產性服務業內部行業,打破行業間的技術壁壘,提供金融融資與市場開拓等領域的支持,以此提升服務業水平,打造專業化服務體系,促進制造業進一步發展,從而對拉動就業水平有較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白清.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升級的機制分析: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5(4):17-23.
[2]? ?陳剛.重慶市生產性服務業就業效應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5:18-25.
[3]? ?陳思雨.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路徑研究:基于與制造業協同視角[D].錦州:遼寧工業大學,2016:18-25.
[4]? ?高覺民,李曉慧.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機理:理論與實證[J].中國工業經濟,2011(6):151-160.
[5]? ?賈輝.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就業與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13.
[6]? ?孔令鋒.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實證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1(2):33-38.
[7]? ?劉輝煌,劉小方.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就業吸納能力的實證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學報,2008(1):22-25.
Analysis of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Input Output
Sui Yunpeng1, Li Ying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21, China;
2.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alway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employment capacity of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recognized, but the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of consumer service industry is declining, while the employment pull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gradually ri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ribution of full employ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 in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er services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rect and full employm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producer services. By improving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producer servic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we can promote the employment growth of this industry.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input and output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