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課程響應課標提出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針對跨境電商對從業者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要求高但學生語用得體程度低的學情特點,瞄準跨境電商的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重構以“銷售服務”工作過程為主線(售前溝通-售中溝通-售后溝通)的教學內容,依據產出導向法,構建“三線四環”教學模式,實施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情境教學,構建浸潤式語言課堂,開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六維度四結合”增值評價,為培養具有文化自信、國際視野和職場英語交流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三線四環”; 任務驅動;情境教學
作者簡介:貢文君,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
一、背景
根據課標中職業模塊教學的相關要求,對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情以及跨境電商崗位職業能力和實際崗位需求重構教學內容,確定了以“銷售服務”為主題,以江蘇省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為主,以高教社“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英語教材為輔,圍繞銷售服務內容,自主開發跨境電商英語活頁教材、跨境電商英語口語手冊及云資源庫等,結合英語課程六要素,將教學內容整合成四大模塊,滲透課程思政,力求讓學生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強化服務至上、誠信為本的職業意識。根據英語課程六要素梳理教學內容,精準實施教學。
(一)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主要包括:一是閱讀說明文語篇時難以從文本中提煉細節,通過對比對照閱讀等策略,運用維恩圖、T型圖以及雙汽泡圖趣味梳理閱讀材料;二是難以掌握應訴信的語用特點,通過分層、分類細化正式用語與非正式用語區別;三是學生在模擬情境中無法得到真實體驗,通過引入VR農交會情境讓學生感受職場氛圍,增強參與體驗,從而實現靈活、得體地交際。
(二)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標、學情確定教學重難點,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信息化手段聚焦重點,突破難點。
(三)精準施策,構建“任務導向小步調式”教學策略
根據學情,以銷售服務過程為導向,以展銷活動為背景,結合校本教材跨境電商英語口語手冊、思政素材庫等,通過聽說、閱讀、寫作、演繹四個環節逐步開展教學活動,細化學習任務,循序漸進,為學生搭建腳手架,逐步實現語言技能、銷售溝通與課程思政的融合。以學生寫作課為例,聚焦應訴信中正式用語表達的語用特點,采用任務驅動法,設置認識書面語、識別書面語、嘗試寫一封應訴信三大任務,從詞、句、段落到篇章逐步遞進,使學生扎實掌握應訴信的寫作方法。
二、主要做法
(一)任務驅動,三線四環,小步遞進,實施“動態生成”的教
基于課標及學情分析,重構后的教學內容采用任務驅動、“三線四環”、小步遞進的教學模式,以銷售服務任務為主線,以英語語言交際為明線,以誠信為本、服務至上的思政元素為暗線,通過聽說、閱讀、寫作、演繹四個環節,重點培養學生“銷售服務”的語用表達能力,實現動態生成。課程內容對接跨境電商的崗位要求,幫助學生了解中外銷售文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深挖勞動內涵,落實課程思政,強化學生服務意識,增強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創設情境,模擬職場,真實交際,促進“語言浸潤”的學
在確定內容、分析學情、設定目標、選取策略之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用心組織課堂,創設情境,模擬職場,組織學生開展交際,促進語言浸潤,落實服務理念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升。
(三)線上線下,自評他評,點面結合,開展“全面全程”的評
建立英語學習檔案,有效記錄學生成長歷程。圍繞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思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增值評價體系,設置單詞通關、情境挑戰等活動,強化評價細則,通過線上線下、自評他評、點面結合,開展全面全程的評價,做到精準評價,使素養培養與教學評價實現有效統一,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張濤同學單元學習報告為例(見圖7),實施全面評價。
三、所獲成效
(一)身臨其境,銷售服務語言知識與溝通能力顯著提升
采用VR模擬展銷會場景,構建與職場能力培養相匹配的工作情境,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比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前后測成績可知,學生在銷售服務相關職場情境中的英語語言溝通變得更為得體,在售前、售中、售后等方面的聽、說、讀、寫及演繹技能均有提高,學生使用英語交際的信心顯著提高。
(二)中西對比,跨文化理解與思維差異感知力持續增強
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強化學生的思維差異感知能力。例如在聽說部分,引入中西方對cheap一詞的理解差異,以及英美詞匯差異引發的文化多樣性,如candy和sweets的區別等,感知銷售文化的差異性。又如在閱讀部分,對比分析Black Friday 和Double Eleven Day的差異,引入消費理念、商品的折扣的表達差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力和思維能力。
(三)策略訓練,自主學習習慣與語言學習能力共生共長
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生根據個人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主動預習并利用平臺軟件進行自測。以聽說部分為例,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英美影視劇中的議價片段,增強學習興趣,在娛樂中積累相關句型和詞匯。課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推斷、復述等語言技能完成語言學習任務。課后,學生能夠及時復習、歸納、總結等,并對學習方法進行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逐步養成,在不斷練習、實踐運用中,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情境體驗,誠信為本服務至上的工匠精神逐步形成
結合學生未來對口的工作崗位,創設典型的情境,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帶入職場情境中,鼓勵學生鍛煉語用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深刻意識到銷售服務中誠信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強化勞動體驗等,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引導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四、體會與思考
(一)創新與特色
1.開發跨境電商活頁教材,建立“動態完善”新資源。針對本單元閱讀部分文章篇幅有限,內容較為滯后的情況,采用組篇閱讀的模式,靈活整合教材,從國家規劃教材、China Daily官方網站節選與電商銷售主題相關的文章,增強教學的時效性與實效性,提高閱讀文本質量。
選取中華商道酬信寓言故事、國外GE企業文化等,讓學生在學習語言和西方文化的同時,守護中華文化之根,堅定文化自信。
2.設計多層次、多模態、個性化作業,探索“因材施教”新路徑。基于課程標準、體現單元意識,設計生活化、跨學科、形式多樣的作業,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走向高階,使學生有效地汲取知識。
以聽力作業為例,設計個人與團隊作業兩大類。個人作業包括特產調查,并以海報方式呈現。線上線下的調查研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海報的制作,將英語學習與專業技能相結合,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創造能力。團隊作業為合作創編交易故事并錄制小組視頻,通過表演強化所學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二)反思與改進
1.營造浸潤環境,獲得多情境多場景職場語言體驗。模擬銷售環節,部分學生在參與式、演繹式的情境學習中存在演繹固化的困境。面對多樣化、復雜化的實際情境,他們不能靈活、得體地運用所學語言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需創設更多實用情境,豐富案例資源庫,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營造職場語言浸潤環境,強化學生在職場情境對英語應用,提高學生的職場語言溝通能力。
2.訓練組篇閱讀,提供多頻次多語料語言輸入機會。針對教材中閱讀文章篇幅有限,單元閱讀內容不夠充實的情況,本課采用組篇閱讀的模式。這樣不僅增加了閱讀文本的數量,也提高了閱讀文本的質量,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但課內時間有限,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平臺,讓英語閱讀從課內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進行了更廣泛的閱讀,給學生提供多頻次多語料的語言輸入機會,從而實現更好地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