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英語來簡要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跨文化溝通與交流,充分感受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應該在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發揮更大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積極向學生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英語課堂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現狀和問題,其次闡述了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最后提出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課堂內外滲透的實踐舉措。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初中英語;必要性;主要舉措
作者簡介:王生艷,貴州省黔西市大關中學。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和沉淀而形成的一種反映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也是道德、思想、精神、觀念等眾多要素的組合。中華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不僅包括音樂、戲曲、書法、剪紙,而且還包括傳統節日、傳統飲食、地方特色、名勝古跡等,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產生了深刻影響,而未來也將會形成非常深遠的影響。目前,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融合與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
(一)融合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關于其他國家不同文化的介紹較多,但相對而言,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較少。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在該版教材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章節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初中三年級下冊,分布過于集中,比例不夠均衡。在初中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有一個主題為“中西方重要節日”的單元,讓學生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一單元對于我國的幾個傳統節日進行了介紹,包括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然而關于其他中華傳統文化的介紹相對較少,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很難讓他們能夠深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向學生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價值,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主動結合多方面的知識,借助多方渠道來向學生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
(二)教師文化滲透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教師的教學素質或者文化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與學習狀態,進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同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文化素養不同,所以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用的教學方法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教學效果也會有較大的差別。就目前現狀而言,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基本上只是向學生講解單詞、句子、語法等基礎英語知識,但是靈活設計教學活動,潛移默化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次數相對較少。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自身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要把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有效結合到一起,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滲透有效結合,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
二、在初中英語課上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一)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在初中英語課上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把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有效融合。初中英語教師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活動中,具備非常顯著的育人價值,并且教師也要自覺承擔起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帶動學生去探究、了解思考中華傳統文化,讓他們不僅熟練地掌握英語知識,同時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者,自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增強國家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國家認同、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等內容,在初中英語課上積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深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不斷將文化知識內化于心,增強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三)樹立正確價值觀,確定遠大目標
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分辨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進一步內化為自己的良好行為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確定遠大的人生目標。比如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錢學森的事跡時,就要引導學生去認識并且學習錢學森為國奉獻、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的意志品質和奉獻精神,啟發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所以在初中英語課上積極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中華傳統文化,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提高學生的文化辨別力,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文化意識體系中跨文化交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學生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那么他們也就能夠體會到不同文化的異同,進而調整自身的溝通方法、交流策略,更加高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也是順利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交流日益密切,文化的相互影響也越來越顯著。而在這一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具有積極影響。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路徑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屬于踐行新課標要求的重要表現,也是推動學生實現更加綜合全面發展的重要表現。對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課前預習環節,開發文化資源;課上教學環節,融入文化資源;課后復習環節,輸出文化資源。
(一)課前預習環節,開發文化資源
初中英語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中華傳統文化,自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那么就不僅要以課本教材內容為基礎,而且還要深入挖掘與課本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自覺收集和分析文化知識。比如初中英語教師為了能夠讓初中生了解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由來,了解基本的節日風俗以及節日意義,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鼓勵學生自覺去收集信息,提前進行了解。除此之外,初中英語教師也要提前準備一些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資料,而在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入西方的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中西方傳統節日而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同時為了提高預習的效率,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練習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覺瀏覽收集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這些差異,所以在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活動,活動主題就是對比學習春節和圣誕節這兩個中西方重要節日。
首先,教師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合作圍繞該主題來收集學習資料。課前,學生自主查閱和搜集相關材料,不僅能夠激發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夠讓他們了解大量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英語知識。其次,教師讓學生去分析比較春節、圣誕節這兩個節日的異同。學生已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而在這一階段學生就需要去區分信息,比較分析兩個節日的異同,進一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二)課上教學環節,融合文化資源
第一,明確教學主題。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積極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學主題,通過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知識時,該單元中詳細介紹了長城,教師可以利用這一主題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培養。教師首先確定本節課的主題,即“我國傳統名勝古跡”,從眾多風景名勝古跡中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積累知識,加深印象,同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對于我國大好河山的崇敬與熱愛之情。教師應始終明確教學主題,組織拓展閱讀,讓教學活動更具活力,也讓學生能夠積累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閱讀體驗。
第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能力以及反思與分析能力。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活動,比如頭腦風暴、分組討論、主題討論等。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關于偉人錢學森的重點知識時,就可以先組織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圍繞錢學森的出生、教育背景、職業背景等內容展開討論,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呈現。
這篇文章以時間為軸,簡要概述了錢學森的一生。教師在課上組織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通過收集課內外的學習材料來豐富學習內容。在課程的最后,教師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最后一段中關于錢學森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懷抱的部分,組織小組展開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錢學森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生甘于奉獻、自覺維護國家集體利益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課后復習環節,輸出文化資源
課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多種類型的作業來引導學生自覺輸出文化知識,增強文化自信。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以我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繪制思維導圖,或者畫手抄報,主動獲取了解我國其他傳統節日。再比如,教師在課后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如在講解完我國的服飾文化知識之后,初中英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答一些問題,比如“為什么唐裝在當前又成為一種新的流行服飾?”“如何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服飾走向世界,引領世界的潮流?”學生會針對問題積極主動思考,而在其中也會自覺滲透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教師也要設計多樣化的寫作任務,在課后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比如主題為“春節的事兒”,讓學生不僅了解春節,了解春節的相關習俗及其他知識,也讓學生對于春節的意義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踐行新課標的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當要以課本教材內容為基礎,廣泛收集中華傳統文化教學資源,積極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王春葉.初中英語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研究[J].寧夏教育,2022(10):62-63.
[2]董玉金.初中英語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J].山東教育,2022(36):58-60.
[3]陸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策略[J].英語教師,2022(5):171-173.
[4]莊海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落實方法探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22(2):73-79.
[5]郭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探析[J].英語教師,2022(2):87-89.
[6]汪先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滲透[J].華夏教師,2022(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