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陶 黃順紅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困難,探討實踐教學改革的路徑,總結實踐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實踐教學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地處四川省瀘州市,因區位優勢不明顯,長期面臨成渝地區中心城市對優質企業資源的虹吸效應,地方缺少知名酒店企業,導致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難度大、成本高,出現行業新標準、新技術無法及時融入專業教學,教學內容難以緊跟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需要,教學模式落后,教學與實踐脫節,課程與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教師“雙師”素質能力不足,學生對專業認可度不高,就業對口率較低等問題。
一、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一)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校企一體共建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
學院積極探索內生性產教融合新模式,通過政府債券等渠道籌措資金,2018年成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四川經緯教育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并以公司為主體,引進行業知名酒店集團——洲際集團和北京首旅集團,按照行業標準建成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瀘州建國飯店和瀘州龍澗假日酒店。
學院依托兩大集團先進的酒店管理經驗,完善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專業的管理團隊,為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的在校生提供“行業領先、國際接軌”的雙語化實訓環境,開展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酒水酒吧服務、茶藝服務、會展服務等實訓項目,融合“生產性實訓”和“實訓性生產”,形成基于教學場域轉換的人才培養“六融合”模式,即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融合,理論教學與技能培訓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課程考核與崗位考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教師與酒店職業經理人融合。
(二)構建“逐級輪崗實訓晉職”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依托兩大產教融合生產性實訓基地,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群緊密對接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構建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專業內涵式發展。
1.構建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以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課程對接崗位為切入點,構建基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學年,以學校的理論學習為主,企業參與教學,讓學生認知職業崗位;第二學年,學校企業雙主體,實行工學交替;第三學年,以企業為主體,實行輪崗制,通過崗位實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校內理論教師、校內實訓室、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的教學場景轉換,開展認知實習、單項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崗位實習,實現技能水平逐級遞進,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實現學生、學徒、員工到基層管理者的崗位晉升。
2.創新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為幫助學生對接工作崗位,學院開設了服務口語、前廳服務與數字化運營、酒水服務等6門雙語教學課程,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學生進入國際酒店集團奠定基礎。學院還增加企業課堂,將部分專業核心課的實踐部分放到企業實施,由企業導師開展教學。同時,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服務和運營,根據實踐時間累計學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形成與實訓基地運行相適應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
生產性實訓基地具有教育和營利雙重任務,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化運作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拓展了教學的空間、時間,以及參與教學的主體,使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與復雜。學生的學習地點不再局限于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也是重要的學習場所,從認知實習、單項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到崗位實習,50%以上的實踐課程學生是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完成的。基于此,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構建了一套與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相適應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
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管理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利用藍墨云、超星學習通、教學質量管理平臺等信息化教學平臺,及時獲取學生在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實現學生課堂學習數據和參與企業生產數據的實時共享,讓學校和企業掌握學生學習效果的一手資料,為后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考核,教師考核提供依據,拓展教學管理的時間和空間,實現教學過程的實時監管。
2.形成與實踐教學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學院制訂《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著重對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教學標準開發、教學模式、雙導師團隊、雙陣地教學場所、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制訂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崗位職責》,明確了校企雙方的工作職責和要求,確保實踐教學規范、有序;制訂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質量評估細則》,建立對雙導師教學質量量化的評價體系和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學徒制工作委員會教學工作考核的指標體系,并實施量化考核評估,形成“雙線并行”模式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同時建立了基于工作崗位的學徒考核評價標準,規范以育人為目標的學訓考核,建立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
(四)打造校企“互培互聘、雙職雙崗”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1.校企“雙元”,全面加強企業導師管理
企業導師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實踐教學質量,但酒店從業人員學歷層次普遍偏低,且缺乏教學理論與實踐。為確保企業導師的教學質量,激勵企業導師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學院從選拔方式、選拔標準、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強對企業導師的管理。
第一,學院和企業按照企業導師和學徒不高于1∶20的比例共同選拔企業導師。第二,企業導師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服從學院的教學管理,遵守酒店和學院的各項教學規章制度,具有五年及以上酒店崗位工作經歷、大專及以上學歷,擔任中基層管理者或部門骨干員工。第三,企業導師的崗位帶徒津貼按照帶徒人數及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發放。每學期結束,由學院和酒店共同發起企業導師教學質量評價表,按照學生評分占比40%、學院評分占比30%、酒店評分占比30%的比例共同對企業導師進行評分。根據教學評價,對排名前20%的導師獎勵20%帶徒工作津貼,對排名后20%的導師扣除20%帶徒工作津貼,對評價成績低于70分的導師取消導師資格。未按照學院和企業相關規定履行教學職責,視情節的輕重給予適當處罰。
2.專任教師經理化、酒店經理教師化,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院依托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專任教師經理化、酒店經理教師化的“雙師型”教師成長機制,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專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實習實訓,深入基地掛職鍛煉,實現專任教師經理化,促使教師了解行業最新發展方向,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學院把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企業導師納入兼職教師管理范圍,加強對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培訓,實現酒店經理教師化。
(五)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資源
1.校企共同制訂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依托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課堂搬進生產性實訓基地,實施“雙主體育人、雙基地保障、雙身份成長、雙導師指導”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酒店管理人員與學院教師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結合專業實際及生產性實訓基地運營實際,校企聯合編制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及分學期分階段教學進程表。理論教學、單一技能訓練由學院承擔,綜合崗位技能訓練和崗位實習由企業承擔,學院協調酒店人力資源部門安排崗位課程及其他環節的教學任務,落實任課教師(師傅),編制各教學環節的教學實施計劃。
2.全面開展崗課融合,重構課程體系,開發課程資源
學院依托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在企業師資和設施設備方面的優勢,打破傳統課程體系,重組課程教學內容,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實現課程設置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成立前廳服務與數字化運營、客房服務與數字化運營、餐飲服務與數字化運營三個由企業導師和學院教師共建的課程團隊,將生產性實訓基地崗位用人需求與課程內容銜接起來,優化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和崗位課程模塊。課程理論部分由教師在學院開展教學,實踐部分由企業導師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教學,考核方式嚴格按照生產性實訓基地崗位要求進行考核,確保教學和崗位無縫對接。
二、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效
近年來,學院開展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學生崗位實習結束后,經過雙向選擇,超過20%的實習生與酒店簽訂三方就業協議,其中10余名學生經過實習的歷練直接走向管理崗位,預計三年后有50%的任用學生成長為酒店中高級管理層,并通過酒店集團內部崗位交流及酒店集團間的崗位交流,為地區酒店行業輸送大批管理人才。
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成推進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現了學生、教師、生產性實訓基地“三贏”。于學生而言,實現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能增強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同時通過參與三大基地的運營,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學生高質量就業;于教師而言,通過深入企業指導學生實習實訓,能讓教師對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于生產性實訓基地而言,解決了基地運營需求和專業教學的矛盾,保證了基地的正常運營,提高了基地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金靜梅.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共建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9(1).
[2]鄒小南,羅丹,鮑宇峰.基于產教融合的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與培訓,2022(5).
[3]李勁松.高職院校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
[4]薛山.基于建構主義的專業群生產性實訓基地運營模式研究:以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酒店實訓中心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9).
[5]陳靖.酒店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0(10).
[6]黃德橋,杜文靜.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22-2024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高職院校實踐技能教學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ZJG2022-733。
(作者單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