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與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要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教學。文章立足數字化教學,分析數字化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落實“雙減”要求的意義與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提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數字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雙減”;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王珍珍(1983—),女,江蘇省徐州工業園區南湖學校。
“雙減”政策的核心在于,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打造提質增效的課堂是“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主要任務。數字化教學的開展,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極大地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滿足學生在智力、能力、感覺等多個方面的實際需求,從而實現提質增效。
一、數字化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落實“雙減”要求的意義
數字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視頻、圖片等資源來開展智能化、網絡化教學的教學方式。在過去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很難將英語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完全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導致學生經常要通過大量重復性的記憶來學習,課堂效率很低。數字化教學的開展可以將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記憶上的壓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1]。
通過開展數字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開展翻轉課堂、英語對話、表演等活動,優化學生英語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進而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搜集學生的數據,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給學生提供更恰當的建議,幫助學生準確改進自身的不足,提升教學效果。此外,開展數字化教學可以使學生改變過去效率低下的學習手段,獲得豐富且具有實效性的學習體驗。
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主要存在教學模式單調、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不一致兩個方面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多改變,但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仍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部分英語教師仍采取“教師講解知識、學生練習”的單一模式,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比較少,導致學生雖然能夠記住知識,但無法較好地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英語教學的情境創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創設情境往往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缺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不一致,導致學生難以從情境中提煉出和所學內容有關的代表性問題,影響了學生對英語學科知識的獲取。課堂表面上看起來生動有趣,實際上缺乏實效性,情境創設的價值無法得到發揮。
因此,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有必要探索更多有助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實踐學習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高效獲取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的用法,從而落實“雙減”政策[2]。
三、“雙減”背景下數字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借助數字技術,開發數字教材
針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不一致的問題,教師可以開發數字教材,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數字教材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是指應用圖像、聲音、視頻等資源,將教材上的信息展現在屏幕上,它可以讓教材內容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保證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以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5“Wild animal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向學生介紹了很多野生動物的單詞,并且要求學生學會用英語描述自己最喜歡的野生動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英語語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使用數字教材來進行教學。筆者事先在中小學信息化平臺上找了很多數字教材資源,并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喜好和英語水平進行篩選,借助有趣的數字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向學生展示一段導游引導人們進入野生動物園的動畫,讓學生產生代入感,接著向學生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wildlife?”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接下來,筆者借助數字教材來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各種野生動物,通過呈現相應的動畫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zebra、 lion等單詞,并結合自己看到的情境思考“Where can people usually see wild animals? How should we treat wild animals?”,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交流氛圍,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借助數字教材,學生認識了很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野生動物,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主動跟隨數字教材中的內容學習lion、zebra、elephant等單詞。由此可見,借助數字教材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緊緊跟隨數字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初步了解知識內容。
(二)借助數字技術,開展交流互動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數字技術來搭建供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生結合從數字資源中獲得的知識來進行英語表達,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7“Seasons”這一單元的過程中,筆者使用視頻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在課堂上,筆者向學生展示了各個季節的美好景象,喚醒學生的生活回憶,再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What's your first feeling when you think of this season?”。這一問題可以鏈接學生的現實生活。接下來,筆者讓學生自主思考這些問題,并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之后,筆者隨機挑選了幾名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回答:“My favourite season is winter,becaus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winter.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our whole family can get together,which makes me feel very warm.”。在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表達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詞典等方式來完善自己的回答,將自己的觀點更好地表達出來,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筆者借助電子白板開展數字游戲,引導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英語知識的應用。筆者在電子白板上展示“The leaves are turning yellow.”“A light snow began to fall in the sky.”等內容,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判斷展示的內容對應的是什么季節。這一游戲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三)借助數字技術,整合學習成果
由于教材中的英語知識較零散,學生往往無法較好地將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整合到一起,影響了英語學習的效果。在數字化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數字表格、思維導圖、流程圖等來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串聯起來,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2“Colours”這一單元的過程中,筆者在總結課上向學生提出了問題:“When you see the word ‘colour’ , what other words do you think of ?”。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的頭腦風暴,促使學生將之前所學的知識整合在一起。有的學生想到了red、 green、yellow等顏色的單詞,還有的學生想到了painting、sculpture、creation等相關的單詞,還有的學生想到了“Once I saw a book about colour matching.”等事情。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筆者使用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功能來對學生的描述進行分類。在學生闡述完后,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思維導圖,并且給學生布置任務:“Use ‘colour’ as the key word to start the writing task.”。筆者讓學生結合頭腦風暴的成果,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寫作,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有了思維導圖的幫助,學生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發散思維,寫出更加精彩的文章。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運用數字平臺,拓展學習英語知識,及時查漏補缺。借助數字工具不僅有助于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英語語用能力,而且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四)借助數字技術,豐富作業內容
在“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改變過去教學中一味地強調作業量和難度的情況,還要利用數字技術來豐富學生的作業完成體驗,讓學生利用視覺化的資料來完成作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
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5“Good manners”這一單元的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段展示某個中學生一天的某些行為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并說一說如何改正壞習慣。有的學生在作業單上寫道:“I found many of his bad manners, including being lazy in the morning, being picky about food, playing computer all the time, etc. I think he can make a strict life plan for himself and make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his life...”。這樣的作業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筆者還為學生設計了線上作業,如“Word Pairing”“Come to nit-pick”等實踐類作業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記憶單詞,突破重難點語法知識,以此幫助學生在數字技術的運用中掌握知識,提升學科素養。
(五)借助數字技術,改善評價機制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直接對學生進行結果性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評價的針對性、指導性不強,無法真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借助數字技術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加合理的評價。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技術來搜集學生的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生的進步或退步情況,從而更加全面地進行評價。
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會使用數字技術來記錄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從而進行個性化的評價。例如,筆者在記錄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水平時,發現有的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回答的質量卻不高。通過分析,筆者發現學生存在不思考就回答問題、僅憑自己的直覺來回答問題的情況。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對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了解如何分析問題結構、怎樣篩選信息、如何組織語言等,從而讓學生在科學的評價引導下改進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問題回答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借助數字技術來豐富評價的方式,如向學生展示趣味性的演示動畫,用生動的動畫來表達對學生的認可,或者使用電子表格來呈現評價維度和標準,讓學生明白如何開展自我評價,等等,從而大幅度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的質量。
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對數字化教學的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對數字化教學的實施方式展開充分的探索,借助數字技術來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創造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的英語課堂環境,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參考文獻】
[1]蘇俊鋒,竇一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詞匯作業設計思路[J].甘肅教育研究,2023(4):51-54.
[2]任文艷.網絡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3,25(5):209-211.
[3]王鳳英.“雙減”背景下利用數字化手段打造英語高效課堂[J].中國新通信,2023,25(1):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