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濱峰
摘 要:文章圍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中的現存問題與實施方法進行深入探討。首先,對高中歷史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隨后,從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結合多元情境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文章還提供了實踐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學中創設不同類型的情境,為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歷史;學生自主性
當前,教育界普遍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然而,在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不到激發。此外,隨著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教育方法也需與時俱進。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洞察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成為教師的共同關注點。張華教授指出:“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這些情境幫助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1]”情境教學,作為一種能夠激發學生情感、思考和行動的教學方法,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成為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高中歷史情境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一)情境創設脫離學生興趣
在歷史情境教學中,情境創設脫離學生興趣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過于注重歷史事件的再現和模擬,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這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缺乏參與的熱情,難以在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影響到他們對歷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另外,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中有時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還原度,使得情境缺乏真實感和可信度,學生難以融入其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尋找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計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他們能夠真正地投入其中,產生情感共鳴。
此外,教師在選擇歷史事件和人物時,過于注重傳統的經典歷史事件,而忽略了一些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意義的歷史事件,使得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思考方式產生距離。具有時代感的歷史事件對于學生來說更具有直接聯系和現實意義,能夠更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思考。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關注當下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將其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創設具有現代意義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找到與自身相關的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共鳴。
(二)學生自主性得不到激發
在歷史情境教學中,教師仍然依據傳統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以教為主,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激發。一方面,教師過于強調自己的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自主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教師的過度指導和控制制約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限制了他們在情境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在情境中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缺乏自主思考和決策的機會,這樣的學習過程很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2]。教師應當在情境創設中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思考,并給予他們在情境中自主選擇的權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可能在情境中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激勵,使得學生缺乏對歷史事件的深度思考和探究,無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三)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教學內容缺乏深度
在歷史情境教學中,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教學內容缺乏深度,教學效果較差。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情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缺乏對歷史的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和體驗,難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歷史情感。情境教學應當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還應當強調情感共鳴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深入思考、感受歷史事件的背后故事。
學生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只得到了淺層次的知識和技能,而缺乏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和體驗。例如,學生只是簡單地了解了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而缺乏對歷史背景、原因和影響等方面的深入理解。情境教學的目標應當是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歷史事件,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響以及其中的人物情感和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真正感受到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同時,教師過于注重情境的形式和表面效果,而忽略了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和歷史背景的還原度,使得學生難以理解歷史的深層次含義和價值。情境教學應當在真實再現歷史事件的同時,關注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和復雜性,讓學生能夠深入挖掘歷史事件的深層次含義和歷史背景。
二、高中歷史情境教學實施策略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創設真實情境是教學中的一種策略,它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與真實歷史事件或現象相似的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歷史。真實情境的創設可以幫助學生超越純粹的知識傳遞,進入到一個情感和認知都得到充分激發的學習境地。在此背景下,情感共鳴的概念顯得尤為重要。情感共鳴意味著學生不僅僅是理智地理解歷史事件,而是真正地體驗到歷史事件帶來的情感沖擊[3]。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置身于歷史事件之中,讓他們從第一人稱的角度體驗和感受歷史,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例如,當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情境時,他們不僅可以理解事件的原因和影響,還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這種深入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同時也培養他們的同情和共情能力。
(二)以情入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以情入史”是一種將情感與歷史學習緊密結合的教學策略,它強調通過情感的共鳴來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的深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歷史并非僅僅是一系列的事實和日期,它更是一個充滿情感、沖突和人性掙扎的故事[4]。當學生能夠與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產生情感共鳴時,他們對歷史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和細致。此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策略,它鼓勵學生在情感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索和研究歷史,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影響,形成一個完整和有深度的歷史觀點。因此,“以情入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它結合了情感與知識,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動機和效果。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真實歷史事件相關的情境,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三)結合多元情境,提升教學實效
多元情境是一種強調教學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策略,它可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歷史教學不應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傳遞,而應通過多元情境為學生呈現歷史事件的多個側面。多元情境可以包括真實情境、問題情境、虛擬情境等,這些情境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結合多元情境的教學實踐,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體驗,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多元情境是一種可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它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通過在教學中引入多元情境,教師可以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和有趣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動力。
三、高中歷史情境教學實踐示例
(一)史料情境的創設
史料情境的創設是一種將具體的歷史材料和情境相結合的教學策略,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感受歷史事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情境的創設可以幫助學生從事實和細節中尋找歷史的脈絡,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響。通過將史料與情境相結合,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史料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此外,史料情境的創設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來看待歷史,更加全面地理解歷史事件。總的來說,史料情境的創設是一種將史料與情境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學“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一系列與抗日戰爭相關的史料,如當時的報紙、照片、日記、電影片段等,這些史料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歷史背景,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和情感。通過觀看這些史料,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抗日戰爭的背景、原因和影響,感受到那個時代人民的困苦和堅韌。接著,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史料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當時的人物,如士兵、平民、記者等,進行角色扮演和模擬對話。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學生可以扮演當時的平民,描述自己在戰爭中的遭遇和感受,讓其他學生感受到那個時代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或者,學生可以扮演當時的士兵,描述自己在戰場上的經歷和感受,讓其他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偉大。通過這種史料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歷史的重要性和影響,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二)問題情境的創設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基于學生的疑問和探索欲望,為其提供一個具體的問題背景,引導其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問題情境的創設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進行自主學
習[5]。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真實歷史事件相關的情境,讓他們在這個情境中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這種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總的來說,問題情境的創設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培養他們的情感共鳴和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學“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相關內容時,教師先為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問題背景,例如:“如果你是生活在1978年的一個普通農民,面對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你會有什么感受和看法?”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創設一個與真實歷史事件相關的情境,讓他們從一個普通農民的角度思考改革開放政策的意義和影響。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改革開放政策的背景、原因和影響,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的思考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進行自主學習。一些學生可能會認為改革開放政策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自由,讓他們擺脫了貧困的束縛;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會認為改革開放政策對農民的影響是復雜的,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重要性和影響。
(三)直觀情境的創設
直觀情境的創設旨在通過直接、形象和生動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歷史事件或現象,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歷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直觀情境的創設往往通過多媒體、實物或現場參觀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具體和生動的歷史背景。這種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直觀情境的創設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官體驗,鼓勵他們通過直觀、形象和生動的方式來感受和理解歷史。這種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真實歷史事件相關的情境,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情感共鳴和批判性思維。總的來說,直觀情境的創設是一種以感官體驗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歷史,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學“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五四運動時期的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如當時的學生游行、民眾抗議和領導人的演講等。這些資料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具體和生動的歷史背景,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五四運動的氛圍。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現場參觀,如參觀五四運動紀念館、歷史遺址和相關的展覽等。在現場參觀中,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五四運動的背景、原因和影響。通過這種直觀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學生可以在參觀五四運動紀念館時,真正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學生的熱情和決心,體驗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進行的艱苦斗爭。通過這種直觀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重要性和影響,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本文對高中歷史情境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未來,隨著新高考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加之教育技術的進步和學生需求的變化,情境教學策略也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師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思考和行動,努力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技術,打破課堂的局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有深度的學習體驗。希望未來的高中歷史教學能夠更加生動、有趣,在掌握歷史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涵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深厚的歷史情懷。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77.
[2]秦探星.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策略[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2(2):4.
[3]顧衛星.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求學,2021(16):9-10.
[4]唐建均.高中歷史“創設情境+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1(8):91.
[5]尹學平.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設與運用[J].成功密碼(綜合版),202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