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針對高中生在物理作答中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答題格式不規范、字母角標使用不準確、答題過程不夠簡潔等問題,論述提升高中生物理規范答題能力的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讓學生了解高中物理規范答題要領、有效干預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以及重點突破解答題的規范答題難點。
【關鍵詞】高中物理 規范答題 成因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2-0123-05
在高中物理考試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較好地把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展示出來,主要存在答題不規范、表達不完整不準確、卷面不整潔不美觀等問題,導致本該獲得的分沒得到、不該丟失的分又丟了。高中物理題存在多物體、多過程等情況,解題思路往往比較復雜,尤其是解答題運動過程復雜、邏輯嚴密、涉及定律較多,對學生有著較高的答題規范要求,需要學生呈現更為清晰的書面表達過程。本文呈現學生物理題作答不規范的表現,分析成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一、作答不規范的主要表現
高中生物理題作答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有些學生在解題時直接羅列公式,沒有對題目中未出現的字母、符號、物理量等進行必要的說明,尤其是在解答多對象、多過程的題目過程中,由于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不唯一,涉及的字母、符號、物理量較多,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導致答題過程不清晰,甚至導致學生自己寫著寫著就弄混淆了。有些題目沒有指明題中隱含的物理關系,學生在解題時需要將相應的關系指明,但是不少學生往往遺漏,導致解題缺乏依據,如追及相遇問題中要求兩者距離的最值,往往兩者速度相等的時候是兩者距離最大或最小的時候,學生在列式解答之前有必要說明這一運動關系,但是很多學生遺漏了。
二是答題格式不規范。有些學生答題時不注意分行,而是像寫文章一樣句與句之間連在一起形成段落,這樣非常不利于教師閱卷,容易失分。有些學生習慣書寫連等式不習慣分步列式,而連等式只要中間出現了一個錯誤整個式子就錯了,導致失分嚴重。有些學生不習慣先呈現原始公式,導致丟失公式分。還有些學生在用純字母進行列式求解時帶上單位,這也是不規范的。
三是字母角標的使用存在問題。不少學生用字母來表示物理量時不規范,如拉力用T或者FT表示、支持力用N或者FN表示;沒有使用上下標來區分不同情況下的物理量,同一個字母一用到底。
四是答題過程不夠簡潔。有些學生解題時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導致解答過程不完整;也有些學生思路不夠清晰,寫過多的文字說明或者把一些計算過程也寫在作答過程中,導致整個答題版面很繁雜,重點不突出。
二、作答不規范的成因
筆者通過訪談學生,發現導致學生答題不規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是受初中答題習慣的影響。初中的物理原始公式大多不含下標,學生在初中階段解答物理題時習慣先引入不分下標的原始公式,而高中的物理公式下標較多,答題時引入的原始公式必須包含下標以示區分;初中物理題一般會給出具體的數值,而高中階段的物理計算大多是字母運算,從數字運算過渡到字母運算有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容易出現字母混用或者字母后面接單位的情況。
二是學生對規范答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平時練習結束后,教師都會下發參考答案給學生自行核對答案。參考答案會提供規范的解題格式作為參考,但是學生往往只是核對結果,沒有認真核對答題過程,更沒有認真學習完備的解答過程。學生平時這樣只重視結果不重視書寫過程,便會認為考試時只要得出正確結果即可,到了考試時就會應付過程的書寫,導致因解題步驟不完整或格式錯誤被扣很多分。
三是學生解題時思維混亂。高中的解答題較初中的解答題增加了很多邏輯環節,如果學生沒能接受這個轉變,就會導致在答題時思路不清晰,想到什么寫什么。此外,高中對解題速度的要求比初中更高,有些學生平時訓練不足,沒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到了考試的時候作答速度慢,思維跟不上,答題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三、培養學生物理規范答題能力的途徑
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回答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引導教學”是高考評價體系的核心功能,在高考評價體系的指導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是有效發揮高考評價功能,實現“以考促教”的有效途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習題的參考答案與提示,高考真題的評分細則以及高考改卷的評分標準,這些都是教師平時指導學生答題的標準規范。筆者研究《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教師教學用書中習題的參考答案以及高考真題評分細則,了解哪些是必要的文字說明、哪些是原始公式、哪些是記分點、哪些不是記分點等,多次參加高考改卷工作,積累高考評分經驗,再結合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多次有關規范答題的培訓學習,本著先借鑒后創新的原則,通過不斷反思、嘗試與調整應對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整理出如下四條培養學生規范解答物理題能力的途徑。
(一)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的物理成績起伏較大,導致心理壓力大;有些學生考試時過度緊張,一遇到困難就大腦一片空白、方寸大亂,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有些學生對物理產生反感,不想做物理作業、不愿意好好答題。因此,分析學生的不良心理特點并找到應對措施至關重要。只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到規范答題。高中階段物理學習的難度比初中大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心理障礙主要有如下幾種:有些學生因為想要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自己,過分追求答題速度而往往忽略細節;有些學生被一些錯誤言論誤導,對物理學習產生不正確的認識,認為規范答題是在浪費時間,從而產生對抗心理;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就學不好物理,從而產生自卑心理;等等。可見,高中生的不良心理特點主要有焦急心理、功利心理、守舊心理、自卑心理等。針對這些不良心理特點,筆者提出如下具體的應對措施。
針對具有焦急心理的學生,教師要告訴他們“欲速則不達”。這類學生一般有著明確的目標與遠大的理想,如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雙一流”大學作為自己的理想大學,教師有必要適時地挫一挫學生的銳氣,讓他們靜下心來,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學習情況,腳踏實地地備考,切不可期盼“一口吃成大胖子”。
針對具有功利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幫助學生及家長分析清楚其中的利弊關系:一個人一心想要心愛的小葫蘆長大,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葫蘆毫無關聯,毫不在乎,最終葫蘆被蚜蟲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事物與事物之間關系緊密,切不可只追求結果而忽視細節。考試分數的確至關重要,但是我們也不能只關注分數而忽視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習過程扎實了,獲得理想的成績也就水到渠成。
針對具有守舊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告誡他們“閉關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習慣性地按照自己的舊方法去學習,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問題”,這種守舊的待在舒適圈中的學習方式的確會讓人覺得比較輕松,但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學習亦是如此,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要用辯證的眼光去接受新鮮事物,摒棄舊的不好的方法,運用更高效的新方法,才能做到適者生存。
針對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引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進而培養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其更主動地學習物理,努力提升規范答題能力。
(二)讓學生了解高中物理規范答題要領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規范答題講座,普及高中物理規范答題要領,明確在答題卡上的書寫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講座內容主要包括兩條主線,“思路規范”和“答題規范”。“思路規范”引導“答題規范”,“答題規范”反映“思路規范”(如圖1所示)。
教師指導學生:在答題卡上書寫重點要關注“什么是得分點”和“怎樣寫才不易丟分”兩個方面。
1.什么是得分點
得分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運動學公式;物理規律公式,但不包括物理量的定義式;限制條件對應的輔助方程或不等式,如幾何關系、速度關系、能量關系等;最終答案,如數字、表達式或圖像、矢量的方向、物理量的范圍等;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的中間未知量的計算結果。
2.怎樣寫才不易丟分
(1)對列方程的要求
一是列方程時要寫原始公式,不寫變形式。因為一方面,原始公式更能引起閱卷者的共鳴;另一方面,變形過程可能會出錯,從而導致丟掉公式分。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式子才算原始公式呢?課本上的公式不是原始公式,而是原理公式,只有把具體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代入原理公式之后的式子才是原始公式。例如:“F合=ma”“W總=ΔEk”等并非真正的原始公式,而像“mgsinθ-μmgcosθ=ma”“mgh-F[f]S=mv2/2-[]mv[20] /2”這樣與題目條件相關的方程才是原始公式。必須使用題給字母來表示各物理量,自行設置的字母應是題目未給出的,且不能與題給字母重復。二是要用原始公式聯立求解,不能用連等式。三是真正反映物理規律的公式才需單獨寫出,而某一物理量的定義公式不必單獨寫出。四是用字母表達方程,不寫摻有已知數字的方程,否則高考改卷時不記分。五是不要用數字代替三角函數,必須寫出三角函數原始表達式。六是方程與結果要分開寫,以防答案算錯時丟掉公式分。
(2)對運算結果的書寫要求
若所列方程只有一個未知量,可把該未知量解出并寫上,這樣哪怕最終答案出錯也可以得到過程分。計算結果是數據的要帶單位,若題目對有效數字位數有要求,則須按要求保留有效數字;結果是字母公式的不要帶單位,不能把g寫成10,因為g不一定等于10,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才將結果有理化;結果是矢量的必須說明方向,除非題中明確表明不用說明,如題目只要求矢量的大小,要用規范的語言說明其大小為多少。
(3)對書寫版面的要求
排版清晰合理、層次分明的書寫版面,會讓改卷教師改起卷來更輕松、更容易讀懂考生的意思,反之,如果排版混亂,就會顯得解題思路不清晰,給改卷帶來難度,更容易丟分。書寫版面的具體要求為文字、公式和結果均要獨立成行,做到“一行一式一等號”,并用分欄的方法節省空間,不能使方程、答案淹沒在文字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強調:一定要把結果明確地寫出,并寫在醒目的地方。
(4)對所用符號的書寫要求
解題過程中,所用符號是有講究的,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強調不能混淆符號的使用,必須做到明確區分,這樣才能使符號表達出明確清晰的物理意義。具體書寫要求如下:尊重題目所給的符號——題目給了符號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號,一個符號只能表示一個物理量,切忌一號多用;一個物理量不能用多個符號表示,以免混淆;尊重習慣用法,如拉力用FT表示,摩擦力用Ff或f表示等;角標的書寫要規范,下標的位置應當在右下角,且要寫得小一些,角標的選用亦應講究,如通過A點的速度用vA表示就比用v1表示好,通過同一點的速度,按時間順序第一次用v1表示、第二次用v2表示,等等。
(5)對規范作圖的要求
規范作圖是物理答題中的重要步驟之一,規范的作圖能夠讓人思路清晰,對解決問題起到促進作用,有時候甚至能通過規范的圖像直接得出答案,反過來,潦草雜亂的圖,會讓思維受到干擾,導致思路不清晰、卷面不整潔,對解決問題產生阻礙作用。規范作圖應做到如下幾點:先用鉛筆、圓規、直尺、三角板作圖,再用黑色簽字筆描黑,以防掃描圖像不清晰造成丟分;畫函數圖象,要畫好坐標原點與坐標軸上的箭頭,標好物理量的符號、單位及坐標軸的數據;圖形與圖線應清晰、準確,線段的虛實要分明。
(三)有效干預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
規范答題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更是素養得以提升的具體表現。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具體說就是讓學生能夠按照高考的答題規范去答題,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以改進實踐為目的教學過程。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習慣,日常的教學實踐非常重要,因為課堂是培養規范思路的主陣地,規范的解題思路是規范答題的必要條件,課堂外的規范答題實踐是檢驗學生是否具備規范答題能力的試金石。教師需有效干預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改進學生的作答實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進而發展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會有意無意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既包括有益的、又包括錯誤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重視給學生演示規范作答的過程,嚴格使用工具進行作圖,給予學生良好的示范;在課后編寫資料、命制試題時也要嚴于律己,隨時為學生進行正確的示范。
其次,教師要表彰先進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標桿,讓榜樣示范引領其他學生前行。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往往能給學生帶來強大的正能量。教師在平時批改作業時,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優秀答卷、考后分析、錯題本以及筆記本,并及時進行表彰,及時進行考后分析講解,找學生進行面批,盡管過程比較煩瑣,需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對學生養成規范作答習慣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規范作答能力的環境。眾所周知,在語言環境中學習一門外語的效果很好,事實上,在好的作答環境中解題也能提升學生規范作答的能力。如果學校、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規范答題的環境,大部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被這個環境所感染,逐漸養成良好的作答習慣。基于這方面的考慮,筆者嚴格按照高考考查要求與答題標準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配套作業與解析、制作答題本,要求學生把答案及解題過程按照高考答題的規范寫在答題本上,為學生提供規范答題的條件。與此同時,筆者每天檢查學生的答題本并及時點評,讓學生懂得規范答題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必須認真落實。
(四)重點突破解答題規范作答的難點
在高中物理試題中,解答題分值較高,對學生的邏輯能力、運算能力、表達能力等進行了綜合性的考查,是學生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點。在作答過程中,規范的表達能使得學生的思維過程更有序,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重點突破解答題規范答題難點,不僅能發展學生規范作答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解決選擇題及實驗題的能力。
高中物理的考卷上明確要求解題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往往能解出正確答案,卻因為答題不規范被扣很多分。針對這些現象,筆者除采取上文提到的言傳身教、整理每次作答情況等措施外,還采取了教師面批、學生互批、制訂引導性學案以及學生考后自評等措施,旨在幫助學生重點突破解答題規范作答的難點。
教師面批是指針對作答時問題比較多的學生進行當面指導,逐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克服。學生互批指的是讓學生在課上板書全班一起評價,或者分小組互相批改作業。針對解題思維比較混亂的學生,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題目制訂引導性學案(如圖2所示),讓學生像解答填空題那樣列式,為學生搭建解題的腳手架,逐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題目:如下圖所示,光滑曲面AB與水平面BC平滑連接于B點,BC右端連接內壁光滑、半徑為r的[14]細圓管CD,管口D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輕彈簧下端固定,上端恰好與管口D端齊平,質量為m的小球在曲面上距BC的高度為2r處從靜止開始下滑,進入管口C端時與管壁間恰好無作用力,通過CD后壓縮彈簧,在壓縮彈簧過程中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已知小球與BC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求:
(1)小球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vB;
(2)水平面BC的長度s;
(3)在壓縮彈簧過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vm。
分析過程 作答區 A到B過程對小球使用動能定理 小球在C端時與管壁間恰好無作用力,對C點求向心力 B至C過程對小球使用動能定理 在壓縮彈簧過程中小球達到最大速度的條件為合力為0 C至最大速度的過程對小球使用能量守恒定律 ]
學生考后自評通過填寫學生考后自評表實現。教師設計學生考后自評表(如P133表1所示)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分析自己在作答過程中失分的原因。表格呈現的被扣分值使學生看到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失分情況,使其高度重視規范答題;通過對比幾次作答的表格,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不斷進步,對于反復出現的問題,學生在下次書寫時將會更加注意。
本文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導,以教師教學用書與高考真題卷評分細則為抓手,探索提升高中生物理規范答題能力的途徑。通過一年時間實施具有共性的培養策略,再輔以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學生能夠有效地從初中作答習慣轉變為按照高中要求進行作答,從超過70%的學生答題不規范逐步下降到只有個別學生答題不規范。可以看出,實施以上培養措施的成效是顯著的。但學生不規范作答是一個長期、反復出現的問題,哪怕是到了高三,教師也還要向學生強調規范答題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有耐心,綜合運用多種培養策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作者簡介:周冬林(1982— ),湖南衡陽人,研究生,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物理。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