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青
學習型家庭,是指家庭成員具有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制定家庭學習計劃,實施家庭親子學習活動,將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和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的需要,讓家庭充滿互動、互學的學習氛圍,形成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為引導每個孩子“學會學習”,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對學養課堂理念的建構與學習型家庭的創建進行探索,旨在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從廣東省重點規劃課題“家庭教育個案跟蹤指導,創建學習型家庭的研究”家長問卷調查分析得知:大部分學困生沒有“學會學習”,主觀上是由于學習方式不當、學習工具運用困難、認知能力偏低等原因,客觀上是由于課堂教學“教本”“師本”“書本”不合理等原因,此外,家庭學習生態還存在不健康的狀態。學校教育治理把學校作為治理客體,把學校問題當作治理問題,實際上是把教師問題視為主要治理問題,這會讓教育陷入忽略學生問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治理困境中。家校社三方在合力育人過程中因為不明確治理對象、不明察治理問題、不明晰治理目標而難以協同,沒有達到效果。
以課題研究為先導,個案跟蹤指導學困生轉化。2003年,學校立項廣東省重點規劃課題,組織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采用個案跟蹤指導的方法,指導學困生家庭創建學習型家庭,以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標。通過該課題,對大量學困生的分類研究和對學困生的個案跟蹤研究,有力推動了學困生歸因分析,把學習方式方法作為學困生的第一歸因,把課堂和家庭的環境與指導作為學困生的第二歸因,糾正了以往把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作為首要歸因的錯誤認識。針對學困生的歸因,我們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從學生學習、課堂教學和家庭學習三個方面協同推進。
以學養課堂為支點,撬動家長重視每個學生學習素養。針對課堂教學“教本”“師本”和“知識本位”問題進行改革,按照學養課堂“三步走”策略進行改課。首先是秉持“一切為了學生好學”的生本課堂理念進行教學改革,其次是以學會學習為本推進學本課堂改革,最后是在“生本”“學本”基礎上以學生學養培育為本推進學養課堂改革。學養課堂主張“學習”與“修身”結合共生,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素養為本、以素養學習為本。課堂教學非常注重學習價值觀、學習關鍵能力和學習必備修養的培育,即學習素養的培育,以學習素養賦能素養學習。學養課堂改革讓廣大家長開始重視學生學習素養的培育。在老師的引導下,家長與老師一起按照學習元認知、學習能力、學習修養和學習素養的層級開始培育孩子的學養。
以學習型家庭為抓手,建構良好的家庭學習生態。在學養課堂基礎上構建課外的學養大課堂活動,包括學校課外學養課堂和家庭學養課堂,家庭學養課堂就是創建學習型家庭,引導家庭的學習。學養課堂教學改革和家庭教育課題研究全面有力推動學習型家庭創建工作。研制了學習型家庭評選標準,由校長面向全校家長以主題講座的形式宣講評選標準和評選注意事項。每學年末由班主任和兩個以上科任老師組成評委組,根據20項評價指標,到自主申報學習型家庭的學生家里進行量化評分,推選出學習型家庭。學校制作精美的學習型家庭獎牌,每年8月份的開學典禮上隆重頒獎,由學生和家長牽手同臺領獎。學習型家庭評選有力推動家庭學習環境建設、學習氛圍營造,從“家庭的學習”開始建設“學習的家庭”,引導學校大多數學生家庭成功創建學習型家庭。
以家長學堂為平臺,全面轉變家庭育人方式方法。組織開展家長學堂活動,由校長給家長講授《學本治理理念下的家庭教育重要性研究》《學本治理理念下的學習型家庭創建路徑研究》《培育學養一一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20年探索》《學習素養和素養學習本位的“學養課堂”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學本治理理念下的和諧家校關系構建策略研究》《如何引導孩子喜歡入讀小學(中學)》等主題講座超過100場次。由班主任圍繞育人方式轉變給班級家長每學期講授一個主題講座。組織學生和家長開展“查族譜,知道我是誰”“尋家規,了解家教”“找家訓,明確志向”等教育活動。實施家務勞動學分制,要求每位學生每學年修滿100分,并按比例和分數高低選擇部分學生進行表彰。

以學本治理為機制,形成校家社協同育人合力。成立學生自治委員會,以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主管理為指導原則開展改革團委、少先隊、學生會工作。成立班級學本治理委員會,以班主任、家長、學生為治理主體和成員,以學生的“學”為本推進班級共建共治共享。基于“學會學習”成效評選學習型家庭,并成立家長學本治理委員會,促進、指導、監督、評價學生學習活動,參與課堂教學輔助、學生社團、校外研學等工作。創建以學生問題治理為本的學本治理機構。以學生學習問題為導向,成立家校社學本治理委員會,將學校教職工、學生、家長、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社區居民、教育方面的社會組織人士、媒體人士等多方主體聯合起來,對學生問題共治共理,形成學校教育治理的現代化體系和聯動協作機制。
形成了旨在轉變育人方式的“學養育人”特色理念。學養課堂和學習型家庭旨在培育學生的學養,學養即學習素養,具體來說是旨在培育學生學習的正確價值觀、必備修養和關鍵能力,秉持“學習”與“修身”結合共生理念,以學培根,以養鑄魂,獲得人自身精神和生命的成長;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素養為本、以素養學習為本,以學習素養賦能素養學習,從而有效實現了立德樹人和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追求。
形成了旨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學習型家庭”創建標準。建設學習型家庭,從家庭學習氛圍濃厚、家庭學習環境良好、教文科創衛五項知識進家庭、家人之間溝通良好、教育投入不斷加大這五個方面建構的“學習型家庭”評選指標體系。前四個維度可以有效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其中教育經費、時間和情感投入方面,要求家庭文化、教育的經費開支比例占30%以上;教育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多,每星期不少于兩天;孩子閱讀的時間投入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加;教育孩子的情感投入越來越多,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愛和溫暖。
形成了旨在協同育人的“學本治理”工作機制。從課題“學校內部治理實踐研究”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研究”中提煉總結“學本治理”的理念。“學本治理”是指在國家領導人治理理論指導下,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生“學養”為治理目標,以學校教職工、家長、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社區居民、教育方面的社會組織人士、媒體人士等作為治理主體,聯合起來對學生問題進行共教、共育、共管、共理、共建、共責,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學本”內涵是指以學生為本,包括以學生問題為本、以學生學養為本。學校內部治理由對師生的行政管理,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習活動治理為中心。從學養課堂,到學習型家庭,再到學本治理,以學生為治理客體對象,以學生問題為治理問題,以學生學養為治理目標,實現客體一致、問題一致、目標一致,班級學本治理委員會、家長學本治理委員會和家校社學本治理委員會定期開會研究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方案予以解決,從而建構了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治理機制。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問題是家校社協同治理的關鍵問題,課堂教學和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是解決學習問題的關鍵,是立德樹人的關鍵,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近20年來,深圳市寶安區天驕小學、龍華區潛龍學校、龍華區高峰學校、龍華區創新實驗學校、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民治校區先后進行實踐檢驗理念的正確性,均取得良好成效。
本文系廣東省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成果培育課題“學養·修養·素養:‘學養課堂’的20年探索”(課題編號:cgpy23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民治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