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朱廣


摘?要:差異化教學是高職院校推進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針對傳統教學目標單一、評價維度較少、學生參與度低和教師教學改革壓力大等問題,本文設計了基于知識和技能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增值性評價為附加考核指標,鼓勵學生縱向比較,關注自我進步;從學習者、同學、教師、企業等4個視角,設計了基于自我認知和管理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反映學生規劃、執行、評價等能力的變化,引導學生關注自我成長和目標達成度,提高學生職業規劃能力。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36
0?引言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廣、能力參差不齊,教學內容以實踐為主,就業方向和范圍廣,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強烈,差異化教學與“培養人,提高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的教育本質一致,是推進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范式,也是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差異化教學改革已廣受關注,相關研究顯示,差異化教學無法在課堂正常推行,差異化教學不但要有橫向比較,更要注重縱向對比,評價過程操作復雜,對于教師要求過高,具有較強的挑戰性,難以適應大班教學。進行差異化教學要有可行、有效方案,但教學改革的有效評價方法相關研究不足,如何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哪些指標可以反映學生個人縱向發展變化,需要進一步探討。
1?高職院校差異化教學的評價研究現狀
1.1?教學目標單一,無法公正、全面培養各級人才
目前差異化教學改革已經考慮到學習者的差異,通常依據成績、個人能力等進行分組、分層處理,將學生分為優秀組、一般組、后進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制定單一教學目標,并依次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鼓勵一般組和后進組通過組內幫助、增加學習時間或額外輔導等方式達到考核標準。面對能力不同的小組,統一考核標準制定時通常會參考一般組能力水平,一方面,這會限制或犧牲優秀組同學的自身潛力,也會增加后進組同學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教師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督促后進生成績達標方面,對培養高精尖優秀人才不利,也無法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培養“高、中、低”各層級人才。
1.2?評價標準維度少,無法評估差異化教學效果
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已經備受認可,但差異化教學實施過程中,過程性評價以線上視頻觀看完成度、簽到、課堂提問加分等形式為主,結果性評價仍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優秀組、一般組、后進組之間得分差距較大。由于評價標準維度少,系統生成的視頻觀看等客觀得分有水分,教師打分等主觀得分人為因素多、誤差較大,很難達到學生心中的公平預期,也無法反映學生個人縱向發展程度。
1.3?學生參與度不高,無法支撐差異化教學實施
分組、分層教學中,學生以考核標準為目標,達到最低要求即躺平,學習動力不足;組間差距較大,優秀組有天然競爭優勢,學生未開發自己潛力;組內“搭便車”現象普遍,主要壓力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夠。
1.4?教師教學任務重,無法推動差異化教學落地
差異化教學改革需要處理學生差異、教學內容差異、教學方法差異、教學評價差異,與中小學不同,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面向教學班而非行政班,承擔每個班都2~3門課程,差異化教學改革任務繁重,完全由個別或幾位教師推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高職院校差異化教學的評價體系設計原則
差異化教學需要尊重學生差異性,本著人人平等的原則,強化過程管理,突出公平原則,強化增值性評價,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團結合作,為學生和老師減負,追求高精度、高效率的有效學習。
2.1?實事求是,尊重學生差異性
高職學生生源廣,知識和技能基礎差距較大,差異化教學必須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距,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單一的教學設計和考核標準,綜合考慮個人智商和情商,因人施策,針對不同分組、不同層級學生,指導并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自我發展目標。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導學生明確個人現有發展水平,即當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個人潛在發展水平,即在教師指導或小組協助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平等公平,強化過程管理與評價
差異化教學要遵從平等原則,改變“一考定結果”的評價方式,強化過程管理與評價,利用線上教學積累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教學平臺采集學生學習數據,豐富評價指標的維度,全面評價學生知識和技能水平。差異化教學要遵從公平原則,教師盡量關注每個學生,強化增值性評價,考慮學生之間的客觀差距,關注學生的進步程度,重視學生自我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2.3?合作共贏,推動自主學習
差異化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提升自我認知和管理水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差異化教學的根本動力,推動合作與監督機制是差異化教學實施的必由之路。差異化教學可借助項目化教學、通過學習小組承接項目任務,制定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規則,激活小組學習活力,制定小組成員準入退出機制,鼓勵新小組成立、激勵動力不足成員,制定組內成員進步獎勵機制,提升組內成員合作力度,制定組間監督驗證機制,杜絕抄襲、搭便車等無效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推動差異化教學自主運行。
2.4?雙重減負,實現有效學習
差異化教學鼓勵有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精準度。對學生而言,傳統的教學計劃和繁重的作業不斷檢驗學生知識與技能,未掌握內容沒有針對性訓練,已掌握內容重復檢驗,優勢學科沒有個性化突破,浪費了學生學習時間、成長機會。對教師而言,傳統教學方式因時間、精力限制,只能以中等水平為基準開展教學設計覆蓋大多數學生,使優者不優、弱者更弱,差異化教學理想狀態是“一人一策”實現個性化學習,但絕非由教師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培養計劃,而是引導學生自我評估、自我規劃、自主實施、自主評價。
3?高職院校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的構建
傳統的差異教學評估方法主要以課堂觀察為主,主要涉及學生學習目標、時間、材料、進度、評價和作業等內容。本評價體系主要從知識和技能、認知和發展兩方面開展研究。第一,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建立多個觀測點,構建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結合的知識和技能評價體系;第二,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策略,從學習者、學生之間、教師和個人職業發展等角度,觀察認知狀況、自我管理和人際關系變化,設計面向學生認知和發展的評價指標。
3.1?基于知識和技能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
針對知識和技能的評價,設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增值性評價為附加考核的評價指標。其中,過程性評價占比60%,其二級指標包括線上視頻學習、線上討論、線上閱讀、分組任務、課堂互動、作業,結果性評價占比40%,其二級指標包括視頻知識點測試、章節測試、期末理論知識考試、期末實操訓練考核,增值性評價作為獎勵分數占比10%,其二級指標參考學生學習進步程度、“1+X”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比賽獲獎、創新創業等項目。知識和技能相關評價具有耗時長、工作量大、重復性高的特點,為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準確性,減輕師生評價負擔,應盡量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動評價、反饋與管理。
過程性評價的二級指標數據均由教學平臺記錄分數。線上視頻學習、線上討論、線上閱讀都可以依據教學平臺數據自動生成,主要根據視頻學習的數量、學習時間等考察線上學習基礎,根據主題討論、回復的點贊數量等數據反映學生的參與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閱讀時間、登錄次數等數據反映學生非視頻資源的學習情況,這3類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平時自學情況,在過程性評價中占比45%。分組任務需要小組內部討論評估,主要根據個人在任務的貢獻度的表現相互評分,該指標反映學生團隊合作學習的貢獻程度,在過程性評價中占比15%。課堂互動、作業兩個指標主要根據老師發布提問、測驗、討論、作業等活動,主要通過系統記錄學生得分情況,部分開放性任務可以設置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分等環節,企業屬性強的任務可增加企業點評,這2個指標主要用于驗證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過程性評價中占比40%。
結果性評價遵循評分自動化、測試常態化、項目實操化的原則,增加平時測試和實操訓練的比重,二級指標中視頻知識點測試和章節測試都屬于常態化測試,在結果性評價中占比50%。視頻知識點測試指在教學視頻中設置檢測問題、錯題重學等環節,保障視頻學習質量,減少掛機等無效學習。章節測試主要指章節結束或項目結尾部分的測試或任務,是檢驗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手段。為更好地評估實操訓練結果,期末考試分為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和期末實操訓練考核,增加期末考試的評價維度,注重學生技能等級評價。
增值性評價可以反映學生個人進步程度,根據學生學習進步程度設置鼓勵加分,也可以成為激勵學生團隊合作的手段,根據小組內成員進步程度,獎勵進步學生、獎勵提供幫助隊友、獎勵良好學習氛圍的團隊。增值性評價也是學生學習成效的補充,響應國家“崗課賽證”教學改革任務,鼓勵學生獲取相關職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鼓勵學生參加相關比賽,以賽促學,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做好知識和技能應用。
3.2?基于自我認知和管理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
針對自我認知和管理評價,以考查學生個人縱向發展為主線,從學習者、同學、教師、企業等4個視角入手設計評價指標,以學生自評為主,師生評價為輔,反映學生規劃、執行、評價等能力的變化。其中,學習者視角的評價占比50%,其二級指標包括學習規劃、學習路徑、目標達成度、主題討論、課堂互動、作業,同學視角的評價占比20%,其二級指標包括學習目標、學習路徑、分組任務、課堂討論、監督驗證,教師視角的評價占比20%,其二級指標包括課堂互動、主動提問、組織和管理,企業視角的評價占比10%,其二級指標包括崗位勝任度、職業能力評估、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認知和管理相關評價具有自覺性、主觀性、連貫性的特點,必須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才能推動評價有序開展,保障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提高學生規劃、執行、評價等能力。
(1)學習者視角下評價指標的構建。
學習者視角主要以自我評價為主,反思自己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的合理性、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習規劃、學習路徑和目標達成度指標可以反映學生學習規劃、執行和結果,在學習者視角的評價中占比60%。學習規劃指標反映自我認知的準確性,必須合理評估自我學習狀態后,才能執行合理的學習目標,目標不宜過低或過高,從而發揮學習目標的引導激勵作用。學習路徑指標反映學習方法的適用性,鼓勵學生記錄積累個人學習筆記,記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以及常用學習方法,通過縱向對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橫向對比找到對應學習內容的最佳方法。目標達成度指標反映學習過程的有效性,主要通過學生自評的方式評價,可以檢驗學習目標的合理性,準確性,為后續學習提供反饋數據。主題討論和課堂互動指標反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在學習者視角的評價中占比30%。主題討論指教學平臺上主題討論的發起和回復,考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通過獎勵熱門問題、點贊回答等評價發帖和回帖的質量,用以活躍學習氣氛、增進學生交流、提升學習興趣、豐富教學資源。課堂互動指標可通過主動提問、回答問題等互動環節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提問,認真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形成正向反饋,提高課堂學習興趣和效率。作業指標不僅僅關注答案的正確性,更注重學生是否獨立完成作業、是否提出新的問題、如何思考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同學視角下評價指標的構建。
同學視角可以評估、驗證個人能力的發展變化、評選活躍個人、認可優秀資源、監督個人學習狀態、驗證個人評分的合理性。學習目標和學習路徑是從同學的視角驗證個人認知、檢驗學習方法,在同學視角的評價中占比30%。學習目標可以發揮同學間的監督作用,為目標的推進和達成提供保障,學習路徑指標可通過評選優秀學習筆記等活動增加學習方法的交流討論,找到對應學習內容的最佳方法,豐富學習資源。分組任務和課堂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評價組內成員的參與度、貢獻度、活躍度,在同學視角的評價中占比40%。監督驗證指標用于監督個人學習計劃是否執行、作業是否獨立完成、學習路徑是否科學合理,督促學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激勵學生學習不松懈、不放棄,該指標還用于驗證個人自我評分是否合理,對不誠信的行為設置“一票否決”制度,保障評價有序開展,在同學視角的評價中占比30%。
(3)教師視角下評價指標的構建。
教師視角是從教師或領導的角度分析學生認知和發展,對學生未來職業晉升和發展有重要影響。課堂互動指標主要評價各小組的活躍度和貢獻度,突出小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在教師視角的評價中占比40%。主動提問指標反映學生提問的主動性、有效性,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在教師視角的評價中占比30%。組織管理指標用于評價學生的管理能力,培養學生領導力、執行力,在教師視角的評價中占比30%。
(4)企業視角下評價指標的構建。
企業視角聚焦學生長期目標,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職業晉升和發展水平、自我規劃能力。該維度指標需要借助企業崗位、職業能力測試系統,將就業要求融入日常學習,職業規劃二級指標需要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相結合,參考畢業學長發展軌跡,將個人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路線進一步細化,對接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
4?結語
差異化教學是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針對差異化教學評價維度少、評價指標不足等問題,本文制定了基于知識和技能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評估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鼓勵學生縱向比較,關注自我進步;制定了基于自我認知和管理的差異化教學評價指標,評估學生自我認知和管理水平,引導學生關注自我成長和目標達成度,提高學生職業規劃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世杰,許潔.差異化教學如何落地——以二次學習微視頻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3,428(01):8388.
[2]張學波,林書兵.數據驅動的差異化教學決策:癥結、邏輯與機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34(03):4857.
[3]張科麗.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高職院校個性化教學管理研究[J].職教論壇,2020,36(09):1924.
[4]Tomlinson?C?A.How?to?Differentiate?Instruction?in?Mixed?Ability?Classrooms[J].ability?grouping,2001:90.
[5]董洪亮,教育要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N].人民日報,20170420.
[6]周曉航,任維平.高校教師個性化教學的實踐困境及其破解之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03):116119.
[7]劉美鳳,劉文輝,梁越,等.差異化教學何以施行:班內多層次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22,(01):124133.
[8]趙麗琴.差異化教學策略芻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4):125.
[9]楊榮耀,陳國華,原美玲.從年齡分層到能力分層:初中差異化教學的策略選擇——基于山東省濟南第十四中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05):5760.
[10]丁潔,童元松.最近發展區視域下高職院校分層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1):8084.
[11]丁春文.信息化環境下在線課程差異化教學的實踐研究——以“浙江鄉土旅游”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