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楊必忠




摘?要:“產出導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是文秋芳教學團隊結合中國實際提出的一種旨在提高外語產出的有效教學體系和方法。本文以此理念為指導,結合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教學實踐,嘗試構建基于POA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言產出效能。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20
0?引言
0.1?“產出導向法”簡介
“產出導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一個全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的核心以“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為假設,以“有效學習”為中心,提倡學用一體化,堅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外語教學中的學用分離現象比較嚴重,產出導向法提倡學一點,用一點,學用一體,學用無縫鏈接,用以促學,學以致用。外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還要達成人文性目標,產出導向法強調將人文教育融入現有教育體系,堅持全人教育理念。
根據POA理論,教學流程分為驅動、促成和評價三階段。在驅動階段,教師在授課之前說明本課學習目標,提出本課交際場景并給出產出任務。學生嘗試產出后,就會發現不足,提升對輸入材料的關注和加工深度,激發學習興趣;在促成階段,學生基于產出任務進行選擇性學習,完成語言輸出,教師的角色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教師作為腳手架促成學生產出,學生的產出質量會大幅提升,實現輸出促成;在評價階段,教師通過學生產品,檢驗產出目標的達成性,進行即時和延時評價,引導學生抓典型問題,以評促學,進一步促成。筆者希望基于POA理念,結合自身課程,為高職空乘專業乘務日語教學提供新途徑。
0.2?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即將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通過兩種教學形式有機結合,可以解決課時有限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并強化深度學習,提升綜合能力。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方法應為教學目標服務,針對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此外,在線教學資源的利用應慎重。
筆者以所授課程為例,借助在線的超星慕課平臺,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模式無縫連接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形成了“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閉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實效,彌補了線下教學的時間短板,為師生實時互動交流提供了條件。
1?基于POA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
民航乘務日語口語課程作為民航院校空乘專業的主干課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以及操練。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達到口語產出能力的養成以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成為這門課的突破難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學習情況存在以下不足:(1)語音專業基礎不扎實;(2)課時有限,訓練不足;(3)口語產出能力不足;(4)缺乏團隊合作精神;(5)專業知識不牢固。
基于上述問題,本研究以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空乘專業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教學為例,在POA理論的指導下,利用混合式教學優勢,嘗試構建基于POA的高職空乘日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POA理論,教學流程分為課前產出驅動、課中產出促成和課后產出評價3個步驟。在教學實施中,教師利用學習通的線上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課前產出驅動環節:POA理論認為在“產出驅動”環節,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具有交際性的場景和具有認知挑戰性的話題以供學生嘗試完成語言產出活動,通過嘗試性的產出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產出的困難,認識到自身語言儲備和應用能力的不足,從而刺激其產生學習的欲望。課前,教師說明本課教學目標,圍繞本課主題設計出基于空乘真實工作情景的口語產出任務,在語言產出任務設計好后,教師將與民航乘務日語口語課程相關的資料發布在超星平臺端,學生在超星平臺自主選擇性學習并嘗試口語產出,教師給予相應指導。
課中產出促成環節:教師首先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通過小測驗的方式進行檢查復習。隨后,針對產出目標和學生產出困難,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成產出任務。教師作為知識結構的引領者,起到主導作用,對學生因材施教,與各小組一起合作,一起完成任務。最后,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小組展示結束后,其他各組給出評價意見。同時,教師對產出進行即時評價并給出正確示范,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產出任務。
課后產出評價環節:產出導向法的“產出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即時評價是指在“產出促成”環節,教師對學生的選擇性學習和產出練習給予的實時評價。延時評價則是指學生在課堂環節結束后的課后自主練習階段將自己的產出成果提交給教師進行評價。課后,各小組需要將各自的產出任務完成后以視頻的形式提交到超星平臺,供教師和學生評價。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另行布置遷移性口語產出任務,供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拍攝視頻上傳至超星平臺,同時在課程成績考核時將其設定為加分項。本課程的評價將結合線上線下評價對課程進行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
2?基于POA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案例設計
下面以本課程中的第四課:氣流顛簸一課為例,結合本課教學目標以及學情分析探討基于POA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課程課前產出驅動、課中產出促成、課后產出評價三階段的教學活動。
2.1教學目標
根據學院《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乘務日語教學大綱》,第四課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以及思政目標,具體見表1。為達成以上4個目標僅依靠線下有限的時間促成學生的口語產出,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借助POA理念,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成目標達成。
2.2?學情分析
學生是航空乘務系空乘專業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級基礎日語、客艙服務專業知識以及乘務日語前三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用日語進行一些迎客登機等客艙情景口語實操訓練,但是氣流顛簸屬于客艙應急內容,而客艙應急課程和乘務日語課程都是在二年級下學期開設,所以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本課知識,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將顛簸的專業知識進行鋪墊。同時,由于學時有限,部分學生的日語基礎薄弱,這就體現了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結合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幫助同學們在較短時間達成第四課的教學目標。
2.3?實施階段
2.3.1?課前產出驅動
教師按照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向學生提供具有交際性的場景和具有認知挑戰性的口語產出任務以供學生嘗試完成語言產出活動,同時教師提供教學資源供學生選擇性學習,學生嘗試口語產出,同時教師給出相應指導。具體內容見表2。
2.3.2?課中產出促成
第四課產出促成分為案例導入、探究新知、語言訓練以及任務產出4個環節。通過這4個環節一方面幫助學生的選擇性學習進行檢查和糾正性教學,一方面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促成學生口語產出,具體教學環節見表3。
2.3.3?課后產出評價
本門課程的課后產出評價采用的是POA理念下的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利用超星平臺成績管理的權重設置功能,建立了即時評價60%與延時評價40%的考核評價體系。其中即時評價比重如下:課程視頻10%、課程音頻10%、分組任務10%、語言訓練10%、課堂互動(課堂表現)10%、閱讀資料5%、簽到(出席率)5%;延時評價即學生經過課前產出驅動環節和課中促成環節完成的口語產出任務,在學習通上傳口語產出視頻進行延時評價,比重為40%。教師評價標準如下:
2.4?教學反思
基于POA的民航乘務日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有效的外語產出,并培養其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合作學習等綜合學習能力。教學目標明確,任務安排合理。通過課前線上產出驅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中產出促成達成口語產出任務、課后產出評價以評促學,根據每課學習目標設置教學資源,通過問卷調查、專業資料、廣播詞會話音頻、微課、真實案例導入、語言訓練以及情景實操等達成口語產出任務,促進語言能力,學一點,用一點,學用無縫鏈接,用以促學,學以致用。在教學全過程注重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強化民航“三個敬畏”意識在客艙服務中的指引作業。
但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缺乏語音評測系統,造成教師工作量過大,評價不及時,學生不能及時檢測語音準確度,語言訓練不能及時反饋,開發乘務日語語音AI評測系統是今后努力方向。
3?結語
本文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嘗試探索民航乘務日語口語課程教學模式。通過驅動、促成、評價閉環式教學流程,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同時,將人文教育融入現有教學體系,增加了學生的客艙服務認知能力和應急情況下的專業能力,提升綜合素養。毋庸置疑,教師利用超星平臺推送資料,有益于學生日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們在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為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29.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7):547558.
[3]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6):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