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具有動態性,主張讓學生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教師將項目式學習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既有助于學生的發展,又有助于自身的成長。文章分析項目式學習的意義及其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重點探索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提出項目確定、籌備、實施等方面的策略,以期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新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盧網珠(1983—),女,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笨梢姡椖渴綄W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活動的重要模式。小學英語教學應順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實施項目式學習。為此,教師應加強項目式學習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相關研究,結合現有經驗提煉有效策略。
一、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項目式學習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具體項目展開,以解決問題和學生的綜合發展為根本目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項目式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具有動態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師應用項目式學習,以項目為主線組織課程內容,能夠使學生充分體驗課堂,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師應自覺探索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會學”“學好”。
二、項目式學習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
項目式學習以“教學做合一”為理論基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思想與方法,這能夠對教師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可分別從學生發展與教師成長兩個維度,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教學目標。
(一)項目式學習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
義務教育以促進學生自主、均衡、全面發展為思想引領,要求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實現對應的發展。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項目式學習具有動態性、挑戰性、主體性,這有助于學生實現發展目標。
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監督學生自主組建學習小組、制訂項目計劃,鼓勵學生運用個人經驗和團隊力量解決問題,能夠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表現和發展空間,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遷移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實現長遠發展。
(二)項目式學習對教師成長的促進作用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模式,它的實踐要求、過程、結果等,都與常規的教學模式有所區別。此外,項目式學習能夠幫助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
教師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吸取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案。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得到專業的成長,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三、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結合現有經驗來看,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應用一般包括確定項目、籌備項目、實施項目、反饋項目。下面,文章將按照此邏輯,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為例,探索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策略。
(一)全面分析,確定項目
確定項目是開展項目式學習的第一步。在此階段,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起點,以保障項目式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應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使項目主題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緊扣教材的核心知識[1]。
1.梳理教材線索
分析教材,應充分梳理教材的線索。教師可由單元標題切入,細致分析單元知識的組成結構,提煉核心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以“中國節日”為主題,編排了“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八個部分;介紹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意在使學生掌握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等表示中國傳統節日的單詞,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Story time”“Culture time”“Checkout time”三個部分,集中展現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及其文化。據此,筆者初步確定“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為學習項目。
2.分析學情
分析學情,應評估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學習能力。通過小學英語前幾個階段的學習,如三年級上冊Unit 8“Happy New Year!”、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學生已對中西方節日形成一定認識,這為“Chinese festivals”的項目式學習奠定了基礎。另外,學生長期處于中國文化環境的熏陶之下,具有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的經歷。這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提供了真實生活的經驗基礎。
整體來看,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這要求筆者完善項目式學習的設計,以學生的經驗為起點,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3.確定項目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在“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期間,以學生的經驗為前提,以學習表示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單詞為基礎目標,以深入感悟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拓展目標,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
為增強學生項目式學習的動力,筆者重新確定學習項目—“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
(二)師生合作,籌備項目
在確定學習項目后,項目式學習進入籌備階段。“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要求學生把握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機制,同時制訂科學的項目活動方案[2]。師生應在確定項目后,合作籌備相關的學習活動。
首先,筆者幫助學生明確各階段學習任務?!癈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項目式學習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認識中國傳統節日,二是認識節日背后的習俗文化。筆者由此切入,將項目式學習拆分為兩項任務。任務1:Learn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任務2:Reveal the customs and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筆者把項目式學習的內容拆分為具體的任務,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方向,樹立個人學習目標。
其次,筆者組織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建立合作學習機制。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故而在學生建立合作學習機制時,筆者避免過多參與,讓學生自行選擇合作學習的對象,推選組長、副組長等。這樣,更能保證項目式學習的質量。
最后,筆者督促學生制訂項目式學習計劃,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成員分工、預期結果等?;诤侠淼挠媱澛鋵嶍椖渴綄W習行動,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筆者在學生制訂計劃后,對其計劃進行檢查和適當的指導,確保學生的計劃具有可行性。
(三)教師指導,實施項目
基于以上項目籌備,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進入實施階段。在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關注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3]。
1.情境指導,走近項目主題
筆者在項目實施階段,指導學生走近項目主題,消除學生與學習對象的距離感。對此,筆者選擇情境指導作為手段,利用生活元素、信息技術等,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主題情境。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項目式學習,以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文化為主題。筆者基于此創設教學情境,整理生活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如,筆者在網絡檢索“春節”“中秋節”等關鍵詞,整理百科信息以及我國不同地區慶賀傳統節日的特色活動影像,編輯成多媒體課件。項目實施階段,筆者通過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閱讀故事資料,初識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文化,再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不同的中國傳統節日對應怎樣的習俗文化”等探究活動。筆者貼近學生生活搜集情境素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情境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2.問題指導,把握項目內容
學生走近項目主題后,應合力解決具體問題。在此過程中,筆者加強指導,促使學生把握項目內容[4]。在設計問題時,筆者注意問題的層次性與遞進性,使問題適應學生螺旋上升的思維規律。此外,筆者還布置“問題闖關”任務,以遞進式的問題,提高項目式學習的趣味性。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項目主題,可分解為以下問題。(1)Wha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book?(2)What o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know?(3)Do you know the customs of thes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4)Through thes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you further understand which national culture?(5)Talk about your view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ir customs and culture.
從問題(1)到問題(5),問題環環相扣。學生根據問題調整項目式學習邏輯,通過先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1和任務2,循序漸進地提高項目式學習的效率,實現單元目標。如根據問題(1),學生閱讀教材,對照工具書、單詞表等資源,翻譯“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等,初步完成任務1,實現單元單詞學習目標。
(四)搭建平臺,反饋項目
反饋項目是項目式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其內容由展示項目成果與評價項目活動組成。筆者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多樣化地展示學習成果,分享收獲,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滿足感,為下一次項目式學習創造積極的心理條件;同時,筆者對學生的項目活動進行集中評價,指出典型問題,使學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實現精益求精。
1.特色活動,初顯鋒芒
筆者借助具有特色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學生通過情景劇、故事會等方式展示項目式學習成果,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5]。如在“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ulture”學習項目中,筆者設置“賀春節”“迎端午”等模擬情境,搭建情景劇表演舞臺,讓學生一邊根據節日的特征進行表演,一邊分享學習收獲。又如,筆者通過故事會豐富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從“學習者”轉變為“故事家”,將項目式學習形成的收獲以故事的形式分享出來。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內部投票選擇項目匯報的具體方式,合力展示學習成果,分享經驗和收獲。
2.撰寫報告,系統展示
通過特色活動奠定項目反饋的良好基礎后,筆者落實書面形式的項目匯報,為評價項目活動提供直接的參考。為此,筆者指導學生撰寫項目式學習報告。在報告中,學生既可以記錄項目式學習的過程與收獲,也可以記錄與特色活動相關的內容,實現對項目式學習經驗的系統展示。此外,筆者為學生設計報告模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和提交報告。如筆者在報告模板中設計三大部分。(1)The name of a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2)Different custo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3)The origin of differe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學生根據模板的提示,按照“傳統節日—習俗—歷史文化”的邏輯整理項目式學習成果,能夠進一步深入思考學習內容,促進單元目標的深度達成。
3.綜合評價,精益求精
在學生完成系統展示后,筆者對其進行綜合評價,促使其精益求精。鑒于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的課堂時間比較緊張,筆者適當簡化評價流程。如,筆者根據學生的項目式學習過程,總結學生的共性問題—思路不夠開闊、搜集課外資料的意識不足等。在此基礎上,筆者直接在課堂提出共性問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筆者將問題轉化為話題,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再派出代表分享小組想法。之后,筆者根據學生的觀點,強調解決問題、提高項目式學習水平的方法,使學生“對號入座”、自我反思。學生若存在相應問題,可以在筆者的監督下樹立自我糾正目標,實現“有則改之”。學生若不存在問題,則自我提醒,實現“無則加勉”。最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
結語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且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光明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加強相關的教研與實踐,最大化地發揮項目式學習的作用,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佳慧.學為中心視角下的英語項目式學習[J].小學教學研究,2022(19):15-18.
[2]徐英.項目式學習:讓英語深度學習與真實生活多元鏈接[J].基礎教育論壇,2022(15):95-96.
[3]陸海燕.小學英語課堂項目式教學探索[J].第二課堂(D),2022(2):93-94.
[4]徐進霞.基于教材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1,44(12):38-44.
[5]張恒益.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