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學生日后的人生發展意義重大,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本文圍繞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展開探討,著重分析了培養批判性思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現狀以及培養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2-0181-03
一、引言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肩負著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提升智力的責任,還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能力的義務,所以,要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幫助學生養成樂觀、自信、積極的學習與生活的態度。特別是在面對他人觀點的時候,更應該有自己的看法與態度,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學會質疑并形成批判性思維[1]。
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可行性
在整個學習生涯中,中學屬于關鍵性學習階段,該時期非常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針對思維方式層面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會因思想觀念的發展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身邊新穎的事情比較感興趣,所以,初中學生一般都會比較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好奇心高這一特征尋找適宜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批判性思維。
第一,和其他教學不同,閱讀教學比較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搭建,教學內容主要涵蓋三方面內容:把控心理變化、發展精神世界和塑造故事角色。在閱讀中學生會深入思考與分析課本內容,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和狀態進行審視,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擴展知識眼界,還可以助力學生逐步端正自身價值與道德理念。
第二,因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角度與閱讀出發點都不一樣,所以,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個段落的時候,每位學生都會形成不同的理解和體會。中國漢語充滿了變化,而且漢語文化博大精深,作為語文教師,應善于應用漢語言的模糊性特點,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深入探究與解析文中蘊藏的內在含義,讓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在理解方式上的不同,進而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夯實基礎。
第三,學生收集素材、擴展眼界和發展思維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既可以鍛煉學生理解能力、鑒賞和評價能力,還可以擴展與深化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助力學生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得出結論,在初中語文閱讀課中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不僅能夠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價值,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形成獨立的人格,讓學生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知,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有著很高的可行性,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積極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并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現狀
目前,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情況還不是很樂觀,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教師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理解不夠,這部分教師將全部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講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教學中也沒有關注師生間的互動性,致使學生習慣性以被動接受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2]。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比較強勢,他們覺得自己最大的教學任務,是為學生講解和傳授課本中的內容,而學生只需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方案和想法來學習知識即可,即便在教學中組織了探討互動活動,也面臨著規定范圍有限的問題。在學生出現不一樣的想法和疑惑的時候,部分教師會直接否定學生,覺得學生想法幼稚,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習慣性以被動的方式接受知識,不會主動探索與思考知識,他們會按照教師的眼光和方法來思考與看待問題,進而對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產生不利影響。
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一)為發展批判性思維創設優質的環境
1.為形成批判性思維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當前應用的初中語文課本中涵蓋豐富的優秀作品,這些名篇佳作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通過閱讀和學習學生能夠獲得啟發與警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迷信不等于相信,特別是文學作品,每個人在閱讀中獲得的閱讀啟示都不同,有時候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價一部作品,要從理解的視角深入地看待不同。除此之外,即便是極具文學價值的優秀作品,可能也會存在語法方面的錯誤或者出現語意含糊不清的現象,而且因創作年代不同,受該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編制教材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疏漏而出現錯誤注釋的問題。總而言之,在實施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課本中的知識,還需要引領學生勇于批判性思考課本中的內容,鼓勵學生圍繞課本內容闡述自己的想法與意見[3]。
2.創設和諧民主與平等自由的閱讀氛圍
作為語文教師,要積極創設一個民主、平等、自由、和諧與愉快的閱讀氛圍,羅杰斯曾經發表這樣的觀點,學生必須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他們才能夠真正地參加學習活動。因為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他們在心理層面還比較敏感,非常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和重視,在該階段,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減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與障礙,鼓勵并支持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實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應通過觀察和分析了解各班級學生的差異和喜好,然后針對性選取適合的教學方式[4]。在創設班級和諧和民主氛圍中教師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學生出現問題與錯誤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指責與批評,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錯誤,錯誤并不可怕,要及時改正錯誤即可。鼓勵學生勇敢質疑,不要害怕錯誤,這樣才可以為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各環節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培養
想要強化學生創造能力,就要積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一名教師的教學功底將直接表現在教學設計上面和教學內容評價上面,在閱讀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批判性思維的特征積極實施開放性評價,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各環節與各模塊中全面滲透批判性思維,主要做法如下:首先,在初中語文閱讀預習環節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培養,在預習模塊中布置開放性的閱讀問題,引領學生從多個視角與多個方面掌握背景信息,秉持“守正出新”原則分析和處理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其次,通過主題閱讀加強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在主題閱讀中依據“最近區發展理論”為學生設計出符合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目標,讓學生在鑒賞和閱讀中自發地擴展自身思維角度。另外,需要進一步擴展和升華有關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閱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提高閱讀能力;最后,在課后作業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培養,要革故鼎新初中語文作業形式,多為學生設計探究型和實踐型作業,并且還要根據閱讀目標與閱讀規定合理分類作業。
(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質疑心態
好奇心強烈以及渴望他人的重視,是初中階段學生明顯的特征,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關注度,努力理解學生多種奇思妙想,在教學中多使用鼓勵教學法,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教師要善于走入學生群體中,尋找學生內心的想法,多收集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這樣才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欲。在學生對閱讀素材產生濃厚的興趣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根據閱讀素材獨立解答教師布置的思考型問題。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敬畏自然》一課為例,盡管該篇文章擁有清晰明了的結構,但是,因該篇文章屬于議論性散文,所以,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文章中的一些哲理語句。為幫助學生降低理解難度并緩解畏難情緒,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生活為切入點列舉生活案例,借助生活實例引發學生情感共識。在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自行閱讀文本,然后為學生布置以下思考型問題:“人類對大自然做了哪些破壞行為?”“大自然遭受迫害后,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大自然的‘盛怒?”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大自然遭受破壞的內容,引領學生針對觀看內容進行獨立思考,然后根據自身的理解得出答案。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允許學生出現不一樣的答案,鼓勵和支持學生得出不同的答案,表揚學生質疑問題,借此來培養學生質疑精神[5]。
(四)在指導閱讀過程中發展學生批判意識
在實施閱讀教學工作中語文教師需要全面指導閱讀過程,帶領學生從多個維度和視角思考閱讀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過程,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鼓勵學生在團隊中獨立研究與思考,這種做法既能夠活躍語文課堂環境,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與尊重度。比如,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雪》一課為例,首先,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雪》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魯迅的生平,并為學生提供適合閱讀該篇文章的方法。在學生從大體上了解該篇文章內容以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以下問題:“文中有一句話提到三個動詞,順序是‘拍手、點頭和嬉笑,請問可以顛倒這三個動詞的順序嗎?”布置完問題以后,要求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小組探討。通過激烈的探討,各小組得出了不一樣的觀點,有的小組認為,可以改變這三個動詞的順序,因為這三個動詞的含義差不多。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這三個動詞的順序不可以改變,因為這是偉大作家魯迅寫的,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在學生激烈的探討中,教師可以適度給一些提示:“同學們,我們可以分析文本中此時孩子的狀態,然后再明確這三個動詞各自的含義。”為學生布置該問題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想要從學生那里得到正確答案,而是希望教會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探討逐步形成批判意識。
想要培養學生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識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特別是要引領學生學會從多個層面與多個視角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問題的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得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支持并允許學生得出不一樣的答案。當學生出現不一樣的觀點的時候,教師不可以直接否定學生,首先要對學生獨特的見解給予肯定,然后再帶領學生一同分析存在的問題。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愚公移山》一課為例,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我們現在是否有必要學習愚公精神呢?”因本篇文章中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肯定了愚公精神,通過文章告訴讀者,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不怕艱難險阻,要勇于拼搏,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取得成功。針對教師布置的思考型問題,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既然文中的愚公精神是正確的,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我們都應該學習愚公不畏懼困難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在討論中當然也有其他的答案,如,部分學生覺得不應該學習愚公的精神,挖山費時費力,還不如直接搬家,這多方便呀,還一勞永逸。部分學生覺得愚公很“有趣”,想要挖山,這不是做白日夢嗎?還有一些學生覺得愚公不是真的聰明,挖山的行為不僅讓自己很辛苦,同時也會連累下一代,在現代社會,可以用炸藥把山炸開,還可以用大型挖掘機去挖山,這樣省時省力多了。該問題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在爭論中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結語
由上可知,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環節,對初中閱讀課程意義重大,然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還沒有全面落實批判性思維培養教學任務。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我國教育部門的規定努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相信在師生一同努力和配合下會推動學生發展并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從而完成批判性思維培養目標。通過本次研究活動得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方法為:為發展批判性思維創設優質的環境、在教學各環節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培養、幫助學生擁有正確的質疑心態、通過閱讀過程發展學生批判意識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和意識。
參考文獻:
[1]繆小鋒.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作文:高中版,2022(10):32-33.
[2]王志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探究[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22(8):34-35.
[3]馬玙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建議[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7):37-38.
[4]王紅坤,李長新.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6(2):67-67.
[5]王云,劉芝羽,白清玉.混合學習環境下面向批判性思維的協同知識建構模式研究——以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為例[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1(1):99-103.
作者簡介:
范長庚(1982年9月—),男,漢族,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人,本科學歷,中一職稱,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