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蘇淮安 223005)
在當今社會,高校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背景下,美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因其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創造力、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特有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關注和重視。然而,目前在高校學生管理實踐中,美育的滲透仍存在瓶頸。因此,針對美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滲透策略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
美育是指通過教育和培養,使個體能夠欣賞、理解、創造和表達美的能力和素養的過程。它包括藝術教育、音樂教育、舞蹈教育、戲劇教育等多個領域,美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情感表達能力和藝術修養,培養他們對美的熱愛和追求,使他們成為有創造力、有文化修養的全面發展的人。美育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1]。此外,美育還有益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提升他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質量。
美育的理論涵蓋了一系列關于美的本質、美的教育和美的價值的理論觀點。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美育理論:一是審美教育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美育應該注重培養個體對藝術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強調通過培養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個體對美的欣賞和理解能力。二是美感教育理論。此理論主張,美育應該注重培養個體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對美的情感共鳴,注重通過培養個體的美感和情感能力,提高其對美的直觀感受和情感體驗。三是藝術教育理論。該理論提倡,利用藝術教育培養個體的藝術修養和技能,提高其對藝術的欣賞和理解能力,高度重視培養個體的藝術表達能力和創造力。四是文化教育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美育應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注重個體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能力,注重培養個體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提高其對美的欣賞和體驗能力。綜合來看,雖然這些美育理論的出發點和重點各有側重,但都強調通過教育和培養提高個體對美的欣賞和理解能力,培養其藝術修養和創造力,這些理論在美育實踐中起著指導作用,幫助教育者更好地設計和組織美育教育活動。
高校學生管理是指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包括學生活動組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生活指導、學生發展規劃等各個方面[2]。它是高校教育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美育作為高校學生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實現高校學生管理目標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與作用。
在大學生活中,學生常常會接觸到各種藝術形式,如音樂、繪畫、戲劇等。通過藝術活動和課程的參與,學生的視野能夠得到大幅拓展,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欣賞和理解能力。這些藝術體驗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使其成為有情感表達能力和藝術素養的人。具體而言,一方面,美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夠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的美學價值。在欣賞和研究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對美的敏感和鑒賞能力會在無形之中得到塑造,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所傳遞的情感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另一方面,美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憑借學習藝術知識和技能,學生可獲得豐富的藝術素養和表達能力,即通過學習各種藝術形式和技巧,如繪畫、音樂、舞蹈等,進而達到自主進行藝術創作和表達的水平。藝術修養在培塑學生藝術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使他們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中可以擁有更多的自我表達和創新。
學生參與藝術創作和表演,其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可得到有效鍛煉。藝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和創新,這種創造性的思維和行為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十分有益。因此,美育可通過藝術教育和創作活動,為學生提供與藝術互動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3]。例如,在藝術教育中,學生通過學習藝術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其創造新穎觀點的能力會穩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實踐和表達,這對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有著至關重要的正向牽引力。與此同時,美育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藝術教育不單單關注學生的藝術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溝通和合作能力。學生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可構建起良好的情感表達和情緒管理能力,提高感知和體驗能力。
藝術作品和表演常常帶有豐富的情感表達,更易于觸動人心。通過參與藝術活動和課程,學生可有效培養情感表達能力,增強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學生與他人的互動和合作能力,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社會適應能力有著不容小覷的意義。首先,美育可激發學生的情感發展。藝術作品往往蘊含豐富的情感和情緒,通過欣賞和創作藝術作品,學生能夠借助藝術的語言和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藝術作品的創作也是學生自我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依托藝術創作,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轉化為作品,進一步加深對情感的認識和理解。其次,美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進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藝術項目,從而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且在藝術創作中,學生還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創意,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互動和合作協力完成作品,這些經歷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傾聽能力和合作意識,使他們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合作。通過美育的實踐和經驗,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情感表達能力,還能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以此推動學生與他人建立情感連接,增強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共鳴。特別是在與他人進行藝術創作和欣賞的互動中,學生會發展起來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尊重他人的創造和表達,進一步促進人際交往的和諧與多樣性。
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學生對美的力量和魅力會形成更加深刻的體會與感受,進而培養其對美的敏感性和欣賞能力。藝術作品中體現的各種美學原則和美學價值觀念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美,為什么美是重要的,從而培育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對高尚情趣的追求,助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感受美,欣賞美,形成積極向上的情緒和心態。除此之外,美育還可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藝術作品往往是藝術家對人生、社會和世界的思考和表達,在欣賞和研究藝術作品的同時,學生也會隨作品自然而然地對人生或價值觀予以思考。比如,學生可通過欣賞優秀作品中的主題和思想,從中獲得對人生的啟示和思考,認識到人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種思考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引入藝術類課程。高校可結合教學實際增設音樂、舞蹈、戲劇、繪畫等藝術類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接觸藝術,并培養他們的藝術興趣。這些藝術類課程可作為選修課或必修課,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和體驗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技巧。其次,融入藝術元素的教學內容。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積極融入講解藝術作品、分析藝術形象、探討藝術思想等藝術元素,通過將藝術與學科知識相結合,著力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同時豐富學科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再次,藝術實踐與創造的教學活動。科學組織藝術實踐與創造的教學活動,如藝術實踐課、藝術創作比賽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經驗,更深入地了解藝術的內涵與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表達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最后,跨學科的合作與研究項目。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與藝術相結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例如,在科學與藝術的交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項目,或者在社會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中進行社會問題研究等,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運用藝術與學科知識。
第一,學生藝術節。組織學生藝術節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可充分展示學生的藝術才華和創造力,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學生藝術節包含了音樂會、舞蹈表演、話劇演出、美術展覽等各類藝術表現形式,借助學生藝術節的組織與舉辦,可有效調動學生的藝術興趣,提升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且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和分享的平臺。第二,文化沙龍。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或藝術家到校園舉辦講座、演講或演出,與學生進行現場交流與互動。這些活動可輻射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等各個領域,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文化與藝術的價值與意義。第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組織傳統音樂演奏、書法展示、茶道體驗等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切身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為載體,還能有效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和認同,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第四,藝術賽事和比賽。結合高校特色舉辦高質量的音樂比賽、繪畫比賽、戲劇比賽等多種藝術賽事和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動力。其中,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技巧和表演能力,同時也能夠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比拼,實現學習和成長。
一方面,組織藝術工作坊,邀請專業藝術家或老師到校園進行藝術創作指導和實踐培訓。依托工作坊的形式,學生能夠學習到專業的藝術技巧和創作方法,也有機會親身實踐和創作,從而有效喚醒學生的藝術創作興趣,提升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藝術社團,提供平臺讓學生進行藝術創作與實踐。學生藝術社團可涉及音樂、舞蹈、繪畫、攝影等各個領域,憑借社團的組織與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還要合理舉辦學生藝術作品展覽和演出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展示學生的藝術創作成果,提振學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為學生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臺,更好地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促進他們在藝術領域的探索與實踐。此外,積極組織藝術比賽,創設平臺與機會,支持學生參加音樂、繪畫、攝影等各類比賽,并提供相關獎勵,以此增加學生對藝術的認同感和成就感。
其一,組建專業的藝術導師團隊,包括專業藝術教師、藝術家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這些導師負責提供專業的藝術指導和咨詢,幫助學生在藝術方面發展和成長。導師團隊可定期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指導,提供個性化的藝術培訓和指導方案。其二,培養學校輔導員隊伍中的藝術專長人員,提供專業的藝術輔導和咨詢服務。輔導員應深入了解學生的藝術興趣和需求,確保藝術指導和支持更具針對性。通過培訓和提升輔導員的藝術專業素養和教育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藝術教育支持和指導[5]。其三,創設師生互動活動,讓學生與藝術導師和輔導員進行互動交流。組織藝術工作坊、藝術講座、藝術展覽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與導師和輔導員面對面交流,分享藝術創作經驗和心得,構建學生與導師和輔導員之間的良好關系,提高學生的藝術學習和創作效果。其四,建設校內藝術教育資源中心,集中收集和整理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源和資料。優化整合包括藝術教材、藝術作品、專業書籍、藝術家作品集等各類美育教育資源,助使導師和輔導員更好地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同時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藝術學習和創作條件。
美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藝術修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該將美育教育的理念和實踐融入整個管理過程中,包括課程設置、活動組織、評價體系等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造力,提供多樣化的藝術體驗和活動,促進學校與各類社會資源的緊密合作,力爭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扎實增強教學質量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