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掌握一定的朗讀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開放、良好的學習環境,滲透相關的朗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多樣化的朗讀技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朗讀所學課文,提升語文素養。為此,文章立足于教學實踐探索,探討了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作者簡介:潘湘萍(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城東小學。
現階段,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對學科知識的講授,通常在學生讀完課文后就急于講解文中的生字,帶著學生逐段分析大意。這樣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熱情,還會阻礙其自主朗讀能力的有效提升。部分教師習慣于采取“我講你聽”的陳舊模式,在課堂上以自己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體驗,很少給學生提供自由朗讀、自主感知的空間和機會,以及針對性的指導,導致他們并未掌握科學、有效的朗讀方式,影響其朗讀水平的提高。對此,教師必須認真落實新課標理念和要求,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1]。
一、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是讓學生習得更多的知識,在各種考試中獲取滿意的分數,更重要的是促進其語文綜合能力、學科素養的提升,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技能+素養”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來鍛煉學生自主朗讀的技能。只有掌握扎實的朗讀技巧和方式,學生才能相應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能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正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逐步增強語言組織的嚴謹性[2]。
(二)有助于學生語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我國的漢字文化有著鮮明的特色。在語文朗讀中,學生不時會遇到多音字、多義字等,通過對這些漢字的學習與使用,學生能夠提高對漢字文化的了解,形成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地朗讀文章,對課文中的一些多音字、多義字進行辨別和識記,了解字詞背后的意義,以此來豐富學生關于漢語的詞匯儲備,并使其能在今后的表達、寫作中加以運用,促進其語言使用能力的提高。
(三)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高
部分小學生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總會“畏首畏尾”,這樣不利于其人際關系的發展,也會給其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而開展朗讀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張開口”“大聲讀”,通過正向鼓勵來鍛煉學生的膽量,使他們能夠在課堂上大聲朗讀課文,增強自信心。
二、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缺乏訓練機會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尤其是語文朗讀訓練中,部分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維,以教師講課為主,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機會,導致其難以通過訓練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3]。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
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合理的課堂規劃,未能選擇與學生能力水平、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相符的內容,備課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較低,沒有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對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需要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朗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準確把握不同學段學生的朗讀需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朗讀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三點:第一是正確,第二是流利,第三是有感情。同時,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情提出朗讀教學側重點,要求教師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比如,對于低學段的學生,教師應側重于教會學生正確朗讀,引領學生讀準課文中字詞的音,學會區別輕重音,在朗讀的時候能做到清楚、響亮,把握好字詞的前后順序。如在組織學生朗讀《對韻歌》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他們認讀生字,并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帶著學生讀,避免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出現讀錯音、丟字等現象。
對于中學段的學生,教師在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朗讀字音的基礎上,能夠流利讀,即把握好朗讀的節奏,保持連貫、自然的語氣。如在組織學生朗讀《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句子進行節奏劃分:“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币灾鸩教嵘龑W生的朗讀能力。
對于高學段的學生,教師則要教會他們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語調、語氣、語速、重音,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讀出文章的情感。如在組織學生朗讀《窮人》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范讀其中一些描寫主人公桑娜的語句。
(1)門吱嘎一聲,仿佛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2)“不,沒有人!天啊,我為什么要這樣做?”
(3)“哦,是你!”
(4)“我?”“我嘛……縫縫補補……”
第一個句子的語氣應該是帶有恐懼情緒的,教師在前半句保持平穩的語調,到了后半句則提高語調,以此來呈現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第二個句子應該讀出桑娜的焦慮,教師以先驚訝后疑惑的語氣來朗讀;第三個句子是比較平靜的語氣;第四個句子應有所停頓,以表達桑娜內心的不安。教師示范到位,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朗讀要點,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訓練時間
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光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規范朗讀,教師還要保證他們課后朗讀的時間,督促學生堅持進行朗讀訓練,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技能。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在完成既定的課堂朗讀教學目標后,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完成[4]。
例如,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課的朗讀目標——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文中描述的畫面進行具象化認知,并且在文中標出自己認為好的句子,與同學、教師、家人分享。為此,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并邀請家長參與學生的課后朗讀訓練,這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可以保證學生的朗讀效果。
(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朗讀技巧
1.設置明確的朗讀目標
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設置明確、具體的朗讀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達到怎樣的朗讀效果,以此提高朗讀的目的性。第一,讓學生進行初讀,即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能夠把握文章的大意,把文中一些字詞的音讀準,以保證朗讀的流暢性。第二,讓學生進行精讀,即在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礎上,對其中的一些語句、字詞進行反復揣摩,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內涵。第三,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使他們在問題的驅動下朗讀,深刻領會文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流暢地朗讀,教師提出與文本相關的思考題:“你覺得課文的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想法?請你仔細讀一讀,并說一說這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币源耸箤W生帶著問題投入文章的初讀、精讀當中,使他們有目的地朗讀、分析課文,從而提高課文朗讀的目的性和整體效率,促進學生領略課文所表達的深厚情感。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更細致、更認真地朗讀。
2.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朗讀技巧
(1)恰當停連
在朗讀一篇課文時,學生要學會適當地停頓,掌握“停連”的技巧,從而呈現抑揚頓挫的朗讀效果,不斷提升朗讀的水平和能力。以《大青樹下的小學》為例,對于“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這句話,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標點符號有所停頓,且由于這是排比句式,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一定的氣勢。而在短句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在“從”字之后稍作停頓,確?!吧狡律稀薄捌簤卫铩边@些詞組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提高朗讀的整體性。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讀一個段落結束之后,不要馬上開始下一段,要適當停頓,作為區分,提高朗讀的美感。
(2)突出重音
一般來說,重音在朗讀中可以起到突出課文某個詞語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對于需要強調的字或詞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讀出重音。例如,在組織學生朗讀《大自然的聲音》時有這樣一句話:“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 “樹葉”“聲音”“季節”“音樂”等關鍵詞,讀出并列性的重音。教授突出重音的技巧,可以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5]。
(3)變化語氣
在朗讀一篇作品的時候,除了要把文本中的情感讀出來,還需要注意變換自己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等,表示陳述、疑問、祈使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氣”。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注意變化語氣,鼓勵學生根據文中的情感采取恰當的語氣來朗讀。比如“喜”對應的是歡快、干脆的語氣;“怒”對應的是強烈的語氣;“哀”對應的是低沉、憂傷的語氣;“樂”對應的是稍顯急促并且活躍的語氣。
例如,在組織學生朗讀《祖父的園子》第十三自然段關于主人公在院子里玩耍的句子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快樂、自由、開心的情緒。因此,學生需要以歡快、干脆的語氣來朗讀這個自然段,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等歡樂的場景。當然,要想體現作者內心的自由、無憂無慮,還需要稍微快一些的語速,重讀一些動詞,如“跑”“摘”“吃”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夠掌握變化語氣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語文的學習始終離不開學生對課內外文本的“讀”,教師必須落實新課標中關于朗讀能力培養的要求,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朗讀的空間,同時要指導學生對多種有效的朗讀方法進行學習和運用,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魅力和樂趣,從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朗讀活動中,學習更多知識、技巧,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李叔霞.小學低年級語文有效朗讀“教”與“學”的行動探索[J].讀寫算,2022(34):108-110.
李環.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22(36):70-72.
嚴斯慧.依托實效朗讀訓練? 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11):6,61.
張紹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知識文庫,2022(20):73-75.
姚娉嬋.讓朗讀煥發迷人光彩:談小學中段語文朗讀教學[J].新課程,202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