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
摘要: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是個機構的運行管理,也是一片開放空間的運行管理,更是一個服務平臺的運行管理,管理者要兼顧博物館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要懂業務知識,也要具有管理能力;既要管好內部員工,也要懂得如何與群眾交往;既要守好文物安全,又要“讓文物活起來”。新時代賦予博物館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受到了更多的監督和限制,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保障博物館自身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我們更要與時俱進,用開放性、公平性、共享性、融合性等多個維度去看待、分析和研究博物館的經營管理工作。
關鍵詞:博物館;經營管理;改革創新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各類博物館在場館設施建設、藏品保護研究、陳列展示和免費開放、滿足民眾需求、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薄?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致賀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調研博物館,為博物館發展指明方向,明確目標。在新時代、新環境、新要求下,博物館要守好安全底線的前提下,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觀眾水平,不斷提升核心業務水平,力爭實現一流的收藏、一流的展覽、一流的傳播、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團隊和一流的管理。
過去,群眾對博物館的管理似乎存在一些“誤解”,覺得做博物館管理工作很簡單,工作人員每天喝茶看報紙,博物館只要不著火、房子不要塌、文物不被偷就行。其實博物館的工作多而雜、專業程度高,正如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公布了最新的“博物館定義”提出的“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館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p>
從“博物館的定義”中可以看到,博物館強調的“非盈利”“開放”“運營和交流”“體驗”等特點,是博物館的經營管理與企業管理、行政機關管理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所以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既是個機構的運行管理,也是一片開放空間的運行管理,更是一個服務平臺的運行管理,我們要用公益性、開放性、公平性、共享性、融合性等多個維度去看待、分析和研究。結合本人工作實際情況,對新時代博物館(本文中提到的博物館主要指的是國有博物館)經營管理工作進行了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對內管理角度。主要包括機構設置、制度建設、隊伍管理、物業服務、安全保衛等方面
(一)強化機構設置精準度,提升制度的激勵約束作用,形成公平公正干事氛圍
1.優化內部機構組成,提升博物館整體戰斗力。內部機構是博物館的骨架,內部機構設置得正就是博物館骨架正,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則影響博物館的“站立”“行走”。近年來,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博事業發展的重視,各級部門對博物館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也進行了優化。以中國絲綢博物館為例,中國絲綢博物館是一家專題博物館,承擔了弘揚中國絲綢文化、傳播絲綢之路精神的重任,為加強中國絲綢博物館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力量,保障中國絲綢博物館在絲綢之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省委編辦2018年批復同意中國絲綢博物館增設國際交流部,同時增加事業編制10名。內部機構職責明確后,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國際交流領取取得了更具亮點的工作成果,如成為首批“浙江省國際人文交流基地”,連續多年執行承辦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政府主辦的“絲綢之路周”活動,與國內外50余家文博機構合作建成全球首個“SROM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等。目前,中國絲綢博物館內設機構5個,包括辦公室1個綜合管理部門和負責陳列展覽、社會教育、保護研究、國際交流等核心業務的4個業務部門,實現了內設機構對業務的全覆蓋。2022年底,中國絲綢博物館對內設部門的職責進行了重新梳理,開展了內設部門之間的人員崗位調整,進一步推動部門崗位和人員的匹配度,提升了各部門的工作運行效率。
2.制定精細化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工作穩定性、積極性。內部管理制度是保障一個單位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制度要全覆蓋、精細化,同時要與時俱進、更新換代,包括常規的請銷假、因私出國(境)、公車管理、教育培訓、崗位晉升、財務等通用的管理制度,還有藏品管理、文物征集、展廳管理、工作室管理、庫房管理、物業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講解員管理等博物館特有的常規管理制度。新時代是數字化的時代,網絡成為了博物館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與社會互動的重要載體,但是網絡對于細微的錯誤也是會無限的放大,速度也是很快的,極有可能出現輿情風險,因此,新時代博物館必須加強信息發布的制度管理,經過層層審批方可發布,同步制定輿情處置應急預案。此外,新時代的年輕人的觀念已大為不同,更多類似于“躺平”的心態,如何激勵年輕人的干事創業積極性也需要在制度鞭策和激勵,如公益一類的博物館,都是財政全額補助,員工拿到手的工資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提拔和漲工資的機會也不多,更加導致了年輕一代“躺平”;因此要探索設立工資與績效掛鉤的薪酬制度,多勞多得,激發年輕人的干事激情。同時,要建立年輕人培養制度,讓年輕人對自我成長有盼頭,對自己在博物館的進步有盼頭。
(二)圍繞隊伍建設,培養優質人才隊伍,打造發展強引擎
1.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綜合能力,提高博物館管理效能。博物館辦公室作為博物館開放運行的中樞,是博物館綜合管理的核心部門。辦公室的規模和博物館的規模有關,規模較大的博物分別設置了黨政辦公室、財務室、人事部、安保部、后勤部等職能部門,而規模較小的博物館將以上職能都歸于辦公室,這對辦公室的人員數量配備、干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博物館辦公室呈現了幾少幾多的特點,如有利于自身文博職稱進步的工作少、為其他部門及全館工作付出的多;參與的重大項目課題少、處理的日常瑣碎事務性工作;可有可無的工作少,每個人兼顧的工作多等。因此,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特別是辦公室負責人,不僅要對整個辦公室的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對辦公室內負責各個職能的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心中有數,更要對全館全局性的工作要知道、了解并且必要時做好統籌協調。辦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員要有格局和胸懷,不能斤斤計較一時得失,在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也要學習掌握業務部門的工作內容,避免在與業務部門溝通、辦理業務、修改材料時出現大量知識盲區,導致效率低下和出現工作失誤。所以辦公室的行政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2.提升業務部門領導的管理水平,打造復合型管理人才。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要遵循中央辦公廳發布的《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規定》中關于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應當實行任期制的規定,每個任期為3-5年,在同一崗位連續任職一般不超過10年。因此,作為博物館的部門負責人,不能僅局限于做好本部門的業務、管好本部門的工作人員,更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了解其他部門的業務內容、人員情況。特別是業務型領導,不能停留在帶頭做業務、以身作則做表率的階段,更要通過管理技巧把整個部門擰成一股繩,發揮每一個業務人員的最大能力和價值,這種管理技巧和能力一般來說是通用的,更好地適應所有的管理工作崗位。同時,作為數字化時代,業務部門要熟練掌握數字化手段開展業務和管理,比如博物館的藏品數字化管理,要把博物館所有的文物和藏品,利用2D、3D掃描等數字化技術和數字藏品的管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保管、利用,一方面可以規范操作,保障文物和藏品的安全,避免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而沒有及時發現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用數字化的藏品進行靈活運用,降低了對實體藏品本身被損壞的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捷度;此外,部門領導也要充分利用OA系統等管理軟件,規范對部門人員的日常管理。
3.引進專業的博物館經營管理人才,滿足博物館高質量發展需求。博物館作為公益單位的運作模式,一是受薪資限制,無法吸引到高層次的經營管理人員,相對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去企業拿高薪,二是受編制限制,大部分博物館的編制趨于飽和,博物館在招人的時候傾向于優先滿足業務發展需要的專業人員。目前博物館引進人才主要包括公開招考、選聘、交流調動等方式,要充分挖掘對博物館工作感興趣、具有團隊管理或園區管理經驗、具有管理相關的職稱的、體制內的管理人才,招進來即插即用,具有即戰力,一個頂倆。此外,通過改革,如事業單位參照近年來公務員系統開展的“聘任制公務員”模式,以年薪制吸引社會上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進入體制內工作,“聘任制公務員”的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工資,基本上可以達到30-40萬水平,二是績效獎,大約在10-20萬左右,三是崗位允諾,如班子成員、主管等領導崗位、享受相關待遇,并在未來在提拔等方面優先考慮。
(三)加強服務管理,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最貼心服務
1.細化物業服務標準,做好日常運行保障。據了解,目前還沒有成體系的博物館物業管理高級別的標準文件,財政給與博物館的物業經費標準也是按照建筑面積計算而沒有考慮博物館結構的實際情況,造成博物館物業經費不足、管理缺少標準參考等情況。博物館的物業人員是接觸游客的一線工作人員,是服務游客的主力軍,博物館一定要有一套物業服務標準去約束和管理物業人員,要明確到細節,包括物業服務的實體范圍,物業服務的具體內容,物業服務的資質要求,物業服務的考核機制等,除了普遍性工作如垃圾如何分類,綠化如何養護,設施如何維護等,還有一塊重要的博物館工作,就是展廳的管理和保潔,展柜的玻璃要做到不能有手指印、不能積灰,勸阻游客不能大省喧嘩、不使用閃光燈等,這是一塊繁重的工作,也是博物館物業管理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博物館要嚴格按照博物館物業服務的標準里的量化指標考核物業公司的表現,將物業經費與物業公司的考核打分掛鉤。
2.加強安保人員管理,牢固樹立安全底線意識。安全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不斷發生博物館文物失竊等問題,影響較大的就是大英博物館文物盜竊事件,失蹤的文物數量約2000件。博物館要優化安全管理體制,從館長到經辦人員都要高度重視,明確安全責任落實機制,設立專門的安全保衛機構和負責人,簽訂安全責任書。安全監控設施要定期檢修,及時淘汰一批、及時修理一批、及時更新一批,確保博物館監控無死角,監控錄像要保留90天,中控室要24小時雙人雙崗值班值守。門崗工作人員要做好安全檢查,維護門口公共秩序,做好人員實名入館登記提醒。對文物安全相關的恒溫恒濕等設備,要定期巡邏檢查,同時做好藏品數字化工作,有效防止文物失竊事件。
3.強化一線人員培訓,擺脫麻痹大意心理。博物館服務觀眾的一線工作人員包括物業、保安、講解員等,其中物業和保安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較低、安全和服務意識有待加強等問題,每天要進行口頭提醒,每周要開物業安保人員例會,每月由博物館負責安保人員組織召開安全、服務工作會議,每半年要進行一次博物館的消防、反恐的培訓和演習,要做好最新文件精神的傳達,開展相關警示教育,有關崗位要持證上崗。需要強調的一點,一線工作人員一定要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如2023年暑假掀起一波“博物館熱”,如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的“文明大觀”展覽期間40天內觀眾進館人數超過24萬,帶來的是人流量爆炸導致的秩序問題、展廳文物安全問題、觀眾服務問題等,需要一線工作人員知道該做什么,而不是手足無措。同時要加強與觀眾接觸較多的講解員培訓,講解員是在展廳中時間較多的工作人員,在帶隊講解過程中,不僅要時刻注意觀眾的狀態,做好提醒和關心,同時要注意博物館展廳的狀況,是否有存在安全隱患,如玻璃開裂、展柜起霧、吊頂脫落等容易危及游客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的問題。
二、對外管理角度。主要包括宣傳推廣、品牌活動、文創產品等方面
(一)注重形象管理,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打造人氣聚集地
1.發揮地域特色,形成游客“最憶”打卡地。博物館代表了自身所在的行業,也結合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不僅包括浙江省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綜合博物館,也包括中國絲綢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加強文化一體發展、公共配套服務一體保障,形成聯動集聚效應。以中國絲綢博物館為例,絲綢是承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中國絲綢博物館位于西子湖畔,通過展覽充分展示了絲綢發展、絲綢文化發展、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西方時裝的發展等內容,與浙浙江作為“絲綢之府、絲路之源”非常契合,與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半壁西湖半壁綢”相適應,喜歡漢服等中國傳統服飾的博主、游客絡繹不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國絲漢服節”期間,身處館區內一時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穿越到古代。在小紅書、抖音等網絡平臺,經??梢运⒌讲┲鞔蚩ㄖ袊z綢博物館的帖子。
2.開展網絡宣傳,成為群眾“最想”目的地。博物館作為文化宣傳陣地,新時代網絡陣地建設成為了博物館宣傳推廣的重要路徑,因此博物館要加強與媒體的深度合作,探索搭建各類新媒體平臺,不斷探索新時代新的表達方式,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傳播力,通過展現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吸引更多的群眾向往博物館、喜歡博物館、最終走進博物館。與媒體合作方面,博物館盡量要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網等高級別、群眾關注度高的媒體平臺展示,要在文博領域的中國文物報等專業領域媒體亮相,也要在地方省級、地級媒體發聲。新媒體方面,以官網、微信、微博、抖音、B站、新華號等平臺為基礎,拓展設立新媒體矩陣,創作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推廣作品。最后,在國際傳播方面,要用國際友人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認同感。
3.改善基礎設施,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地。博物館的服務再好,也離不開基礎設施的配套,包括館內和周邊。其中,館內的基礎設施,從大門口進館的門崗、游客服務中心、大件行李存儲柜,到展廳、衛生間(包括特殊人群衛生間)、電梯,如有室外空間和水系,路燈、指引牌、安全圍欄等,參照旅游景區的要求改善博物館的服務觀眾水平,讓觀眾走進博物館覺得舒適、享受、方便和安全。同時要提供給觀眾休閑娛樂區域,提供必要的茶水、食物、休憩、閱讀等服務,避免觀眾進了博物館就一直在走,看完了展覽只能離開的情況。如中國絲綢博物館,在2016年改擴建的基礎上,近年來也進行了多次基礎設施改善措施,將主展廳正門的樓梯改成了平地和噴泉,一方面是為特殊群體進館參觀提供便利,也將博物館的風貌向簡約的現代風轉變;新增了單獨的游客服務中心,提供熱水、藥物等;在絲路館一樓優化了游客服務前臺、增設特殊人群衛生間;在所有主展館的室外配備了觀光電梯;單獨騰出一幢展館與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為游客提供購物、休閑、飲食服務等。另外,博物館與周邊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指引牌、公共交通設施、道路基建和其他的旅游觀光配套設施,如果去一個博物館很不方便,或者一個博物館所在的區域沒有其他服務設施配套,那游客去這個博物館參觀的欲望就不會太高。
(二)開發網紅產品,形成爆款效應,趁熱而上推動可持續發展
1.打破束縛,拓展合作模式,創新創造文創產品。前期在政策鼓勵引導下,各地博物館加強了文創產品的開發工作,出現了故宮博物院“朕知道了”紙膠帶、“朕就這樣漢子”折扇等爆款產品。新時代消費者的心理往往受到流量的引導,博物館開發網紅產品對博物館提升吸引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很有必要。但是許多博物館受到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體制束縛,無法自行研發、銷售文創產品,可以探索IP授權、跨界聯名、院校合作開發等新形勢開展文創產品的開發推廣工作,從而給博物館帶來不可估量的知名度和群眾滿意度。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改革發展委等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博物館增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積極性。各省市分別出臺了支持文創發展的貫徹落實文件,如江蘇省文旅廳、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等8家省級部門聯合印發《貫徹落實<若干措施>的江蘇方案》、青海省9家省級部門聯合印發《推進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實施方案》等,浙江探索將文創產品開發收入納入博物館的考核指標,接下來,博物館有希望進一步突破體制機制束縛,在文創產品方面大有可為。
2.強調細節,打造品牌活動,加強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之一,通過社會教育活動加強了博物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博物館一方面要創新社會教育活動模式,如手工體驗、研學活動、科普教育等,極有吸引力有能學到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社會教育活動的管理,保證活動的規范、有序,包括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規模、參與者范圍,如果是大型活動,還要考慮是否有上級部門領導和國際友人參加等,提前要做好現場座位、燈光、音響等準備工作,以及有關的報批手續。
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管理者要兼顧博物館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要懂業務知識,也要具有管理能力;既要管好內部員工,也要懂得如何與群眾交往;既要守好文物安全,又要“讓文物活起來”。新時代賦予博物館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受到了更多的監督和限制,博物館的經營管理,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保障博物館自身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志剛.博物館開放運行管理模式探索,https://wenku.so.com/d/c4d2fe7a9f286f4c 33b7c826396d6247?src=ob_zz_juhe360wenku
[2]李崗.新形勢下的博物館物業管理模式,https://www.21ks.net/lunwen/wygl/ 157663.html
[3]劉崇寧.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探析,http://www.chinaqking.com/yc/2021/ 2860041.html
[4]李沅健.我國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https://www.doc88.com/p- 3827487158712.html?r=1
[5]宋愛珍.博物館藏品數字化管理,https://www.baywatch.cn/guanlilunwen/shuzihuaguanlilunwen/11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