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軍
【摘要】“雙減”作為新教學政策,在減負增效目標實現過程中,教師要對“雙減”的真實教學目標有所了解.在初中物理教師落實“雙減”這一政策時,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要創新教學方式.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對素質教學目標實現有積極作用.在設計大單元活動時,需要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多了解,而后按照要求,進行創新教學.本文主要對“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不同,需要教師從單元整體出發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有序進入到知識探究中,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物理教師將“雙減”作為導向,創新教學方式時,也應從物理單元教學出發,通過知識整理與分析,主題設計與任務驅動等,豐富教學內容,開放教學空間,活躍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1 構建具有導向性的教學目標
1.1 挖掘單元內容,設計教學目標
教材是物理教師正常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初中物理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活動時,離不開對教材內容的研析.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對教材的中內容進行整理,按照難易程度將單元知識劃分為幾個層次,從中提取關鍵信息,設定大單元教學目標.而后,根據教學目標設定選擇具有減負增效作用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探究中,掌握單元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要適當地提升教學內容豐富性,讓教學與“雙減”教學基本要求相符,使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如此,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也可以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例如 在初中物理教師為八年級學生講解上冊第一單元“聲現象”有關內容時,首先,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教師要先對單元內容進行研究.本單元內容主要由“聲音是什么”“樂音的特性”“噪聲及其控制”“人耳聽不到的聲音”組成,從單元內小章節標題可以看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有聲音、聲音特點、噪音與其他聲音等.為此,本單元教學目標可以是了解與分析聲音,知道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其次,教學目標確定后,要設定大單元教學主題,并讓學生在主題內探究.主題設計要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要體現教學內容,可以將主題設計成為“聲”;最后,單元教學目標與主體確定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例題,而后讓學生對例題進行研究.通過尋找問題解決方式的辦法,引導學生進入到深入探究中.如,下雨天雷聲為什么忽大忽小,如果近距離聽到雷聲會怎樣?學生探究中,通過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對聲音傳播的介質、特點等進行研究,借助第二個問題深入,讓學生了解噪音,確定人耳聽不到的聲音.如此,既可以讓學生從問題主動進入到單元知識探究中,也可以實現減負增效目標.
1.2 針對大單元教學模式,明確學習目標
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中,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先關注大單元教學標題,而后將標題與目標結合,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大單元標題中隱藏著單元內容的關鍵信息,是整個單元的中心,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模式,構建單元主題時,可以圍繞這一核心,將單元內的小知識點串聯到一起,從而達到減負增效、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目的.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借助問題設計,讓學生主動探究,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輕松獲取新知識.
例如 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物態變化”這一單元知識時,首先,初中物理教師需要讓學生在“物態變化”這一大概念中,對“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華和凝華”“水循環”進行探究.從章節內容分析中不難看出每個章節都與物態變化有關,這是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此教師在設計單元主題時,可以直接將“物態變化”作為探究主題;其次,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采用合適的大單元問題設計,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學生輕松理解有關知識,并擁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設計填空題;對于成績良好學生,可以設計探究類問題;對于成績優異學生,可以設計生活化問題;最后,問題設計完成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喜歡的方式進行互動探究,并對自主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明確自身不足與優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如,學生可以通過簡單小實驗的方式尋找問題答案,也可以通過教材中理論知識深入研究解決問題.如此,既可以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多嘗試一些不可能,也可以促進減負增效目標實現.
2 構建形式多樣的大單元教學活動
2.1 使用微課技術,優化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奠定了基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有顯著的優化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創新大單元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輕松的學習環境,促進減負增效目標實現.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技術制作情境化短視頻,對學生思維進行激發,讓學生在好奇心影響下主動探究物理知識.如此,既可以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對教學質量提升與減負增效目標實現也有現實意義.
例如 在物理教師為初中生講解八年級上冊“第三章 光現象”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生活與物理的關系,設計微課視頻.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日食、月食、彩虹、電影、皮影表演等的視頻,這些都與本章節要講解的光現象有直接關系.微課視頻設計時間可以控制在5分鐘之內,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也不會占用課堂上過多時間;其次,微課視頻播放完成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生活中是否看到過這些情境,有沒有發現這些情境有什么問題.這些情境學生比較熟悉,但因為這些情境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所以并一定能引起學生關注與思考,而在教師提問后,學生會想到這些情境與物理有關,并產生探究的欲望;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從物理角度出發對生活中這些常見的情境進行探究,并大膽地進行猜測與驗證.如此,既可以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大單元知識學習中,也可以借助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減小學生的學習壓力.
2.2 設計趣味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有趣的活動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進行互動,這對教學質量提高有利,也可以促進減負增效目標實現.物理有較強的抽象性與理論性特點,教學中如果教師直接為學生講解這些知識,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與理解等能力,很難保證物理教學效果,這對減負增效教學目標實現有阻礙.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些問題.大單元活動開展中,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興趣激發與培養是教學的基礎,大單元活動設計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點,轉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態度,讓學生愿意主動探究.
例如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光的折射 透鏡”這一單元知識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趣味活動設計,需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全面了解.經教師了解發現,學生喜歡與互聯網有關的內容,并且喜歡做探究類的游戲活動.鑒于此,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大單元活動,教師可以應用交互電子白板技術,設計探究類游戲;其次,課堂活動設計中,教師需要圍繞單元主題來進行.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而后將單元標題填寫到思維導圖上,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中的提示,逐漸探究,并將探究得到的內容填寫到思維導圖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小組學生思維會進行碰撞,學生探究會逐漸深入,這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也可以讓學生輕松進入到深度學習中;最后,要求各小組學生分享探究結果與過程,對大單元填寫的內容進行解釋,而后由教師進行積極評價,進行鼓勵式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符合寓教于樂特點,同時促進教學目標實現.
3 創新大單元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
3.1 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實施全面評價
在物理教師調整教學方式時,也要重視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教學評價可以讓教師設計更符合實際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可以體現出教學的整體性與靈活性,這對“雙減”教學目標的實現有促進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大單元活動的情況,對學生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等進行確定,而后利用有效的引導,促進學生學習習慣轉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與效率,使學生在輕松學習過程中,促進減負增效目標實現.
例如 在為初中生講解第五章“物體的運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創新評價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學生教學評價中.如,在單元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而后根據學生自我評價量表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課后鞏固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進行真實評價,這樣教師才可以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當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相互學習,從其他同學身上尋找彌補自己不足的方式,并在課堂上積極展示自己的優勢,通過嘗試與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減少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恐懼感.
3.2 借助師生互動,實現全面評價
師生互動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后有目的地設計單元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力與素養得到更好培養,促進“雙減”教學目標實現.
例如 在為八年級學生講解下冊第一單元“物質的物理屬性”時,首先,教師要設計教學主題與任務,而后在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如,單元主題可以是“物理中的物質”;其次,單元任務可以是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按照基礎、重點與難點的順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最后,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結果安排相應的課后作業.如,物理教師可以對學生在參與活動時的積極性、提問次數、回答問題次數、關注問題與問題解決等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而后為學生適當安排一些課堂習題,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在學生練習后,對結果評價,而后結合課堂=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對比評價結果,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確定,為學生安排課后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強化教學有效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大單元教學,需要將教學分為幾個步驟,而后結合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整理、任務推動與評價等融合活動設計,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促使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得到有效培養,同時推動教學改革發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梁嘉俊,羅卓君.“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整體教學的作業設計——以初中物理人教版第9章“壓強”為例[J].物理教師,2023,44(03):53-57+61.
[2]李銀.基于“ETA物理認知模型”建構《靜電場》大單元教學設計——大學物理教學成果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啟迪[J].物理與工程,2023,33(01):157-161.
[3]寧顯儒,馮雨佳.物理核心素養下的大單元復習課教學設計——以“關于彈簧測力計的研究”為例[J].理科考試研究,2023,30(18):35-38.
[4]王旭,李超群,周雅楠等.“雙減”背景下基于單元設計的實踐性作業實施研究——以"相互作用與運動定律"為例[J].中學物理,2023,41(05):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