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浸潤、引導提升、多元發展、專門訓練、關注認可及評價推動等方式來發展學生的成長型思維,以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與思維的同步發展,培養出具有一生向前奔跑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成長型思維;培養
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對現代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獲得,忽視學生思維發展的現象普遍存在,不能滿足學生一生的成長與發展的需求。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成長型思維進行培養,才能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呢?
一、在閱讀中浸潤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雖然沒有親自體會文章中主人公的悲與喜、苦與樂等,但是他們與主人公的心理是同步的。通過閱讀可以使讀者的心靈得到滋養,得到豐盈。借助閱讀來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依據不同年段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契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受到教育。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可以通過繪本閱讀來讓學生感受成長型思維。閱讀《變成有珍珠的沙子》,可以讓學生從小就擁有遠見意識,在孩子心中種下一棵有格局的種子,讓他們生根發芽,逐漸成為一名具有大局觀意識的人。到了中高年級之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名著作品。通過閱讀優秀讀物來發展學生的成長型思維。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有抓手,有引領,教師可以把部編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欄目中的內容作為可以促進學生成長型思維發展的伴讀手冊。從閱讀前到閱讀中和閱讀后都能夠讓學生運用學到的閱讀策略閱讀,這樣引導學生閱讀,可以把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閱讀可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與熏陶,教師借助閱讀來發展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可以使學生的閱讀學習目標性更明確,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展。
二、在引導中提升
對于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培養來說,能夠讓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受到教育是對學生思維培養的最高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站、班級微信群、公眾號等開辟“成長型思維”欄目,將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些點滴變化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把對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培養融于日常管理之中,起到正面引導、積極滲透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以后,文中對一名“男子漢”成長的細致刻畫,以及他的獨立自主及剛強的性格等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關于這位“男子漢”獨立自主,對生活挑戰的沉著方面的語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些方面的理解與感悟,這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映射熏陶的培養方法。再如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欣賞名人成功的案例來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身份映射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其成長型思維的培養非一日之功,教師要以教材為媒介,注重對學生成長型思維發展的正確引導,以為學生今后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在多元中發展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訓練的不斷挖掘與創新,而不是讓學生的閱讀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要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訓練形式,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式供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不斷挑戰自我,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在聽說讀寫訓練方面,不僅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就算完事,還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訓練的挖掘與創新。基于這篇課文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各種渠道聽一聽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以及他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故事,在聽中學生對周恩來的了解與認識自然會逐步得到發展。讀,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把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下來,還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周恩來的故事來讀。在說的訓練方面,不僅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周恩來強烈的愛國心,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閱讀周恩來其他故事的一些想法與感受。在寫的訓練方面,可以讓學生表達讀書志向與理由。這樣引領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成長型思維的極大發展與提升。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路徑是多樣的,教師要能夠依據學生學習內容的特點,從多元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成長型思維的培養,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的成長型思維真正得到全面提升。
四、在訓練中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背誦課文、背誦古詩詞、背誦小古文對一些學生來說具有不少難度,為了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教師可以采取單點爆破的形式,把對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培養與專門的訓練結合起來,以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在背誦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的內容滲透給學生,強調通過一萬小時的訓練以后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世界級的水平。為了提升學生的背誦力,首先就要注重對學生專注力的培養,結合學生背誦內容,教師可以從口動、眼動、腦動、手動、心動的背誦方法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從而使學生的記憶力逐步得到增強。成長型思維是需要不斷訓練,注重對其進行培養方能不斷得到提升的,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專門的訓練形式來強化學生的思維狀態,促進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五、在認可中滿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作為教師,要善于捕捉住學生身上稍縱即逝的“特寫鏡頭”,把學生每天的變化都看在心里,把自己對學生努力與期望結合起來,正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表揚與反饋,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內驅力,促進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形成。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扁鵲治病》一課時,該課文所在單元語文要素對學生的要求是學會簡要復述。教學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復述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當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簡要復述的方法,并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簡要復述以后,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復述情況進行評價。并對學生予以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真正傾聽自己復述的,他們以后在復述課文時勁頭就會更足,促進了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具有溫度的語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被認可的幸福,從而在心理產生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增強學生學習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的思考的敏銳力和觀察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促進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發展。
六、在評價中進步
不同學生的思維形式不同,不同的思維形式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與培養的。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弱化對其“聰明”的評價,注重對其“努力”過程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你真好!”“你真棒!”這種低端的評價與贊美很容易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成績取得主要是來自于天賦,而不是來自于自己的努力,長此以往,他們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很聰明,憑著天分就夠了,不去為了目標去努力、去付出,不利于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多鼓勵,少一些低端的評價與贊美,要把評價的焦點關注到學生為了進步付出的努力與過程上,教師只有充分地觀察并對學生指出,才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這樣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得到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對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培養,功在現在,利于學生一生的成長與發展。作為語文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個方面來發展學生的成長型思維,以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情緒,讓學生擁有一個一生向前奔跑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賈迪.小學語文教學中成長型思維的多點滲透[J].學苑教育,2020(32).
[2]王志紅.將世界最好的教育做好—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03).
[3]劉艷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09).
[4]劉小琴.試論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小學生(下旬刊),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