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認真研讀教材,明確讀寫目標,捕捉文本中語言文字表達的精華之處,破解文本的言語密碼,創設讀寫結合契機,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想象等表達訓練,可以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部編教材;小學語文;語用理念;讀寫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課程理念”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從以閱讀課文內容為中心向以提升學生言語實踐能力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便捷的途徑。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都是一些名家的經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是引領學生進行言語實踐的最佳范本。作為語文教師,應以文本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讀寫結合訓練,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一、把握單元要素,明確讀寫訓練方向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主題”編排構建單元內容,在每個單元的導語頁都以語文要素的形式對本單元的閱讀要素和寫作要素提出了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是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重要憑借與抓手。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握住單元要素的基本特點,明確讀寫結合訓練方向,以使讀寫結合訓練顯得更加有的放矢。
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依據課后練習中提供的圖片,仔細觀察圖畫上的內容,試著用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方法寫一寫。教學《海濱小城》一課,可以讓學生運用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熟悉的某個場所。這樣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把握住了單元讀寫訓練的重點,有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中的習作要素為學生的習作訓練指明了方向,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以單元習作要素要求為教學目標,可以真正把語用訓練目標落到實處。
二、破解言語密碼,遷移模仿讀寫技法
文學作品中每篇文章都有其獨特表達之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明白文章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幫助學生發現文章的言語表達密碼和規律,體會作者言語表達的奧秘與智慧。然后,引導學生運用這種表達規律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言語表達規律的內化,提升學生語用能力。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花鐘》一課,課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不同花兒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交流時,學生發現這是一個總分段落的形式,作者在描寫不同花兒開放的時候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學生品味感受到這點以后,教師引領學生品味這種表達的好處,通過閱讀品味,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使句子顯得更加生動形象。最后,教師再讓學生仿照著這種表達方式,任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花,用上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一寫,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文中的表達好在哪里,并在模仿中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許多都有自己在表達上的獨到之處,教師引領學生發現文本在表達方面的言語密碼,并讓學生進行語言遷移運用訓練,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寫作上“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困惑,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三、聯結學生生活,激發言語表達欲望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來自于生活。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解讀教材,發現文本中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點,引導學生從意到言,從言到意,進行角色的“轉換”,這樣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對文本的感悟體會相結合,使學生在相似的經驗體會下寫出更加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課文主要講了父母兩種截然不同的愛對自己的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學時,教師可以文本中的情感變化為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的心情會由得意到痛哭?經過思考以后,學生認為一開始他得到了母親的表揚很得意,非常希望得到父親的贊賞,在父親回來前對父親怎樣評價自己寫的詩充滿了期盼。在學生感受到這一點之后,教師追問:“他對父親的期盼是什么?”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并以填寫“期盼卡”的形式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在這樣的讀寫訓練過程中,學生對作者的所思所想有了深刻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課文特點,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讓學生真正有話可說,并把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化為自己的“血肉”,能夠在生活中隨時運用,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為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
四、創設表達語境,釋放閱讀表達情感
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情感路線,只要用心品味就能感受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感入手,帶領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感,從而使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得到升華。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特點為學生創設出適合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支架的驅動下,真正感悟到文本內涵,寫出更加精彩的內容來。
如教學《普羅米修斯》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所承受的痛苦,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出這樣的表達語境: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高高的懸崖上,春寒料峭,普羅米修斯—,烈日炎炎,普羅米修斯—,秋風蕭瑟,普羅米修斯—,寒風呼嘯,普羅米修斯—。在教師創設的語境中,學生對一年又一年來普羅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真正走進了文本的深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當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如果能夠真正進入到文本所營造的語境,那么文本中的每個語言在學生的心中也將是鮮活的,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師依據文本內容特點為學生創設表達語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文本情感,使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認知得到宣泄與釋放,從而使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五、引導想象補白,搭建言語展示平臺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這些課文中往往會有一些大量留白,給讀者留下了無盡思考與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教師找準文本的“留白點”,引領學生進行咀嚼品味、想象創造等活動,可以豐富文本的內涵與意蘊,幫助學生深刻感悟到文本內容的特點,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時,課后小練筆“兩個人沉默了一陣”中沉默中桑娜與漁夫各自會想些什么呢課文中并沒有交代,這也是文本中明顯的空白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緊扣這個空白點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寫話,可以讓學生真正走進人物內心,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質。又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時,課文結尾處寫了“我們從此沒有再見面”,那么在此期間“我”是如何希望閏土能夠再來跟“我”玩呢?我們會怎樣央求自己的父母呢?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想象寫話的內容,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空白點啟發學生想象,可以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從文本潛在的信息中想開去,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表達顯得言之有物,言之有道,言之有情,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訓練互相促進,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意蘊的理解,真正把語用訓練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找準文本的練筆點,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寫結合訓練真正能夠從文本的寫作技巧中汲取表達養分,實現學生閱讀感悟與語言訓練的比翼雙飛,語言的生長與學生能力的共生,真正把語用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翼宏.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3(14).
[2]周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11).
[3]孫霜霜.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