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婷婷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真正落實新課程的育人要求,教師需要選擇更加恰當的教學策略.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當前初中物理眾多教學模式中,大單元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和理念.本文針對大單元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觀察,并對與之有關的資料進行了適當的整理.在此基礎上,對初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初步總結在初中物理課程中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原則和具體的策略,以期能夠逐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難理解,核心素養作為一種能夠集中體現學科價值的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品質,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此外,課程標準指出要構建課程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大單元教學策略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
簡單來說,大單元教學是指教師以一定的目標為導向,以教材自然單元為載體,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與刪減,并引導學生立足于整體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建構,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物理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實際效果表明,大單元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課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體性的知識,并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逐步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大單元教學的基本特點,并結合物理課程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整體教學過程實現環環相扣.這樣能夠推動高品質物理課堂的構建,從而為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
1 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從大單元教學的視角來看,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課程中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不足之處.
第一,初中物理課程中的知識“碎片化”現象比較突出.課時教學是長期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主要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有自身重要的價值,比如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加細致的了解.但僅僅依靠這種方式,很難使學生立足于整體視角進行學習與思考,所以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出現了知識“碎片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削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效果.
第二,教學目標的設置存在“功利化”傾向.盡管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背景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應試”理念在教學中所產生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尤其在初中階段,中考仍然是學生面對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在日常的初中物理課程中,有時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不難理解,這樣的教學目標比較片面和淺顯,容易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第三,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不理想.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課程中,教學活動的主動權往往集中在教師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知識建構以及物理能力發展往往依靠教師的講授.實際效果表明,盡管這樣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效率.但由于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所以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容易削弱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第四,教學過程存在一定的封閉性.這一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教學活動過多集中在課堂中,并且教學內容缺少拓展與延伸.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時比較單一,這容易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感到單調,從而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 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原則
為了在初中物理課程中更加高效地組織大單元教學,教師應遵循一些恰當的原則.
第一,整體性.整體性不但是大單元教學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該教學模式的突出特征.基于整體性原則的要求,教師除了要組織課時教學,還應立足于整體視角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系統性建構.此外,在整體性原則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重構與優化,從而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流程.
第二,生本性.為了應對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應遵循生本性原則.組織大單元教學的根本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實現終身發展,為了促進這一目標的落實,教師必然要依據生本性原則指導教學活動.基于生本性原則的要求,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要,并為學生提供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在探究中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并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深度.利用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第三,啟發性.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系統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處理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并對不同信息進行提煉與整合,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物理作為一門具有一定抽象性的自然學科,本身對學生而言便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應遵循啟發性原則,利用恰當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
第四,漸進性.學生整體物理素養的發展通常需要經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情況并非一成不變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組織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時應遵循漸進性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的要求,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參與學習活動,并且要隨著教學的推進及時對教學活動加以調整,從而逐步提升教學質量.
3 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策略
3.1 設置單元目標,明確教學方向
目標所發揮的導向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在大單元教學中,整體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若缺乏目標的引領,很容易導致教學過程出現無序性.因此,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要對相關課程內容的重點進行深入的挖掘以及整理,據此設置相應的單元目標,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清晰的方向.
例如 教學“歐姆定律”時,在大單元教學中,將本單元內容與此前所學的電流、電路、電壓、電阻等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整合.在此基礎上,著眼于物理核心素養設置了大單元教學的目標;第一,物理觀念:引導學生對歐姆定律的內容形成初步的理解.第二,科學思維:引導學生探究電阻與電壓會對電流產生影響的原因;第三,科學探究: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并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圖象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等探究方法;第四,科學態度:在這部分內容的探究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自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習慣,并使學生逐步形成更加嚴謹與大膽的科學精神.借助上述目標,突出了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并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
3.2 設計單元任務,引導整體建構
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應遵循生本性原則.基于這一原則的要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性建構,教師應結合大單元教學內容設置單元任務,為學生的探究過程提供一定的線索,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 教學“光現象”時,可以將本單元內容與“透鏡及其應用”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整合,以此來組織大單元教學.為了引導學生對大單元內容進行整體建構,利用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了思考,如:(1)在同種介質當中,光是怎樣傳播的?在不同的介質當中,光的傳播方式是怎樣的?(2)光在傳播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透明介質的阻礙,傳播方式是怎樣的?(3)如果將兩個三棱鏡進行組合,使兩個三棱鏡的底邊挨住,頂點也挨住,那么光在這組棱鏡中會怎樣傳播?(4)你知道哪些透鏡?這些透鏡可以分為幾類?這些透鏡與上述的三棱鏡組合存在怎樣的聯系?(5)光是怎樣進入人的眼睛的?為什么眼睛可以看見事物?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單元內容進行了思考,并在同學之間進行了交流.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對本單元的整體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3.3 活用思維導圖,梳理單元內容
為了引導學生立足于整體視角進行學習,并幫助學生彌補“碎片化”學習的問題,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課內重點知識進行思考與探究,還要及時讓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為此,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大單元教學中.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清晰地梳理.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體系,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
例如 同樣在“光現象”的大單元教學中,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大單元內容后,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梳理與總結.比如有學生將“光學”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引出了光現象與透鏡及其應用兩個分支.針對“光現象”,學生引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看不見的光這幾項內容.針對“透鏡及其應用”,學生引出了透鏡、生活中的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這幾項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大單元內容進一步對思維導圖進行了完善.比如針對“光的直線傳播”,學生引出了光源、條件、速度、現象、應用這幾個分支.利用這種方法,將大單元知識以更加清晰的方式呈現了出來,從而使學生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認識.
3.4 優化單元練習,促進知識遷移
知識遷移是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知識的有效方法.從學科特點來看,物理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征.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活動.與單一的書面練習相比,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習活動的深度,從而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例如 在“功和機械能”的大單元教學中,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后,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一個光滑的斜坡上,小球從靜止狀態滾下,小球所處位置越高,它到達終點的速度也越大,這種情況和小球自身的質量沒有關系.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對于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猜想,教師沒有直接進行回答,而是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探究,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猜想設計動手實踐方案.利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深化學生課內所學知識,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
3.5 完善單元評價,提升教學實效
評價反思環節是教學當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大單元教學中,只有經過不斷的摸索,才能逐步提升教學質量.所以教師需要及時進行單元評價,梳理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逐步提升教學實效.
首先,由于學生是大單元教學的主體,所以在評價反思環節中,教師同樣要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為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并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分享學習經驗,從而進行同伴之間的互評.其次,教師要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除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教師還要從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語言表達、合作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意識等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最后,教師要適當增強評價的激勵性.物理課程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進行評價時,要在尊重學生客觀表現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一定的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物理課程中,大單元教學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如何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并及時對教學過程加以改進.這樣能夠優化教學流程,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葉鐘.初中物理教學中大單元整體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研究[J].教師,2022(31):45-47.
[2]李增錄.大概念導向下的初中物理單元教學設計[J].甘肅教育,2021(24):61-63.
[3]肖瑞娟.初中物理單元學習任務單的改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11):63-64.
[4]楊瑞雄.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物理單元教學設計[J].試題與研究,2021(24):49-50.
[5]許幫正.初中物理單元視域下的探究教學設計[J].中學物理,2020,38(1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