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文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教育”給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面貌。網絡教學平臺的應運而生,為提升高職公共課大班教學質量和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徑。高職公共課教師應在公共課大班教學中積極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將其貫穿在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在線備課、課堂互動、自動批改考試題、布置課外作業,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解決公共課大班授課課堂教學秩序管理難、師生互動效果差、學生不愛學習、學業評價不科學等難題,提高公共課大班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教學效率;課前;課中;課后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2-0013-04
在高職公共課大班教學中,將網絡教學平臺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實現在線備課、課堂互動、自動批改考試題、布置課外作業,能夠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效解決公共課大班授課課堂教學秩序管理難、師生互動效果差、學生不愛學習、學業評價不科學等難題。本文分析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中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情況,探索公共課大班授課課堂秩序管理難的現狀與原因,以及網絡教學平臺在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中的優勢,并提出網絡教學平臺在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中的運用策略,以期提高公共課大班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的運用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網+行業”給各行業帶來了巨大變化,“互聯網+教育”也給教育事業發展帶了全新的面貌。在互聯網時代,電腦端、手機端出現了大量用于教與學的軟件,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應運而生。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空間,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互聯,進行課程教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1]。如今,高職院校的公共課大班授課,普遍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網絡教學平臺主要由四個系統組成:網絡教學支持系統、網絡教務管理系統、網絡課程開發系統和網絡教學資源管理系統[2]。網絡教學支持系統的硬件是指支持網絡教學的多媒體電腦和投影儀,軟件是指教學互動管理軟件,比較典型的有“課堂派”“學習通”等。網絡教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教學計劃和學生成績管理等內容。網絡課程開發系統提供課程開發的模板,教師創建課程之后,可以上傳教學設計、課件、作業、測試題等。網絡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有資源上傳、下載和整理的功能,方便教師管理各類教學資源。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使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能夠極大緩解教師在考勤、吸引學生聽講、維持課堂秩序、進行學業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壓力。
高職公共課普遍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一般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班級的學生,學生人數甚至能達到150人以上。面對這么多的學生,教師要想在90分鐘內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難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一些高職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對公共課重視程度不夠,他們選修公共課主要是為了湊學分,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可能偷偷玩手機、睡覺等,這給課堂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從調查來看,高職學生存在入學成績、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教學組織困難的問題,部分高職學生甚至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3]。這是高職課堂秩序難以維持的原因之一。另外,小班授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比大班授課要高,但面對逐年增加的學生數額,再結合節約教育成本因素及一些課程的特點,導致大班授課成為高職院校一種常見的授課形式,這也加大了課堂管理難度[4]。
要解決部分高職生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對公共課重視程度不夠,大班授課學生人數眾多,教學質量不佳的問題,高職公共課教師就必須與時俱進,探索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網絡教學平臺具有教學過程留痕、師生互動方便、學生參與感強、自動統計平時成績等優勢。實踐證明,網絡教學平臺在高職公共課大班授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有效解決考勤難、師生互動不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業評價不科學等問題。
1.以二維碼簽到、邀請班主任為教學平臺管理員的方式,督促學生學習,解決學生逃課問題
逃課現象是一些高職學生在公共課大班授課中的常見行為,如果上課時教師按照傳統的考勤方式挨個學生點名,完成150名學生的點名需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傳統點名簽到的最大問題在于會占據較多的課堂時間[5]。如今,高校公共課課堂流行以二維碼進行學生點名的方式,很多網絡教學平臺也具備二維碼點名功能。每節課前,教師進入網絡教學平臺的班級界面,點擊二維碼簽到功能,在多媒體屏幕上就會展示二維碼,學生再用手機掃碼簽到,最快只需10秒鐘就可以完成一個150多人班級的簽到。加上教師核對的時間,課堂考勤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分鐘,這與傳統的逐個點名方式相比,大大提升了簽到效率。為防止拍照掃碼考勤作弊現象,教師可以把二維碼的刷新時間設置在4秒鐘以內。每節課掃碼簽到的結果會以表格的方式顯示,還能以電子表格的形式導出。公共課教師可以邀請各班的班主任加入網絡教學平臺,成為教學管理團隊的一員,這樣班主任就可以看到自己班級學生的出勤情況。讓班主任加入公共課的管理行列,會對班級學生形成一定威懾力,讓他們不敢隨意遲到、曠課。
2.以彈幕、集體討論、互動答題的方式,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高效互動,解決課堂教學效率低問題
大學現代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對大學生課堂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課堂教育要實現從單向的知識講授過渡到學生高度參與的互動模式[6]。以“課堂派”網絡教學平臺為例,教師使用多媒體講解課件,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可以使用“課堂派”手機端發送彈幕進行提問,這樣彈幕就會顯示在電腦幻燈片和投影屏幕上,讓教師和所有學生都能看到。這與傳統的多媒體授課方式相比,學生不需要開口提問,不用擔心會打斷教師授課,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予以解答,同時其他學生也可以以彈幕的方式幫助教師回答問題。“課堂派”的彈幕互動方式,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實時互動交流,互動效率遠遠高于傳統的線下課堂。另外,“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具備在線討論和互動答題的功能,教師在平臺上發布題目之后,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端開展討論或答題,同時討論或答題的結果會展示在投影屏幕上。集體討論、互動答題的投屏方式,有助于互動式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高效互動,使學生的參與感和表現欲得到極大的滿足,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以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發掘手機APP的教學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學生厭學問題
“互聯網+教育”時代,公共課教師要通過網絡學習路徑使學生深入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以興趣點、熱點和焦點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7]。教師要善用QQ、微信等手段引導學生學習,進行在線交流,給學生傳送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解答疑問。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使用新聞類APP,養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新聞往往與公共課的課本知識密切相關,很多的課堂舉例都會用到新聞中的例子。如果學生不喜歡學習,教師就要想辦法引導他們,而用于學習的手機軟件就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突破口。00后高職生是“互聯網一代”,他們習慣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獲取信息和娛樂,因此教師要經常使用APP,這樣才能與學生有更多共同語言,才能吸引學生。教師要主動接觸互聯網,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并適應00后高職生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與學生有共同話題,才有可能與他們近距離相處,從而有機會向他們推薦學習類APP,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4.網絡教學平臺的成績管理功能能夠實現教學過程的量化考核,解決學業評價不科學難題
以“課堂派”網絡教學平臺為例,其考勤次數可以換算成分數,學生上課互動答題、發送彈幕、在線討論所得到的分數都能轉化成自己的分數。考勤、預習、課堂互動、平時作業、考試成績及其他各種考核所得成績,可以按一定的百分比進行加權處理,最后得出總評成績。“課堂派”對總評成績的計算,包含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成績統計,這種計算平時成績的方式將傳統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了過程性、綜合性評價,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8],有效解決學業評價不科學的難題。
1.課前
備課是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備課分兩種,即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個人備課時,教師應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把重點放在備學生上,要設計合適的課前或課后活動,使學生的已知、想知、未知和能知成為備課的核心框架[9]。具體而言,就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預習作業,以調查問卷、課外測試、話題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已有、想知、未知和有能力學會的知識,知曉學生的知識水平,這樣教師教學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集體備課在高職公共課教學中一般不太受重視,這主要是因為高校沒有坐班制,教師們忙于自己的事情,缺少在一起備課的條件。而網絡教學平臺則提供了一個集體備課的平臺,教師們可以在電腦端或手機端登錄網絡教學平臺的備課欄,在集體備課中分享自己的教案、幻燈片、題庫、作業等,實現在教學方面的有效交流。
2.課中
(1)考勤。網絡教學平臺的界面帶有一個考勤按鈕,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考勤,比如二維碼考勤、GPS定位考勤、數字考勤等。掃碼簽到后,對于手機掃碼失敗的學生,教師可以手動幫他們把曠課改成出勤。對于多次考勤的結果,系統會自動統計,還可以用電子表格的形式導出。
(2)師生互動。網絡教學平臺有多種互動功能,如隨機提問、搶答、發彈幕、互動答題等。隨機提問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按動隨機提問的按鈕,轉盤會不停旋轉,教師停止按動時指針就會指向一個學生。隨機提問因為其隨機性,可以保證提問的公平性。搶答功能是教師提問后,學生以手機打字的方式把答案發到屏幕上,發送時間與加分按鈕顯示在答案一側,教師可以根據時間來判定誰最先寫出正確答案,然后給最先答對的學生加分。發彈幕功能是網絡教學平臺最有特色的功能之一。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打開幻燈片后,開啟彈幕功能,學生就能在教師講解幻燈片時,將自己的想法以彈幕的方式發送到幻燈片上。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互動答題的類型則很多,包括投票、判斷、單選、多選、簡答、數值評價、匿名開放、拍照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互動答題類型,對答題正確的學生,可以在題目后給予分數獎勵。
(3)課堂測試。網絡考試平臺具備題庫管理、試卷庫管理、組卷策略管理、考試管理和在線考試等功能[10]。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必然具備在線考試功能,教師可以在線出題,也可以把準備好的試題以規定的格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的試題往往包含答案和試題解析,但學生端是看不到答案和解析的。為防止學生在線上考試時相互抄襲,網絡教學平臺在試題發布設置中設計了題目順序打亂、題目內選項打亂的功能。為防止學生抄襲手機上的答案,網絡教學平臺設置了禁止復制粘貼的功能。當然,在防止作弊的功能設計方面,網絡教學平臺依然需要繼續努力。
3.課后
(1)作業。網絡教學平臺有在線提交和批改作業的功能。學生可以以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提交作業。教師在線批改后,學生能及時看到自己的作業分數和批改情況。這種及時反饋的功能,比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更有效率。傳統的作業批改需要經歷教師在課堂上發布作業、學生課后完成作業、學生把作業交給課代表、課代表把作業抱到教師辦公室、教師批改與登記分數、課代表取回作業發給學生這6個環節。而網絡教學平臺的作業功能可以使學生在作業完成之后直接拍照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讓教師即時看到學生的作業,省去線下課代表收發作業的過程,為學生和教師節省時間。傳統作業的計算分數、登記分數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而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師給學生打分后,系統會自動計算分數,自動合成總成績,為教師節省很多時間。另外,網絡教學平臺的作業反饋功能可以及時將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反饋出來,讓學生加以改正。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中,教師不清楚學生具體是在什么時間完成作業的,而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清晰顯示學生上傳提交作業的時間,還能根據時間對學生交作業的順序進行排列。這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素養提供了途徑,可以使教師清楚地知曉哪些學生學習積極,哪些學生在學習上被動。
(2)成績統計和分析。在傳統教學中,成績統計也是一件麻煩事,教師需要把學生的出勤成績、平時作業成績、平時上課表現成績等匯總在一張表格上,并進行總成績、平均成績的計算,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網絡教學平臺的成績統計和分析功能完美解決了平時成績統計難的問題。它可以幫助教師輕松統計學生的平時成績,實現教學過程的量化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只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留痕,就都能轉化成為分數。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考勤、預習、課堂互動、平時作業、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等情況,按一定的百分比進行加權處理,得出總評成績。成績分析功能則可以以圖表、曲線圖等多種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某學生在某節課的某個特定時間的課堂表現如何,因為什么得到分數,又因為什么失去分數。總評成績還能按照各分段所占人數進行自動統計。成績統計和分析的事情可以完全交給網絡教學平臺,真正實現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極大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高職公共課大班教學中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通過在線備課、課堂互動、自動批改考試題、布置課外作業等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過程的量化管理,有效解決課堂管理難、師生互動效果差、學生不愛學習、學業評價不科學等問題。網絡教學平臺為高職公共課大班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是“互聯網+教育”的典型應用,值得高職院校大力推廣。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時代,高職院校應該繼續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這一教學利器進行教學互動和管理,對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輔助功能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創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盧劍憂.“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網絡教學平臺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2(01):79-81.
[2]余勝泉,何克抗.網絡教學平臺的體系結構與功能[J].中國電化教育,2001(08):60-63.
[3]黃四弟.高職生的特點與教育管理[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66-69.
[4]相麗馳.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班授課形式問題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4(10):56-59.
[5]唐明偉,柏菊.“互聯網+”環境下課堂快速簽到實證研究———以“分布式課堂簽到系統”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23): 89-95.
[6]王石林生,王貴榮,鐘顯龍.大學生課堂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師生互動的調節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3,9(03):38-42.
[7]曹景萍.“互聯網+”時代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7(11):127-128.
[8]李芬芳.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公共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5):98-101.
[9]陳算榮,顧秋丹,龐佳.高校備課思維范式的變革與實踐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2,26(01):12-18.
[10]李從明.“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考試平臺分析與設計[J].陜西開放大學學報,2022,24(04):30-36+40.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Large Class Teaching of Publ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Renwen
(Pingl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 education" has brought a new look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has provided an effective path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of vocational public courses. Vocational public cours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apply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courses in large classes, and integrate them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before,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They should achieve online lesson preparation, classroom interaction,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exam questions, and assignment of extracurricular homework, enh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the teaching order and poor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large classes difficulties such as students’ lack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unscientific academic evalua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in public courses.
Key words: onlineteaching platform;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courses; large class teaching; teaching efficiency; before class; classroom;after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