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江玥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其學習資源具有多樣性、互動性和可視化呈現等特點。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通過電子白板、在線課堂等工具實現精細講解、形象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提供全面、及時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服務,便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高校應制定信息化教學長效發展機制,深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推進信息化教學不斷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化教學;教學改革;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1-0021-04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現代教育技術如視頻技術、網絡課程設計與制作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實驗技術等的出現,推動著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特點。首先是線上課程逐漸取代傳統的面授課程。其次是信息化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大規模的網絡課程在高校中得到廣泛應用,使高校教育更加貼合實際,更能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1]。當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還需要不斷地跟進時代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面臨挑戰、存在問題,對現代教育技術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模式的一種技術手段。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也為高校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首先,改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直觀、生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而利用網絡教學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學習,有效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豐富教學形式。教師通過虛擬課堂、網絡互動、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深度。再次,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和教師都需要具備檢索、理解、評價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他們對信息的認知和利用能力,為未來各行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最后,降低教育成本。傳統教學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些成本[2]。高校可以通過在線教學、虛擬課堂等方式,減少教學設備的投入和維護成本,也可以減少學生的交通、食宿等費用。
盡管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有很多優勢,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首先,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投入資金,包括硬件設備、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等方面的費用。對于高校而言,需要長期投入才能夠實現信息化教學的目標,而且需要進行不斷更新和維護。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學生和教師使用的設備和軟件在不斷更新和升級,這就要求高校和教師不斷學習新技術,保障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3]。再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師資隊伍,還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這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需要解決管理問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配套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因此需要確立相應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明確責任人和職責范圍,以便有效地運行和管理。
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式學習為核心、以多樣化評價為保障”的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思考、質疑、創新、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化教學資源供給不足、利用率低以及針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激勵性政策不足等問題。
1.信息化教學資源供給不足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供給至關重要,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仍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首先,部分高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供給受到限制。部分高校的網絡帶寬不足,無法滿足大規模在線學習、視頻會議等需求,甚至出現了網絡故障或斷網等問題。此外,部分高校為了節省經費,往往采取“一機多用”的方式,多種教學資源共享同一臺設備,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次,高校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投入上存在不足。由于缺乏資金、技術支持等,部分高校存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緩慢、更新不及時的問題,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
2.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率低
首先,一些高校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缺乏認識,難以完全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導致信息化教學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其次,一些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導致很多課程信息化程度較低,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時,也存在著技術和管理上的問題。部分高校在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時,出現卡頓、崩潰等技術問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同時,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育資源管理體系和審核制度,造成信息資源被濫用或浪費。
3.針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激勵性政策不足
要想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改革,必須依靠高校教師的積極參與,但一些高校在教師信息化教學方面存在激勵性政策支持不夠的問題。首先,教師培訓機制不完善,培訓的形式、內容等方面沒有得到有效規范。一些培訓缺乏實效性,而且時間安排比較緊張,導致教師很難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其次,信息化教學評價機制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難以真正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成果。再次,高校對信息化教學的技術研究和支持還不夠,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1.制定信息化教學長效發展機制
優化和完善政策體系、探索有效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機制是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高校要優化和完善政策體系,規范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和管理,以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各級政府和高校應加強合作,形成系統性規劃,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和任務,并將其納入宏觀教育發展計劃。這些政策應包括信息化教學的目標、實施步驟、教學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分享等方面的內容,以確保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高校應建立健全財政支持體系,適當放寬信息化教學經費的審批條件,設立信息化教學專項基金,引導和鼓勵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研究和實踐,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高校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實施者,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直接影響信息化教學效果。首先,高校應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為教師提供相關領域的信息化知識。培訓應包括信息化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設計、課件制作、網絡課程開發等內容,以滿足教師施教過程中的不同需求。其次,高校應建立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為教師提供各種在線教學資源和示范課,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4]。此外,高校可制訂信息化教學先進個人和團隊獎勵計劃,鼓勵教師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和研究。高校應加強對信息化教學的管理和監督,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鼓勵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學質量和效果。
2.深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活動的一種新型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可以從完善教學內容和管理、拓展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式等方面著手。
第一,完善教學內容和管理。現代教育技術是支撐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和工具。教師應有效利用這些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更加開放、多元和跨學科的學習環境中進行知識獲取和個人發展。首先,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包括圖片、視頻、模擬實驗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展示和闡述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和具體化。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課堂自動化管理。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等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智能評測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為每個學生進行成績評估和優化評價,讓教學評估更加公正、客觀和科學。最后,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增強教學互動性,提高學生參與度[5]。教師可以使用多樣化的互動教學模式和工具,如網絡直播、微信群聊等,與學生互動交流、解答疑惑,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處理技術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
第二,拓展教學手段。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給高校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無論是遠程教育還是自適應教學,都為高校提供了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首先,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遠程教學。通過網絡視頻、在線授課等方式,教師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教學活動,擺脫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自適應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一刀切”,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為他們量身打造合適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方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平臺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動態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
第三,創新教學方式。目前,越來越多的新興教育技術被應用于教育領域中。這些技術不僅為教育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學生默默地聽講、背書、做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首先,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將游戲融入教學,可將學習概念和知識轉化為游戲元素,利用角色扮演、互動式游戲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習趣味性。例如,語言類學科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構建虛擬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言常識、詞匯和語音,增強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數學類學科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中的數學題目,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技巧,提高數學分析能力。這些游戲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有趣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率。其次,互動式教學是現代教育中的另一種創新方式。教師通過使用電子白板、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能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實時調整,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繪制解題過程,并隨時檢查學生的解題情況,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這樣的互動式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養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給大學生提出了一些挑戰,不僅需要大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學習能力,還需要其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高校應該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操作、網絡技術、數據處理等知識,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高校還要在各類課程中融入信息技術教育元素,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擬實驗、案例分析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因此需要教師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和專業教學。教師應在專業教學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源,以信息化手段實現知識傳遞,完成學習任務。盡管學生接受新技術、新知識較快,移動終端設備在學生中的普及率也較高,但是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移動終端打游戲、看視頻、聊天等,導致這些設備無法發揮其教育價值。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些設備,讓它們發揮出更大的學習作用,還應通過加強對學生信息化學習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此外,為了確保學生的信息安全,推進信息化建設,高校應注重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高校應針對學生日常使用電子設備和網絡等方面的情況,開展信息安全教育,包括如何設置密碼、防止病毒攻擊、嚴格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的指導。高校還應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提高學校的安全保障水平,保護學生的信息安全,應借助學校內部的網絡平臺,通過各種方式宣傳網絡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從而保障學生的信息安全。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加快,信息技術已經逐步融入教學過程中,并使傳統教學方式發生變革。采用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并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靈活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實現多校區聯合教學,將不同校區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共享,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教師應將現代教育技術合理應用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胡中鋒,王友涵.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與特征[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11(01):27-35.
[2]周琬琦,王宇悅,陳輝.《現代教育技術》國家精品MOOC內容構建:成就、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05):154-160.
[3]楊九民,寧國勤,鄭旭東,等.智能時代卓越數字教師能力導向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程重構[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12):79-85.
[4]王冰.教育現代化:開放大學教育技術文化建設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3):48-53+73.
[5]閆寒冰,林梓柔,湯猛.關注差異的信息化教學課堂評價指標設計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08):92-100.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Promoted by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Zheng Jiangyu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81,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with learning resource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interactivity,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but also achieve precise explanation and visual teaching through tools such as electronic whiteboards and online classroom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can als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timely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services, facilitating educators to better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develop personalized teaching plans.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eepe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modern educationaltechnology; information based teaching;teachingreform; long-tem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