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靜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字化時代已經對企業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當前,企業內部審計數字化建設存在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不完善、數字化審計模型與需求融合度低以及人員素質不符合數字化審計需求等問題,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面向數字化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要素和實施保障,以期為企業在數字化環境下有效管理風險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框架;設計與實施;研究分析
傳統的內部審計框架不再能夠充分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復雜業務環境和風險特征,需要針對性地設計與實施研究,以提高內部審計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面向數字化時代的內部審計框架的設計與實施,以提升企業在數字化環境下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能力。通過深入研究數字化時代的審計需求和挑戰,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設計要素和實施策略,為企業提供指導和建議,以實現有效的內部審計和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內部審計數字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不完善
現有的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無法有效地集成和處理各種數據源,使得數據存在不完整性和不準確性,無法準確評估企業內部的風險和控制情況,數據分析功能相對有限,無法滿足審計人員對大規模數據分析和挖掘的需求,也限制了審計人員深入了解企業運營情況的能力。同時,一些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在可視化和報告功能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提供清晰、直觀的報告和可交互的數據可視化工具,導致審計結果的傳達效果不佳,決策者難以理解和利用審計結果。此外,現有的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和不充分的隱私保護措施,使得企業的數據面臨泄露和濫用的風險,導致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并對企業內部的審計活動產生負面影響,不同企業的審計需求和業務流程存在差異,現有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系統的定制化和靈活性有限,無法適應企業的特殊要求,使得審計人員在數字化審計過程中受到限制。
(二)數字化審計模型與需求融合度低
企業的審計需求因行業、規模和特定情況而異,大部分數字化審計建設由于缺乏定制化能力、審計模型的標準化程度較高,在模型設計方面無法滿足企業的個性化審計需求,數字化審計依賴數據分析來發現潛在的風險、異常模式和問題。然而,在一些情況下,模型過于關注某些指標,而忽略了特定業務、流程或風險因素,因此,數字化審計的結果無法提供與實際審計目標相匹配的洞察和結論。同時,一些企業面臨數據缺失或數據質量問題,例如由于系統集成不完善、數據收集過程中的錯誤或遺漏,數據錄入錯誤、數據清洗不徹底或數據源的可靠性問題,導致數字化審計模型無法正常運行或提供準確的結果。數字化審計建設的模型更新和適應性不足,無法及時響應業務變化和新興風險的出現,導致審計模型在實際應用中失去有效性,無法提供對最新業務風險的準確評估。此外,數字化審計模型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需要經過驗證和評估,但一些數字化審計建設缺乏有效的模型驗證和評估機制,無法確保模型的質量和適用性。這導致審計人員對模型的信任度下降,降低了數字化審計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
(三)人員素質不符合數字化審計需求
因不熟悉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缺乏使用復雜軟件和算法的經驗,一些審計人員缺乏必要的數字化技術能力,無法熟練操作數字化審計平臺和工具,這使得他們難以充分利用數字化審計的潛力,無法高效地進行數據分析和取證。部分審計人員習慣于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缺乏數據分析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傾向于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審計,而忽視數字化審計所提供的數據清晰度和客觀性,這導致審計結果缺乏可信度和準確性。如果缺乏對企業業務流程、行業特點和相關法規的深刻理解,這會使得在審計過程中難以正確識別潛在的風險和問題,無法提供具有戰略性的審計建議。同時,部分審計人員對新興的數字化審計技術缺乏興趣或意識,沒有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動力,這導致他們的數字化審計知識和技能滯后,無法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影響了數字化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此外,一些審計人員在溝通和協作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有效地與其他團隊成員、技術人員和管理層合作,這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工作流程不協調,限制了數字化審計實施的有效性和成效。
二、面向數字化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要素
(一)戰略目標要素
在面向數字化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中,戰略目標是至關重要的要素,在制定和實施審計框架時,企業應該明確其數字化時代審計的遠期愿景,明確審計的重點和優先級,確定審計的定位和角色,設定具體的戰略目標,并堅持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審計人員的行為和決策。戰略愿景是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的基礎,它概括了企業在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方面的遠期愿景和期望。數字化時代的戰略愿景包括建立高效率、靈活性和風險感知能力強的內部審計機制,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價值和保護。戰略方向涵蓋了企業內部審計在數字化時代的重點和優先級,包括更加積極地采用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強化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提升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加強與業務部門的協作和合作,以及推動數字化審計的創新和變革。戰略定位確定了企業內部審計在數字化時代的定位和角色,包括提供可靠的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建議,監督數字化業務流程和系統的合規性,保護企業的資產和利益,以及促進企業的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指導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的具體目標和成果,包括提升數字化審計的質量和信譽,提高審計的全面性和時效性,降低風險和錯誤的發生率,提供與業務策略和目標相契合的審計洞察和建議。核心價值觀反映了企業內部審計在數字化時代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包括誠信、客觀、獨立、專業、創新和持續學習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將塑造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并指導審計人員在數字化環境中的工作和決策。
(二)業務流程要素
面向數字化時代的審計框架設計要求對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進行明確和清晰的定義,這包括確定審計的參與方、流程的起始和終止點、任務劃分和執行流程。清晰化的業務流程可以幫助審計團隊更好地理解和識別風險點,并確保審計活動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數字化時代企業產生的數據量龐大且多元化,要保證審計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審計框架需要設計有效的數據采集和整合機制,這涉及選擇合適的數據源、采集和處理數據的技術工具、實施數據清洗和驗證等流程,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來發現潛在的風險、異常模式和問題。在業務流程中,審計團隊應考慮如何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包括統計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以識別異常模式、潛在的欺詐行為和內部控制缺陷,改進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審計應與企業的關鍵業務流程進行緊密對接,了解業務流程的關鍵風險、控制點和重要性,以便設計和實施相應的審計措施。與業務流程的整合還能夠提高審計報告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為業務流程改進和風險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建議。此外,基于數字化審計的結果和發現,審計框架設計還應包括提供業務流程改進的建議。通過深入了解業務流程,審計團隊可以識別出風險點和瓶頸,提出改善控制和效率的建議,支持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三)組織架構要素
審計框架需要明確審計部門的職責和權限,配備具備相應能力的審計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機制,確立有效的審計管控和監督機制,以及制定支持審計活動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客觀合理的組織架構設計有助于推動數字化審計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效能性。明確審計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包括確定審計部門在組織內的地位和角色,明確審計部門所承擔的審計范圍和權限,以及規定審計部門在數字化審計中的職責和責任。同時,考慮審計部門的人員配備和能力,如確定審計人員的技術能力、專業知識和經驗要求,以及提供相關培訓和發展計劃以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數字化技術和業務知識,可以支持數字化審計的順利實施和有效運作。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與內部各部門和外部合作伙伴的溝通協調,以便獲取必要的信息和數據,與其他部門協作開展數字化審計工作,共同解決風險和問題,促進審計工作的高效性和整體效果。此外,數字化時代的審計框架應具備有效的審計管控和監督機制,如建立適當的審計流程和標準,確保審計活動的合規性和規范性,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和準確性。建立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如制定適應數字化審計的政策和流程,規范審計活動的范圍和程序,確保審計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為數字化審計提供規范的指導和框架。
(四)風險管理執行
風險管理審計執行需要關注數字化業務的風險和內部控制,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提供準確、清晰的審計報告,并對改進措施進行后續審計和跟進,以實現風險管理的有效執行(如圖1所示)。審計計劃的設計要注重對數字化業務和相關風險的全面評估,了解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識別潛在的風險點和數據安全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審計測試和程序,計劃還應考慮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以提高審計效能和發現異常模式的能力。審計實施過程需要關注數字化時代的風險管理執行,加強對數字化內部控制的評估,并采取相應的審計測試和程序,以確定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重點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確保企業的數字資產得到妥善管理和保護。審計報告需要準確、清晰地表達審計結果和發現,涵蓋數字化業務的關鍵風險和控制問題,并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和可視化技術,以圖表、圖形和摘要的方式呈現審計發現,使管理層和相關利益相關方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審計結果。此外,審計人員應跟蹤和監測審計建議和改進建議的實施情況,并進行后續審計,確保改進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五)信息溝通審計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如確定與業務部門和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渠道,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如會議、報告、電子郵件等),以確保及時有效地傳遞審計結果和建議。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有助于促進審計團隊與其他部門的合作,以及提高審計建議的采納和實施。對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的機制,確定在審計過程中所需獲取的信息,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技術來收集和分析信息,以支持審計判斷和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可以提供審計結論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還要考慮信息披露和報告的要素,明確披露的范圍和內容,確保審計報告準確、清晰地傳達審計結果和意見,提高報告的可視化和交互性,使報告更具有洞察力和影響力。在數字化時代,信息安全和保護是一個重要的審計框架設計要素,審計團隊應確保審計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和保護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濫用,這包括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采取適當的技術和組織措施來保護審計數據和敏感信息。此外,審計團隊應與業務部門建立定期溝通和反饋機制,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和問題,及時解決疑問和提供支持。持續溝通和反饋有助于加強審計與業務部門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提高審計的協作和效果。
三、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框架實施保障
(一)提高企業管理層的內部審計理念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業務環境和信息系統,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因此,企業管理層應以風險為導向,將風險管理納入內部審計框架的核心,審計人員應對企業的關鍵風險進行深入了解,并在審計過程中重點關注風險點,確保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借助先進的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以更加高效和準確地開展審計工作。管理層應鼓勵審計團隊提升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例如掌握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以便在審計過程中更好地發現異常和數據關聯的模式,提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數字化時代企業的內部控制主要依賴于信息系統和技術,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對數字化內部控制的理解和評估能力。管理層應定期培訓審計人員,使他們能夠了解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準確評估數字化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與各個部門之間進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管理層應鼓勵各個部門與審計團隊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確保信息的及時流動和共享,管理層還可以引入協同審計工具和平臺,促進審計團隊之間的合作和協作,提高審計效能。此外,管理層應鼓勵審計團隊進行反思和總結,及時調整和改進審計方法和工作流程,管理層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培訓和知識分享會等活動,提升審計團隊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二)加強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
在數字化時代,加強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保障企業內部審計框架實施的重要一環。數字化時代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審計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通過使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審計人員可以快速識別潛在的風險點、異常模式和不規范行為,提高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借助最新的技術工具和支持。例如,審計人員可以利用先進的遠程審計工具,實時監控和分析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流程和控制環境,隨時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此外,審計人員還可以利用數據采集和可視化工具,將復雜的數據信息轉化為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圖表和報告。數字化時代企業的活動大部分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留下了各種數字足跡。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這些數字足跡,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進行評估。例如,審計人員可以跟蹤和分析企業員工的電子郵件、文件共享和員工行為記錄等,以發現潛在的風險和違規行為。利用實時監控和警示系統來強化內部審計。通過使用先進的監控工具和技術,管理層和審計人員可以實時獲取關鍵指標和警示信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這樣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防范潛在的風險。
(三)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技能與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需要掌握和熟悉數字化工具與技術的應用。這包括對數據分析軟件、遠程審計工具、數字足跡追蹤技術、實時監控系統等工具和技術的了解和熟練操作。通過掌握這些數字化工具與技術,審計人員能夠以更高效和準確的方式進行審計工作,并能夠更好地發現異常模式、風險點和違規行為。數字化時代企業生成了大量的數據,審計人員需要具備數據分析能力。這包括理解和運用數據分析方法、數據挖掘技術、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便深入分析和解讀企業數據中的潛在風險和業務模式。通過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審計人員能夠更好地發現潛在的風險點和模式,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估和監督。深入理解公司的業務和運營模式,以便更好地識別潛在風險和違規行為。在數字化時代,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技術應用會發生快速變化,審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保持對企業業務的洞察力。這樣,他們可以更好地評估數字化業務流程的合規性和風險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與不同部門和業務線的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在數字化時代,企業內部審計往往需要與信息技術、風險管理、合規等部門密切合作。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能夠與各個部門的人員合作,共同解決審計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題。此外,審計人員需要保持專業、中立和獨立的態度,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則。他們應該保護企業的利益,秉持公正和客觀的原則進行審計工作。
(四)完善內部審計報告的編制與溝通
借助技術支持來提高效率和質量,如利用專業的報告編制軟件和工具,以結構化、合理的方式整理審計結果和發現的問題。通過使用數字化工具,審計人員可以快速生成報告模板、插入圖表和數據分析結果,并確保報告的一致性和易讀性。通過圖表、儀表盤、熱點分析等可視化方式,將復雜的審計數據和結果呈現給管理層和相關利益相關方。這樣的表達方式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審計發現,并促進更深入地討論和決策。應用數字化工具和數據分析技術,從可追溯的數據源頭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依據,并將其清晰地呈現在報告中。這樣可以增強報告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使管理層更有信心采納審計建議和推動改善措施的實施。由于信息量龐大且變化快速,審計人員應精練地表達審計結果和重要問題,避免冗長和難以理解的語言。同時,報告中應提供清晰的解釋和建議,以幫助讀者理解審計發現的含義和影響,并提供可操作的改進方向。此外,除了傳統的書面報告,審計人員還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向管理層和相關利益相關方提供多種形式的報告傳遞方式,如在線共享平臺、視頻會議等。這樣可以提高報告的及時性和交互性,便于與相關人員進行實時溝通和討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向數字化時代的企業內部審計框架設計要素包括戰略目標要素、業務流程要素、組織架構要素、風險管理執行和信息溝通審計等方面。這些要素提供了設計和實施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框架的指導,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應對數字化環境下的審計需求和挑戰。為確保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框架的有效實施和提高審計質量與可信度,應提高企業管理層的內部審計理念、加強技術和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技能與素質,以及完善內部審計報告的編制與溝通,未來,應進一步研究數字化時代的內部審計,特別是在技術和數據分析領域的發展與應用,著重關注數字化時代內部審計框架的創新和實踐,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數字化業務環境,并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鄢璐.基于環境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商業銀行環境風險內部審計應對策略[J].中國內部審計,2023(06):4-11.
[2]張曉瑜.《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的十大新變化[J].審計觀察,2023(06):56-59.
[3]陳真,金昌鉉,孫麗麗,等.內部審計發現問題定性標準框架研究[J].會計之友,2023(07):141-146.
[4]俞宏,陳俊繡,王君成.基于大數據的遠程內部審計:應用框架與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23(02):15-19.
[5]楊熳.基于混沌理論的風險特征識別與風險管理框架——基層央行內部審計風險管理視角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內部審計,2022(12):28-34.
[6]楊育,孟麗麗,魯見微,等.新ERM框架對外匯管理內部審計的啟示[J].黑龍江金融,2022(10):59-61.
[7]林銳琦.a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流程優化研究[D].桂林: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2.
[8]高一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審計框架構建與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審計大學,2022.
(作者單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