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的設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的量,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在小學英語作業中融入古詩文教學的“法”和“度”,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的設計,探究如何將古詩文教學的“法”和“度”融入英語作業中,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古詩文教學;評價路徑
作者簡介:陸垚,如皋市實驗小學。
“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注重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注重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課堂學習的延伸。在小學英語作業中滲透古詩文教學的“法”與“度”,可實現高質量作業設計。同時,教師要構建全面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設計中滲透古詩文教學的意義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應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將中國古詩文融入英語作業中,是一種創新的方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增加學生文學知識儲備
對中國古詩文的學習,可使學生積累大量優美的詞句。教師將古詩詞融入英語閱讀或寫作作業中,學生可以將通過古詩文積累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閱讀、寫作中,潛移默化地增加知識儲備,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中國古詩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寓意,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學生可以將古詩文記憶背誦,運用到寫作中。教師可以在作業設計中融入古詩文,讓小學生運用古詩詞進行創作和仿寫。這樣學生的文章會更有新意和凸顯文化底蘊,從而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二、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設計中滲透古詩文教學的“法”
古詩文教學中,所謂“法”是指教學方法,包括誦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
(一)運用誦讀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布置誦讀古詩文的作業。教師應強調誦讀在古詩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反復誦讀來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記憶和理解。誦讀包括朗讀、吟誦、唱讀等多種形式。
例如,在學習完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塊后,教師可以將古詩詞滲透到英語作業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古詩文的導讀材料,包括作者簡介、創作背景等,幫助他們先理解相關古詩文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對英文版古詩文進行誦讀。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發音準確。教師讓學生解讀古詩文中的場景,再讓他們通過小組誦讀、個人誦讀、與家長分角色表演錄制視頻等形式完成作業。對古詩文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英文,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還能夠加深他們對古詩文的理解。
(二)情境教學法,合理體驗與學習
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其實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學生能夠在相關語境中對課文內容進行回憶。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可以利用語境設計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
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Project 2“Our friends”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主題,為學生拓展與朋友相關的中國詩詞。例如:中國古詩詞中,有不少作品描寫朋友離別場景,與下面英文相對應的古詩句是( )。
“The Lake of Peach Blossom is a thousand fathoms deep, but not so deep as the friendship Wang Lun and I keep.”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贈汪倫》
這個作業融合了古詩詞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讀詩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插圖和音頻,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含義,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詩詞的意境。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古詩詞進行模寫訓練,從而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并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三、小學英語高質量作業設計中滲透古詩文教學的“度”
古詩文教學的“度”指的是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和適度性,以確保教學活動既有效又適宜。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深入挖掘古詩文的內涵,又要廣泛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一)作業難度適宜,注重作業層次性
1.學科整合,英語為主。
基于學科整合進行英語作業設計,要以英語為主,在作業中融入古詩文,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幫助。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或古詩詞相結合的不同類型的作業:
Match the traditional activity with the correct festival.
在作業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古詩詞,讓學生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既可強化學生對詞匯、語法的掌握,又促進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古詩文,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激發學生對課后作業實踐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2.循序漸進,適度融入。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布置作業任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引導學生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完成作業。教師要適度拓展教材內容,避免過度延伸導致作業失去重點。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的Unit7“Chinese festivals”為例,教師可設計如下作業:
Match the poem with the correct festival.
教師可設計基礎的古詩文識別猜測類作業,也可設計較復雜的古詩文創作背景理解類作業,逐步提升作業難度,確保學生既深入理解古詩文,又鍛煉英語應用能力。
3.尊重差異,難度適宜。
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針對學習程度一般的學生設計基礎性的朗讀作業,針對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設計更具挑戰性的詩文情境表演作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和作業的難易程度實施分層評價,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情境的方式再現古詩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確保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通過思考、討論等方式,提升英語綜合素養。
教師可以設計情境對話作業,如“Imagine you are talking to a foreign friend who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poetry. Explain one of the poems you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tell them why it is important in Chinese culture.”。學生需要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古詩詞。學生可以在這一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學生通過英語作業學習中國古詩文,實現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的雙重學習目標。在小學英語作業中滲透古詩文教學“法”與“度”,小學英語作業會更有針對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英語綜合素養。
四、小學英語作業的評價路徑
作業評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它不僅能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評價不應僅停留在對答案正確與否的表面判斷,而應深入探討學生答案背后的思考過程和情感體驗。
教師可運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例如口頭評價,面對面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評價不是教師個人的任務,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調節能力。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也可以從同伴的反饋中獲得啟發。通過全面和多元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結論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更加注重作業設計的質量和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通過創新的作業設計和多元化的評價路徑,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將古詩文教學“法”與“度”融入英語作業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英語作業中融合古詩文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湯蓉.中國古典詩詞雙語誦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21.
[2]姜小芳.英語詩歌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以牛津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7 Reading為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4(20):73-75.
[3]李珊珊.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英語詩歌語篇教學實踐探究[J].校園英語,2024(9):85-87.
[4]王保洲.基于文化意識培育的初中英語詩歌教學實踐與思考: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上)Unit 7 Seasons教學為例[J].初中生世界,2023 (4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