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逆向設計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小學英語教師要靈活應用逆向設計方法,根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評估指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將教學環節相串聯,構成教學閉環,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質量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逆向設計;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馮素麗,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逆向設計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方法,教師在設計教學之前,首先要思考學生在完成一個單元或課程的學習后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能夠做什么,即確定預期的學習成果,再根據這些預期成果設計多元評估形式,并基于學習目標和評估要求,精心設計一系列的學習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逐步釋放學習潛能,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
一、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概述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將教學目標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教學目標不僅要具體且可衡量,確保全面覆蓋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應當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匹配,以確保教學內容既不超出學生的能力范疇也不過于簡單。這種教學形式還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從學習結果出發,反向設計教學活動,使得每個環節都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基于逆向設計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以終為始,從目標出發,反向規劃教學過程,定期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評估,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確保教學活動和評價方法都能有效地支持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二、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確定預期學習結果
1.認真分析英語教材。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依據單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展開的,以確保教學活動涵蓋單元重難點,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也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要在設定教學目標前,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明確課標不同學段學生的總體要求,同時仔細剖析教材內容,梳理單元主題、語篇類型、核心詞匯、句型結構以及文化內涵等要素,挖掘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前后單元的關聯。
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的話題為“食物與健康”,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本單元與前后單元同屬生活教育領域,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課程知識體系,以提升學生對生活各個方面的英語表達能力和綜合認知水平。本單元包括健康食物與不健康食物的區分、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內容。學生要學會對食物喜好的表達,能夠判斷怎樣的食譜有益于人體健康,能表達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說明理由。本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探索健康飲食之旅”為主線,包括導入環節、詞匯教學、句型教學、語言實踐等,使單元教學更加系統、連貫。這有助于學生樹立健康飲食觀念,更有利于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達成。
2.明確教學目標。
逆向設計是一種新型教學策略,教師率先確定學習成果,即教學目標,并對英語教材展開分析。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教材分析對活動內容整合具有支撐作用。明確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契合學生實際水平。教師需采用多種方式了解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包括英語知識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等,強化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結果為導向,設定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以此凸顯逆向設計應用于教學的優勢。
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話題“食物與健康”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應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立足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征,設定以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第一,學生能聽懂、認讀、會說本單元詞匯、短語和句型;第二,學生能借助圖片和文字,讀懂文章內容,判斷飲食是否健康,并提出合理的健康飲食建議;第三,學生能對個人飲食狀況作出判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基于逆向設計實施教學,教師需要考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評估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收集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活動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確保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實現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增強。
(二)實施單元持續評價
學習成果一旦確定,下一步就是設計能夠準確評價這些成果的活動。為了全面、準確地評估學生是否達到預期學習目標,教師要采用持續性評價形式,構建貫穿整個單元教學過程的動態評價體系,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在單元學習進程中的知識掌握情況、技能發展水平以及情感態度變化狀況,為調整教學策略、給予個性化學習支持提供依據,同時這種評價形式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學習目標與方向,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逆向設計不僅僅是一種教學計劃的設計方法,它還強調教學實施的靈活性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關注。多樣化的評估證據有助于學生明確今后學習的方向,提高后續學習的高效性和針對性。
例如,教師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的教學中,依次開展預習階段評價、課堂學習評價、課后作業評價、單元復習與總結階段評價等,每一種評價形式均圍繞教學活動來應用,以便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預習階段評價旨在通過檢查預習任務單,檢查學生對單元詞匯拼寫、拼讀的準確性,了解學生對食物與健康關系認知的全面性。課堂學習評價占據較大比重,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問,比如“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healthy food’?”讓學生根據個人想法表述意見;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活動,檢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給出評價表格,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團隊合作、創新想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打分和評價。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相應等級評定。同時依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回答問題的情況等展開綜合評定,以便靈活調整教學策略,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環境的變化。
(三)規劃學習體驗活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有趣、有效,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參與度,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情境,靈活地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其中,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這樣的情境更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讓學生在這樣真實化的情境中展開學習,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為學生英語表達奠定基礎。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制訂家庭健康飲食計劃”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考慮家庭成員的口味和健康需求,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一份健康飲食菜單,以便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在課堂上針對性地講解詞匯、短語或語法知識。然后教師創設“健康食物猜猜猜”的游戲情境,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部分食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種食物為健康食物,哪種食物為不健康食物,并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表述,說一說健康飲食對身體成長的益處,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最后,教師可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為后續任務型教學作鋪墊。
2.布置教學任務,啟發學生思維。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單元教學重難點,設計一系列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的任務鏈,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輸入到知識輸出的學習過程。任務探究環節,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按照班級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合理劃分小組,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學習探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例如,教師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的教學中可以圍繞Part B的文章,設計并開展以Reading and classify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加強學生對健康飲食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先組織學生快速閱讀文章,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圈出文中提到的食物名稱,同時找出文章中描述食物健康與否原因的關鍵語句。之后教師組織學生精讀文章,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和邏輯,教師提問“Do you think the definition of healthy and unhealthy food is absolute? Can some unhealthy food be eaten in moderation? What are the other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healthiness of food besides its ingredients?”。各組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尋找邏輯連接詞和分析句子關系,理清文章框架結構。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探究和實踐,對營養成分、健康飲食習慣等進行討論,從而豐富生活經驗,進一步加深對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3.提供學習支架,深化學生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生活背景、能力技能、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學習方面也會體現著明顯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收獲等有所不同。為了保證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進度,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寫作是小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應具備的關鍵技能,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寫作框架模板,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組織語言并展開創作,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的教學中,為保證學生對詞匯、句型、語篇的掌握,可以搭建詞匯學習支架、句型學習支架等。考慮到學生生活背景和語言學習能力方面的不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學習支架。比如,為學困生提供詞匯聯想圖。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先寫出核心詞匯“food and health”,通過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說出與食物、健康相關的各類詞匯。學生邊說教師邊將詞匯添加到聯想圖中,并使用線條連接相關詞匯,展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師可為學優生提供有關健康飲食的寫作框架和提綱,讓學生根據這個寫作框架和提綱,先構思自己的寫作內容,確定要寫的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以及相關的飲食計劃等,應用本單元知識組織語言完成寫作,清楚表述自己對健康飲食的理解和認知。這樣可同步發展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推動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路徑,能夠使教學目標明確、系統連貫,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各方面表現調整教學策略,通過分析單元內容、設定預期學習成果,設計開展相匹配的課堂任務與課堂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何秋露.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考與實踐[J].文理導航(上旬),2024(11):82-84.
[2]張佳麗.指向學科育人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24(24):49-52.
[3]陳曉娟.小學英語單元逆向教學設計[J].天津教育,2024(23):89-91.
[4]張俁辰.小學高段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24.
[5]馬思雨.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