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深入與落實,教師除做好學科知識講授外,還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更是處于首要位置,其目的是將青少年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核心學科,屬于德育融入的重要陣地之一,教師應積極融入德育,讓數學教學更精彩,同步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道德品質。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首先需合理使用教材,深入發掘德育素材。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以教材中的德育資源為起點,適當延伸教學內容,進一步融入德育教育,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例如:在進行“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時,學習“整百、整千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教材安排的例11是一個購物問題,學習完基礎的加法與減法以后,教師可以融入理性消費相關的德育教育,告知學生購買物品時應按需購買,不能胡亂花錢和盲目消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會理性消費。練習題同糧食有關,教師可拓展教學范圍,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對待糧食,組織學生一起討論與交流,知曉糧食的來之不易,讓他們了解糧食都是經過農民辛苦種植得來的,要學會節約與保護糧食。這樣,教師合理使用教材內容,從中發掘融入德育的切入點,將德育不知不覺地滲透到數學知識的講授之中,實現智育與德育的同步進行,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培育他們綜合素質的同時,讓小學數學教學更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以教授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為主,大部分教學內容都與生活有所關聯,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是隨處可見,這為德育的融入提供了諸多便利和支持。為更好地融入德育,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關聯實際生活,帶領學生結合熟悉的生活實例,一邊學習數學知識,一邊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道德素質。
例如:在“測量”教學中,利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測量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如制作物品、安裝家具等,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會發現測量不同的對象需選擇恰當的工具,這時教師可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場景,以便講解測量方面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比如,當準備測量操場的跑道長度時,教師可給出問題:需要使用什么樣的測量方式?長度單位如何確定?在具體的測量環節,有的同學指出可使用卷尺進行測量,有的同學則指出可運用分段測量法,以“100米”為單位進行多次測量,最終獲得結果。不過無論他們采用哪種側重方式,均應注重測量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以免結果出現較大的誤差。通過測量活動能夠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他們的嚴謹精神,形成認真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合理、正確的行為規范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注重行為規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質量,增強自信。
例如:在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教學時,學習“加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需注意多個運算的細節之處,此時教師可基于影響他們的行為規范切入,使其真正地掌握加法技巧。課堂上,教師先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吸引學生主動關注和學習,根據情境列出算式,順勢講解進位加與不進位加的相關知識,對他們的學習行為進行規范。當進行加法練習時,教師要求學生完成課本上配套的“做一做”練習題,在空白處填寫答案時,應保持書面整潔與干凈,并在按照標準的對位要求進行計算后填寫上準確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做好巡視工作,觀察是否有同學出現反復涂寫的現象,指導他們及時糾正,形成認真、仔細書寫的意識。匯報答案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聲、流利地說出答案,并給予他們認可、肯定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
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想要有效融入德育教育,教學過程是非常關鍵的。教學過程應以數學教學為主,德育融入為輔,據此將德育教育滲透至教學過程的同時,不會對正常教學活動產生干擾或者負面影響。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需引領小學生一邊學習、思考、交流與探討數學知識,一邊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提升數學教學的精彩程度。
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習題時,可結合具體題目融入德育教育,借此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增進他們的數學認知。比如,練習第4題要求調查一個蘋果、一塊香皂、一袋鹽與一袋面粉的重量,針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很難直接寫出以上物品的重量。此時教師可融入德育教育,告知學生要想得到真實的數據,不能憑借個人主觀意識進行猜測,要有求真精神,可以在家長或者測量工具的幫助下獲得真實數據。之后,教師可拓寬調查范圍,讓學生回到家中調查其他常見物品的重量,通過實踐調查獲得真實的數據,不胡亂猜測,促使他們意識到實際調查的重要性和價值,進而培養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從而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為精彩,還能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教師需結合數學學科的知識特征及當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特點,從多個方面與不同視角融入德育教育,帶領他們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