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睿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學、練、賽”;一體化策略;實際應用
引言: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強身健體目的,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強化學生綜合素養。而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學、練、賽”一體化模式,可讓學生在學中深化對體育知識及技能的理解,在練中熟練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在賽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體現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連貫性與系統性,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茁壯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小學體育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教學活動主要是圍繞相關技能練習而展開,將“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巧妙融入課堂之中,能夠有效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體育技能及多種項目的練習通常以組合形式進行,強化學生練習體驗,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與熱情。而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練習和比賽,可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便于更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行為,增強課堂教學有效互動,提升整體教學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1]。
“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學為起止點,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情況及身體素質做出全面了解,然后以此為依據明確一體化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參與融入于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活動,實現強身健體,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例如,體育教師教授學生跳繩這一課程內容時,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掌握他們在這項運動中的差異性,使教學方向變得更為清晰明朗,再觀察學生在跳繩中的狀態變化,對階段性教學目標進行針對性設計,以逐步完善體育整體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練習及后續比賽提供重要參考。
練習環節占據體育教學重要地位,也是“學、練、賽”一體化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學習水平與能力,設計恰當的練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提升學生運動水平,強化體育教學效果。而每一項體育運動是由不同環節及技術融合而成,教師可基于運動特點組織學生參與不同的練習活動。例如,體育教師教授學生足球這一課程內容時,可從無球、有球的練習著手,以此提升學生運動素養,使其逐漸強化自身運動所需的體能,從而具備較高的運動水平。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經過前兩個學、練環節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不同形式的趣味比賽活動,使他們彼此之間能夠產生一種良性競爭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勝負欲望。設計比賽環節過程中,教師應以新課標中與比賽活動設計相關的要求為基礎,再融入一些小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元素,形成一個完整的比賽活動,這有利于強化學生學習體驗感、練習體驗感及比賽體驗感,推動了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讓學生在比賽活動中收獲滿滿。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轉變自身傳統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更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可嘗試開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與技巧,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平平,李曉.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與策略探討[J]. 新課程研究,2023(32):90-92.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