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芳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文化根基;傳統文化;文明交流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明的演進一直貫穿著千百年來的變革與創新。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中國走上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聚焦于傳統文化的儒家基礎、道家與佛家的影響,以及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自信與創新。通過分析和談論和平崛起與全球文明交流,我們將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國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現的文明之美[1]。
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基礎深深植根于千年的歷史發展,塑造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愛、禮儀和孝道,這些觀念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倡仁愛之道。仁者愛人,關心社會和諧,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范,不僅約束個體行為,更重要的是構建社會秩序。在儒家的倫理觀中,孝道被視為尊敬父母的道德準則,為家庭和社會關系注入了穩定的力量。
儒家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延續著其深遠的影響力。儒家價值觀在現代社會得到傳承與發展,不僅在家庭倫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在法治、政治制度中產生深刻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在儒家文化基礎上尋求傳統價值與現代理念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持久影響。
道家與佛家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兩者相互融合構成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哲學思想上,更深刻地滲透到社會倫理和文化傳統中。
道家的自然主義理念與佛家的慈悲教義在中國文化中找到了共鳴。道家強調追求自然、無為而治的生活方式,與佛家的舍己為人、慈悲為懷相互交融,共同為社會和諧提供了指導。這種和諧共存的理念,不僅在宗教信仰中體現,更在日常生活、家庭倫理中得到實踐。
文化融合的實踐與成果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道家與佛家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傳統層面,還在現代社會中通過文化的多元性展現出來。這種多元性為中國社會在面對不同文化沖擊時保持開放性和包容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式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彰顯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勇于創新的特質,使其在全球現代社會中獨樹一幟。
中國文化的自我認知在現代化浪潮中得以深化。對傳統文化的審視不僅僅是一種傳承,更是對自身文明的深刻理解和自信展示。這種自信并非僵化守舊,而是在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基礎上,敢于接納挑戰、迎接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內在力量。
文化自信的意義在于激發創新的沖動。現代中國既要傳承千年文明,又要在全球化的激流中立足,這要求文化自信不僅表現為對傳統的堅守,更需要在現代價值觀和時代需求的交融中找到創新點。中國式現代化通過挖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為現代社會注入新的思維和理念,推動了文化的自我更新。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突出實踐。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從而引起了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新一輪關注。在文學、藝術、娛樂等領域,數字技術的創新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讓古老的故事以數字媒體的形式傳承,使得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同時,科技的不斷創新也促使了文化產業的繁榮,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種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創新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再現,更是對當下社會的審慎回應。中國式現代化通過對文化自信與創新的持續努力,形成了富有活力、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為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獨特現代化路徑走向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強調和平崛起,通過建設性方式參與全球事務,為構建更加公正、和諧的國際秩序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的和平崛起理念源于對自身歷史的深刻反思,強調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避免使用武力,推動國家的獨立、和平發展。這一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得到強調和踐行,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認同。
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崛起也體現在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中國通過提倡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積極推動國際事務的民主化和法治化。這種全球治理的參與不僅僅是出于自身利益,更是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中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的表現。
文明交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另一重要方面。中國通過倡導文明共享的理念,積極參與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對話與交流。通過國際文化交流平臺,中國不僅展示了自己的傳統文化,也學習借鑒了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這種開放包容的姿態有助于加強全球文明的多樣性,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尊重。
中國的文明交流也表現在對外援助和人文交流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共同發展、共享繁榮,通過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積極推動著全球文明的互相啟迪。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是國家自身的發展,更是通過同其他國家共同進步,促進了全球文明的共同繁榮。
和平崛起和文明交流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國際舞臺上的突出表現。通過倡導和平與文明的理念,中國塑造了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形象,為推動全球社會的共同發展貢獻了獨特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根基的建構上展現了獨特性,并通過和平崛起和全球文明交流兩個方面彰顯其獨特魅力。儒家、道家、佛家等傳統文化的深厚基礎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價值觀和倫理規范,為社會的和諧共存奠定了基石。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既保持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又敢于進行創新,通過科技與文化的巧妙融合,使得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和平崛起的理念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倡導和平發展、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和平崛起的承諾。在全球治理中,中國通過支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法治化的進程,為構建公正、平等的國際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
全球文明交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另一亮點。通過文明共享、對外援助和人文交流,中國不僅展示了自身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促進了各國文明的互相啟迪。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也為全球文明的多元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綜合而言,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根基、和平崛起和全球文明交流三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也需要深刻認識到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和對外交流,以促進全球社會的共同繁榮與進步。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理念對于其他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找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有益啟示。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式現代化將繼續在文化自信、和平崛起和文明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成邏輯、內在結構與世界意義[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4,26(01),18-25.
(作者單位:中共澤州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