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SOLO分類理論為基礎,探索中小學生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為中小學武術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 武術教學策略 SOLO分類理論
中小學生武術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品德修養以及綜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武術技能和認知水平上的提升,是當前中小學武術課程教學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中小學武術教學的現實困境
1.武術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導致學生武術興趣缺失。
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武術內容的設計較為固定,通常以基本功和套路為核心,且教學方法較為傳統。教師在課堂上往往采用“演示—模仿”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示范動作,再進行反復模仿訓練。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武術技能,但長期單調的重復練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此外,許多學校的武術教學仍然停留在靜態的套路訓練階段,忽略了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教學方式的單一化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夠多樣化,不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興趣點。
2.武術學習過程中缺乏即時成就感和競爭性。
體育學習中,成就感是維持學生興趣和動力的關鍵因素。武術的學習過程,尤其是武術套路的學習,注重動作的規范性和技術的穩定性,學生需要反復練習單一動作或套路才能掌握,這使得他們在短期內難以獲得明顯的進步反饋和成功體驗。學生容易感到挫折和無趣,甚至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
3.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和價值未充分展示。
武術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教育價值。然而,當前中小學的武術教學更多關注于技術層面的訓練,注重動作教學,忽視了文化教育,導致武術所蘊含的文化和道德價值未能有效傳遞給學生。
二、基于SOLO分類理論視域下武術教學的策略探究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類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學習者在認知層次上的發展,即從簡單的認知到復雜的認知,能夠測量和分析學生在不同層次上的學習成果,從而幫助教育者更全面地了解學習過程。基于此,SOLO分類理論可以為中小學武術教學提供一種有益的框架,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和調整武術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1.預結構層次階段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預結構層次階段,學生對武術和該水平階段的教學內容的了解較為有限。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武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動作技術,引導學生構建對武術的整體印象。視覺展示對于預結構層次的學生非常重要。教師可通過示范動作演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武術動作和套路演練,幫助學生形成對武術基本技能的初步認識,提升學生對武術的興趣。而后,教師再通過簡單的練習,幫助學生逐步熟悉武術基本動作,例如,基本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及動作組合。此外,教師還可幫助學生制訂簡單的學習目標,例如,掌握某一動作或動作組合,明確學習的方向。同時,教師可在該層次營造鼓勵、啟發、引導的教學環境,運用正向反饋的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逐步進入“武術的世界”。
2.單一結構層次階段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單一結構層次階段,學生初步了解了武術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具備了武術基礎學習的基本能力。處于單一結構層次的學生需要進行反復的訓練和練習,以鞏固他們的技能。
教師可以通過重點強化武術技術和動作,包括武術動作的規格、節奏和易犯錯誤等,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反饋,幫助其不斷改進技術動作,提高武術套路演練水平。教師還可通過設計各種武術練習,包括合作練習、模擬比賽、重復演練等特定方式,在培養團隊合作的同時,不斷挑戰學生的武術動作水平。此外,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表演和小組比賽的方式展示學習效果,提振學生學習的信心。如此教學可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武術動作技術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3.多結構層次階段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多結構層次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武術技能和理論知識,具備了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理解復雜的武術動作技能、演練水平和武術理論知識的能力。
教師通過教授和設計更為復雜的武術動作和組合,嘗試性地普及武術動作技擊原理,提高學生的武術動作演練水平,發展學生武術動作的多樣性。教師可開展武術理論教育教學,引導學生探討武術文化內涵,如武德、不同拳種的風格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武術的本質,鼓勵學生進行武術動作創新,培養學生對武術深入思考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和開展武術表演、技擊場景演練和武術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幫助學生制訂短期和長期的武術學習目標,如參加段位晉級、各類各級比賽、學習新的拳種等,促進不同水平之間學生的交流,使之保持武術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在該結構層次中,教師作為鼓勵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在武術學習中不斷成長和發展。
4.關聯結構層次階段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關聯結構層次階段,學生在武術課堂中獲得了相對豐富的武術知識和武術技能,能夠理解武術動作的含義和文化元素,并形成復雜的武術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能夠完成不同風格的武術套路的學習和演練。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針對學生個體水平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和指導,針對學生自身的條件和能力,指導學生選擇符合自身水平的武術套路進行強化練習,如長拳類、太極拳類、南拳類、傳統拳械等。教師還可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編排武術套路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武術集體項目的創編,如編排集體拳或器械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演出,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此外,教師可鼓勵本階段的學生參與校園武術社團或課余武術訓練隊的助教工作,參與指導低層次學生的武術學習與訓練,通過教學相長的方式深化學生運動技能。總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武術項目技能提升方面不斷進取,培養該層次學生的領導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奠定基礎。
5.擴展抽象結構層次階段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擴展抽象結構層次階段的學生擁有了廣泛的武術知識和技能水平,對武術有了深層的理解,能夠理解涵蓋運動技術、文化、哲學等多學科的武術的復雜性。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在強化訓練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一對一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并提供精準的反饋,引導學生及時地進行反思和自我評估,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提高武術運動技術的水平;鼓勵學生參與個人或團隊項目的武術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和深度思考能力;為學生搭建平臺,以方便他們討論武術相關理論,如武德、不同武術流派的思想,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武術主題進行思考和研究,進而形成學生自身的武術特點和風格。
參考文獻:
[1]柴廣新,孫有平.指向武術核心素養的中小學武術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4):87-92.
[2]王海迪,胡精超.“雙減”政策下“武術進校園”研究[J].武術研究,2022,7(09):51-53.
[3]楊偉東,劇愛玲.SOLO分類評價法的運用及教學啟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8):66-68.
[4]趙成慶.我國中小學武術選項課教學現實困惑與優化路徑研究[J].武術研究,2021,6(05):86-88.
信息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開放課題“基于SOLO分類理論指導下的武術健身長拳評價探索”(課題編號:KCA2022141);三明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基于‘G-U-S’協同育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2211033)的研究成果。
編后記
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空間,進行有效教學,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專輯的幾篇文章立足實踐,探索了多元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