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晨茜
摘要:隨著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小學美術課程進一步受到關注和重視。它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轉型與升級,成為廣大美術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先分析了新課標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隨后從不同的層面出發探討了新課標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改革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能夠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表達美、創造美,更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五育”融合并舉以及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重任。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致使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不高,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實施個性化教學,充分展示出美術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和成長。
1? ?新課標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媒介
美術教學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美術知識,讓學生認識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繪畫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繪畫、鑒賞的同時,充分地認識美、欣賞美,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增強情感體驗,拓寬審美視野。而這些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密切相關,其體現了美術課程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不可分割性,即美術課程是培養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2美育是新時期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美術教育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實現有效的改革和轉變,才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育人功能,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自信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從而達到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實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
2? ?新課標指引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2.1優化課堂氛圍,表達感受與需求
在課堂教學中,氛圍的營造和創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其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此,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小學美術教師要注重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完善課程建設,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營造輕松、自由、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表達感受和學習的需求,自主展開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升創新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教授《黃色和藍色的畫》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色彩能夠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色彩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色彩的變化認識僅停留在表面,不能做到深入分析不同顏色所帶來的感受。為此,教師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圍繞一個話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討論: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最炎熱?如果讓你用一個顏色代表炎熱,你會選擇用什么顏色?為什么?在設計好主題后,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表述想法。有的學生說:最炎熱的肯定是夏天,我會用橙色來代表炎熱,因為正午的太陽就是刺眼的橙色。還有的學生說:我會用黃色代表炎熱,我覺得黃色比橙色更刺眼。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能夠為學生帶來新的思路。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作一幅關于暖色系的作品,體會如何用色彩表達感受。創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派出代表介紹作品創作的思路,在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
2.2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中對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信息技術能有效革新傳統板書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通過聲與形的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善于運用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設備,構建個性化的教學場景,通過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調動學生多重感官,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主動學習、積極創造。
例如,在教授《山水畫》時,課程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在前面的課程中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該類型的學習內容,但山水畫的結構特點與他們以往所學的內容有所不同,山水畫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這與西方油畫、水彩畫具有很大的差異。對此,教師可以融入中西方美術鑒賞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魅力。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幾幅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讓學生品鑒,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直觀呈現出一幅幅色彩濃重的水墨畫,將山水畫的特點展現出來。在鑒賞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講解山水畫的“三遠”法,這個過程可以使用微課來完成,將語言講解和圖片融合,詳細、分步地介紹“三遠”法。“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是幾種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高遠,就是“自山下仰山巔”,反映的是一種仰視所見的巍峨宏偉的山勢;深遠,就是“自山前而窺山后”;平遠,就是自近山而望遠山,反映的是一種平視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隨平視遠”的那種藝術效果。在技法介紹結束后,教師可以再次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幾組經典作品的圖片,讓學生鑒賞作品,并嘗試分析作品運用的技法,說一說哪些是近景表現,哪些是遠景表現,以此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
2.3欣賞身邊事物,感受生活之美
美其實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受,它基于我們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因此,為了引導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美術教師有必要從學生所熟悉的身邊事物出發展開教學。具體來說,美術教師需要有意識地觀察現實生活,發現生活中蘊藏著美的事物,包括動物、植物與人物等,并將其引入到教學中來,還原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從而將學生代入情境當中,深入體會生活中的美以及美中所蘊藏的生活現象和哲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植物寫生》時,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觀察各種植物,認識不同植物的特點,并能夠用自己的繪畫技巧展現不同植物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室外植物寫生活動。在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很多各種植物,但是學生未必能觀察植物的特點,也不懂得如何觀賞植物,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里觀察身邊的植物,用欣賞的眼光深入觀察植物的結構特點。比如,君子蘭作為最常見的植物之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君子蘭植株的特點,說一說君子蘭與一般植物有哪些不同。學生在對比觀察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君子蘭與其他植物的差異。有的學生說:君子蘭的葉片“更長”,而且飽滿;有的學生說:君子蘭葉片的顏色更加翠綠;還有的學生將君子蘭與楊樹葉片進行比較,發現君子蘭葉片沒有楊樹葉片的莖。學生完成觀察與交流后,教師再讓他們用畫筆描繪出君子蘭的結構。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如畫君子蘭葉片時要把握線條的粗細變化,通過變化來完成葉片的輪廓。另外,君子蘭植株的特點比較復雜,學生在繪畫時,需要注意不同角度下葉子的形態。教師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演示,讓學生能夠合理構建植株位置,將植株特點顯現出來。
2.4利用多樣形式,引領自由創造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廣闊的藝術空間中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美術教師需要創新并豐富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設想。具體來說,美術教師應該轉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借助小組合作、任務驅動等方式,幫助學生開動腦筋,表達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美術教師還可以組織美術大賽,設計相關主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美術知識和元素進行手工制作或者繪畫,在班級中營造出良性的競爭氛圍,切實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5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個性發展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重點在于轉變學生落后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個性化與全面化發展。這就需要美術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協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通過實踐創作來反饋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這樣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并提升其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成長,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目標。
2.6注重多元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公正、客觀的教學評價往往能夠為整個教學活動錦上添花,有利于鞏固并提升教學效果。所以,為了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美術教師要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和機制,完善并優化教學評價標準,以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認識、理解、掌握、實踐情況以及情感態度、能力發展情況為評價內容,給予學生鼓舞和激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反饋和調整,切實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科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廣大小學美術教師要直面教學的發展和變化,在創新教學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構建更為科學和完善的教學結構體系,釋放小學生的個性與潛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藝術修養,將新課標真正落實到小學美術教學的每個細節當中。
參考文獻:
[1]孫靜.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2):140-142.
[2]蘇舒.踐行新課標理念打造魅力美術課堂[J].小學生(下旬刊),2023(2):115-117.
[3]鄭筱偉.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2):64-65.
[4]茍玲玲.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提問藝術析探[J].考試周刊,2023(4):155-158.
[5]俞達.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探討[J].學苑教育,2023(2):64-66.
[6]胡義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創新研究[J].新課程,2022(4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