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日益頻繁,不同國家及地區之間的語言交際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一直是各個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其教學效果對學生未來發展以及參與國際交流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成為當前教育領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多元讀寫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多元讀寫模式
作者簡介:周冬妹,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靈璧中學。
多元讀寫模式是一種結合了語言、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模態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不僅要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語言信息,還要關注文本的視覺元素和非文本元素,包括背景知識、文化語境等。應用多元讀寫模式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將其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此,本文將探討高中英語教學中多元讀寫模式的應用。
一、創設真實的語用情境,借助課堂實踐促進讀寫能力發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主要目標是促進學生應用英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讀寫模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理解文本。如在講解一篇科普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圖表和插圖,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語境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讀寫模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寫作習慣,指導學生如何在寫作中體現跨文化視角和批判性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創設不同的語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創造力。因此,在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創設真實的語用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理解閱讀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1 “Cultural heritag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引入關于“世界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傳承與發揚”的相關成果,如“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全國巡回展覽”“埃及金字塔的虛擬仿真模型構建”“故宮建筑物一比一微縮數字化模型”等。這些資料與教材文本共同構成一個生動的讀寫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當前文化遺產發展方向是“數字圖像轉化”。在真實生動情境中,教師拋出問題“Why is it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forms of cultural heritage into digital technology? What kind of value does this have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教師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一步深化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投入這一真實的語用情境中,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文章。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一些關于文化傳承的英文文章,組織學生圍繞“現代社會背景下的特色文化遺產及保護措施”這一主題撰寫英文文章。
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這一主題的認識和看法,使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以真實語境創設展開讀寫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其參與讀寫訓練的主動性,在多樣化的課堂實踐中體驗輕松、舒適語言環境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促使其獨立思考和自由創作,進而實現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升。
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讀寫思路引導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中英語教師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通過明確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舊知識向新知識的轉化,實現復雜英語知識的簡化,以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此舉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內化與實際運用能力,進而打造高效化英語課堂。在這一過程中,英語教師需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系統性地進行課內閱讀文本內容的梳理,并分析和準確把握知識重難點,通過與舊知識的融合,構建更加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從而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多元讀寫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思路引導。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的教學中,教師以“分享交流對歷史遺跡的看法”(Share views on historic sites)為活動主題,通過聽力對話,學生了解孔廟、孔子教育思想,從而體會、思考孔子及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閱讀語篇以外國游客的視角,描寫了他們對孔子這位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偉大人物的好奇、仰慕和喜愛,并由孔子后人來介紹有關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情況,語境創設真實,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在這一主題的讀寫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需求,引導他們閱讀一些關于特定歷史文化或傳統文化的英文文章,并要求學生從所閱讀的文章中提煉關鍵信息,比如不同歷史時期的名人、不同歷史朝代的制度、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與文化風格等。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寫作思路,如“闡述歷史名人的生平”“某時代建筑的特色技藝”等,并要求學生圍繞這一思路進行寫作,如針對古代建筑的功能,包括保暖、防火、結構設計、施工技藝進行描述和總結。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教師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串聯在一起,明確寫作或語言表達的重點,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讀寫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課堂交流和互動,鍛煉學生表達以提高其讀寫水平
英語課堂有效實施閱讀和寫作教學,需要建立在較為融洽且有著較高互動性的課堂基礎上。英語教師需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當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尤其要注重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學習活動積極性的提升,借助一些問答活動和情景表演活動以及主題辯論活動,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動表達和獨立思考的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自由的交流過程當中提高對英語文本的解讀能力和自我思想的表達能力,從而充分展現出高中英語課堂讀寫教學的價值。多元讀寫模式通過多種模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這種模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同時,多元讀寫模式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包括語言知識、視覺設計、信息技術等。多元讀寫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以促進他們的課堂交流和互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Wildlife protetion”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是如何對保護野生動物進行描寫的,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課文出現的新詞匯,加強學生的詞匯積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作者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加強自身對英語知識的積累。在開展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嘗試“Make an effective poster”,介紹如何保護野生動物,向人們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教師需明確指導學生poster上需要包含的內容,并鼓勵學生將課文中的句型應用到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探討“瀕危野生動物生存現狀”等話題,或講述自己曾經閱讀的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寫一篇關于“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或“保護某一野生動物重要性”的文章。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互動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如此學生可以在互動中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而真正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四、強調課內外讀寫訓練結合,科學拓展英語課內課外學習內容
高中英語讀寫教學若僅依靠教材中的課文,顯然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與寫作創作需求,因此,教師除注重課內讀寫能力訓練之外,還要強調課內外讀寫訓練的結合,從多方面開展多元讀寫教學活動,精心為學生挑選不同類型和主題的課外文章。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英語詞匯語句,還可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夠為學生進行英語寫作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因此,在實際開展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應關注課堂教學,也應將課外學習資源引入課堂。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5 “Music”的閱讀文本“Ludwig van Beethoven”,介紹了世界著名鋼琴家、音樂家貝多芬,為學生創作文章提供基本資料。但是,教材中平白樸實的人物介紹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也無法為學生撰寫關于音樂家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素材,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無內容可寫”,影響學生的讀寫訓練效果。因此,教師根據“Ludwig van Beethoven”這一文本引入課外讀寫素材,包括貝多芬的代表作、貝多芬對后世鋼琴演奏風格的影響、同時期其他音樂家與鋼琴家的貢獻。這些素材均以英文文本、圖片的形式出現,可以拓寬學生的讀寫視野,讓學生在閱讀這些文本的過程中從更多角度了解貝多芬,從而激發對貝多芬的探索欲,產生“表達對貝多芬的敬佩之情”的強烈意愿,促使學生在閱讀之后主動提出寫作角度、寫作思路。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與音樂相關的文章,并將一些課外有關音樂的文章引入課堂,為學生講解不同音樂的起源,并將其作為補充性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讀寫訓練輔助素材。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讀寫訓練任務:1.請大家寫出你想要表達的對鋼琴家的情感;2.請羅列在閱讀中你提取的關鍵詞匯、語句;3.確定文章主題,按照主題與基本信息構建文章框架,確保框架具備你所撰寫的文體的特征;4.使用本單元所學的短語,并適當融入從課外文本所學的短語,補充框架的各個部分,使文章結構更加細致;5.按照你的設計,繼續填充骨架,使前后文句銜接自然,從而形成一篇結構完整、語言流暢的文章。
如此,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廣泛閱讀課內外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個人見解,產生書面表達欲望。學生在廣泛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提取新詞匯與語句,并且在后續讀寫訓練中將其融入自己的文章。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書面寫作與邏輯表達能力。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顯而易見。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選擇一些與國內外音樂文化相關的英文文章進行拓展閱讀。在寫作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內閱讀材料進行寫作訓練。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選擇一些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寫作拓展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課內外結合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真正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讀寫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尤其是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對英語教材和課外資源的利用率。教師可以借助真實語用情境創設、明確課堂主體和目標、增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語用交流互動、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寫作訓練拓展等多種方法,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英語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以及創造創新思維。為了更好地應用多元讀寫模式,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掌握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提升其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自主創新的意識及習慣,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解舒月,陳雪.基于輸入輸出理論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4(16):171-173,183.
[2]魏娥花.以讀促寫助力高中英語寫作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科教導刊,2024(17):129-131.
[3]李春平.多元讀寫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科學論壇,2021(8):75-77.
[4]楊云,史惠中.主題語境下的高中英語多元讀寫活動設計[J].教育視界,2020(12):68-71.
[5]吳曉楠,吳玲娟.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南方論刊,202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