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小麗
[摘要] 新時代,學校教育需要家校合力,需要創新家校協同的育人模式,童玩俱樂部由此應運而生。童玩俱樂部利用自身優勢、獨特性,針對兒童發展的不同需求,創建了“童玩”的三種類型。本文從童玩俱樂部的功用、內容、類型等方面闡述其具體操作要領,并剖析案例呈現童玩俱樂部的現實意義。通過家校共育,將童玩俱樂部打造成兒童的精神家園,使他們獲得別樣的幸福童年,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童玩俱樂部;獨特性;功用;類型
一、童玩俱樂部的意蘊
202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可見,創新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創建協同育人共同體,是新時代賦予的新課題。
童玩,是一種基于兒童立場的快樂活動方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兒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啟智、固本,玩出思維,玩出個性,在玩中享受快樂美好的童年生活。俱樂部是一種具有某種相同興趣的人進行社會交際、文化娛樂等活動的團體和場所,俱樂部的成員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自主參加。以俱樂部的形式組建童玩活動,讓兒童利用周末的時間,在固定的社交圈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社會實踐和群體活動,實現“減負豐學”,獲得別樣的精彩生活。蘊含童玩精神的俱樂部,就可稱之為“童玩俱樂部”。
二、童玩俱樂部的功用
(一)童玩俱樂部的獨特性
童玩俱樂部的優勢、獨特之處,在于它改變了學生原有的家庭學習狀態、周末生活狀態,引導家長、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從原先僅關注學業成績、基礎知識、必備能力,轉向同時關注閑暇生活、興趣愛好,重視兒童交往能力的培養,通過俱樂部活動最終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具體的活動特點如下:
1.學習形式:從個體獨學到群體共學。兒童現有的學習方式以個體學習、獨立學習為主,形式比較單一。童玩俱樂部積極倡導群體學習、合作學習,開展的各項活動對學生將來立足社會、全面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2.學習內容:從知識輔導到特長培養。從學習的內容來看,以往的學習更多重視知識性傳授、學科知識輔導,對于兒童的興趣愛好、特長培養則相對不夠。童玩俱樂部關注兒童的課后閑暇生活,重視特長培養,這恰恰是兒童身心健康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學習特點:從靜態學習到綜合實踐。從學習特點來看,兒童以往的學習以靜態為主,活動場地更多局限在學校或家庭,學習的時空受到限制,那些趨向實踐與體驗,具有多樣化、綜合性特征的活動并不多。童玩俱樂部重在引導兒童走向更廣闊的大自然、社會,促進兒童進一步充實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方式。
(二)童玩俱樂部的功用
1.創生“減負豐學”的新樣態。童玩俱樂部活動的開展,創生了“減負豐學”的三種樣態,分別是常規俱樂部——指向“朋輩活動”“共情體驗”的群體學習,專題俱樂部——指向“互助活動”“興趣特長”的揚長學習,主題俱樂部——指向“實踐活動”“學力貫通”的綜合學習。三種學習樣態旨在充實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方式,聚焦兒童必備能力的培養,關注兒童閑暇生活的調劑、興趣愛好的養成,培養兒童的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讓兒童獲得更為廣闊的生活視野,讓兒童體驗別樣的學習經歷,最終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2.規劃精彩的周末生活。童玩俱樂部以豐富多樣的群體學習、揚長學習、綜合學習吸引兒童,讓兒童的周末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兒童在俱樂部活動的引領下,學會對家庭生活進行時間管理,將運動、家務、閱讀、學習等融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會規劃周末生活,張弛有度,享受童年時光帶來的快樂。同時,在俱樂部相對穩定的社交圈里,讓兒童有更多的時間回歸自然、融入社會,獲得生活的幸福能量。
3.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童玩俱樂部給親子活動創設出一系列的場景,讓父母與兒童在俱樂部組織的活動中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同時,在與其他兒童父母的互動交流中,更加理性地看待家庭教育,樹立科學育兒的觀念,獲得更多育兒的策略、方法,實現俱樂部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與最大化。父母在享受快樂親子時光的同時,陪伴兒童成長,激發兒童潛能,獲得教育兒童、修煉自我的教育真諦。
4.擁有歸屬感的精神家園。童玩俱樂部活動使團隊之間的凝聚力增強,讓兒童在活動中產生強烈的集體歸屬感。兒童存在感、成功感、價值感也在各類俱樂部活動中不斷形成,獲得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形成團隊觀念,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家校共育得以實現。在教師引領、家長主導、兒童參與中,童玩俱樂部成為兒童的另一個精神家園。
三、童玩俱樂部的類型
童玩俱樂部倡導家校協同、家校共育,通過學校教師引領、家庭父母主導、兒童主動參與,幫助兒童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社交圈子。兒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啟智、固本,玩出思維,玩出個性,在玩中享受快樂美好的童年生活。它通過快樂的活動方式及科學的育兒理念,拓展家校協同的周末育人實踐模式,打造兒童的精神家園,讓更多兒童受益。
結合不同的內容定位,可將童玩俱樂部分為常規俱樂部、專題俱樂部、主題俱樂部。
1.常規俱樂部。常規俱樂部是指俱樂部以“朋輩活動”的形式開展群體學習。按照心理學共情理論,在相對固定的團體中利用同伴力量相互影響。常規俱樂部建立內部自主分享機制,關注兒童日常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促進兒童基礎知識的學習、必備能力的提升,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終受益一生。
2.專題俱樂部。專題俱樂部是指圍繞兒童感興趣的項目來組建某一專題小組,如打球、編程、紙工、陶泥等小組,在相對靈活的團體中將兒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項目進一步練習、鞏固、提升。專題俱樂部建立日?;顒訖C制,通過揚長學習,讓兒童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充實閑暇生活,培養積極的心態,從而更加樂觀、開朗地面對每一天。
3.主題俱樂部。主題俱樂部是指通過開展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運用社會考察、場館教育、公益服務、設計制作等多種學習方式,將兒童已有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做好課內外的銜接,讓兒童更好地了解自然,融入社會。主題俱樂部一般圍繞重大節日、學校主題教育等開展計劃性活動,如圍繞冬奧會、軍訓等開展活動,每學期組織1-2次。通過綜合學習,逐步提升兒童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整體認識,培育價值體認、責任擔當等方面的素養。
依托童玩俱樂部開展課后育人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心自由和全面發展。從學習內容上說,實踐活動涵蓋運動、勞動、生活、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讓學生擁有更廣泛的活動領域。從學習方式上說,運用多種活動方式,如社會考察、設計制作、場館教育、公益服務等,充分調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走向社會的積極性。從學習資源上說,充分調動多種教育資源,利用好學校、家庭、社區,以及其他更廣泛的資源,讓學生的實踐走向戶外,走向社會,走向更廣闊的大自然。總之,童玩俱樂部以其自身的獨特性,從不同的內容需求出發,聚合學校、家庭之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童玩俱樂部的案例
(一)常規俱樂部:倡導“朋輩活動”“共情體驗”的群體學習
1.組建方式。常規俱樂部是指以家庭居住地為參考,按一定人數分組,每組5-6名成員,人員穩定,人人參與到俱樂部的活動中去。每個俱樂部有專人負責,建立常規分享機制,具體內容由小組成員共同商討,形式以線上分享、線下互動為主。除此以外,俱樂部還有相應的名稱、口號、圖案標記等。
2.活動內容。常規俱樂部重在通過群體學習,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堅持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常規俱樂部的每周分享制度分為必選項和自選項。必選項關注日常的閱讀、運動、生活、勞動等方面,以主動分享為主,內容由成員商討確定,旨在帶動俱樂部伙伴一起進步。自選項是指俱樂部組織的線下活動,如徒步、爬山、觀影等,堅持自愿原則,體現了俱樂部活動的選擇性、靈活性。通過開展群體學習,同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實施案例。以507班為例,班級30名學生分組成立了5個俱樂部,每個俱樂部推選了負責人,制作活動條幅,還設計了俱樂部的圖案標記。俱樂部小組以運動、閱讀、勞動作為必選項目,堅持線上主動分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開展豐富的線下活動,如結伴運動、開展草坪帳篷會、觀看紀錄片這樣的自選項目。常規俱樂部既給兒童提供了固定的社交活動,又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給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專題俱樂部:倡導“互助活動”“興趣特長”的揚長學習
1.組建方式。專題俱樂部以兒童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帶頭組建的家長成為俱樂部的負責人,發起倡議,召集具有相同意愿的家庭主動加入,每1-2周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形式以線下活動為主,重視現場互助學習,旨在激發興趣,培養特長。
2.活動內容。專題俱樂部重在開展“互助活動”進行揚長學習。俱樂部堅持有計劃地開展活動,主題明確,由負責人發布活動公告,明確活動的時間、地點、注意事項等,并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做好跟進指導。參與俱樂部的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在分享交流中開闊自身視野。
3.實施案例。以206班“紅船少年跑團”為例,最初由班級一位喜歡運動的爸爸提議,班級喜歡跑步的學生加入其中。俱樂部建立之后,每周通過微信群告知周末跑步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公園晨跑吸引了其他班級的學生加入其中,在學校、區域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在揚長學習中,俱樂部成員掌握了運動的方法、技巧。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專題俱樂部,比如羽毛球俱樂部成員定期相約去打球;又如媽媽繪本館,家中藏書較多的“媽媽志愿者”會邀請孩子來家里閱讀繪本,分享快樂。
(三)主題俱樂部:倡導“實踐活動”“學力貫通”的綜合學習
1.組織方式。主題俱樂部是指圍繞本學期活動主題開展集體性綜合學習,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期初列入計劃,家校共同策劃,提前告知,全員參與。形式以線下集體性學習為主,強調現場參與感。在實施中,俱樂部有具體活動負責人,家長、教師參與其中。
2.活動內容。主題俱樂部通過開展主題綜合學習,引導兒童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等美好情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很好地彌補了校內教育的不足。活動策劃時,教師和家長圍繞學校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的實際進行商討,讓兒童關注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步伐。班級家委、班主任會根據學期活動要求提前做好部署,以保障俱樂部活動計劃的順利實施。
3.實施案例。以學校五年級為例,本學期要舉行為期一周的“少年軍校”課程,在此基礎上各班策劃主題綜合學習。各班百花齊放,有501班的國防科普文化館之旅、504班的烏鎮軍事全能營、507班的“日耀東方”紅色展館研學等。同時,還邀請退伍軍人為學生帶來“軍隊知識”專題講堂,開展軍歌學唱、軍報制作等綜合學習。兒童在綜合學習中,獲得了更為全面、立體的主題知識,實現了“學力貫通”,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獲得了寶貴的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