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包含了中華民族長時間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民族元素。民間文學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區的眾多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語言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將民間文學資源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吸引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關注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通過將文學作品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長此以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關鍵詞】民間文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是學生作文寫字的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依托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不斷拓展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更好地豐富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民間文學是人民群眾經過長期歷史實踐和總結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文學表達形式,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通過更好地融入民間文學,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夠引導小學生繼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民間文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全面的探討,并注重做好文學作品的有效篩選,制訂完善的融合方案,以此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民間文學的特征
民間文學是指源于民間傳統和生活經驗,以口頭傳承為主要形式的文學作品。民間文學大多是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流傳下來的,代代相傳,沒有寫作和出版的規范過程。這種傳統造就了民間文學中的口述風格、朗誦技巧和修辭形式。內容豐富多樣,常根植于不同地區、不同社群中的生活和文化傳統,呈現出地域性和風土人情的特色。不同地方的民間文學作品反映了各地獨特的歷史、民俗和價值觀。民間文學作品常常是集體創作的結果,不僅由個別作家創作,還包括普通民眾的貢獻和參與。民間文學作品通過群體性的傳承和演繹,反映了群體智慧和共同記憶。很多作品緊密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講述人們的困境、歡樂、夢想等,反映社會中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存狀態。它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德觀念和社會道德規范。同時在多數的民間文學中很多作品中都是以詩歌形式表現的,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押韻規律。一些作品被演唱成歌曲,具有濃厚的音樂性。從語言特征來看,民間文學常以溫情和幽默為特色,通過幽默的方式、夸張的描繪和詼諧的對白描述生活瑣事,以達到娛樂和諷刺的效果。
二、民間文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
(一)豐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增強情感體驗
民間文學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融入語文課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通過學習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歌謠等作品,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文學藝術形式,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課堂教學中引入民間文學作品還可以豐富教材內容,增加多樣性的文本類型。與傳統的文言文和現代文學相比,民間文學往往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閱讀興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民間文學作品常以情感為核心,通過描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等來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在語文課堂上,學生能通過閱讀和欣賞民間文學作品,深入體驗其中的情感,并逐漸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另外,民間文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和智慧。學生通過學習民間故事和寓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節和道德訓誡,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品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二)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認同感
民間文學作為源自民間傳統和生活經驗的文學形式,常常以樸實、鮮活、生動的方式展現了人們的生活和情感。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學習民間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接觸到獨具特色的文學藝術形式,如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民間歌謠等。這些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智慧和想象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同時,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課堂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自己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了解。在學習民間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觀念,增強對自己文化身份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同時,通過比較不同地區和民族的民間文學作品,學生還能夠拓寬視野,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的多樣性。另外,民間文學作品常常以簡潔、生動的方式表達人物形象、情節和道德故事,更易于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學習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作品,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的文學形式和情節,鍛煉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并激發他們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好奇心。再加上民間文學是集體創作和傳承的產物,學習和欣賞民間文學作品可以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通過共同閱讀、解讀和討論民間文學作品,學生能夠分享彼此對作品的見解和感受,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識。這種合作與交流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將民間文學融入小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注重加強民間文學教學資源的篩選
教師在篩選民間文學教學資源之前,要明確課程目標和教學重點,明確要教授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及期望達到的學習成果。這將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篩選民間文學作品,選取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資源。此外,評估民間文學教學資源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據資源的內容、作者的權威性,以及其在學術界的認可度等方面評估資源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資源的適用性,即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等。在篩選民間文學教學資源時,要考慮文化的適應性和多樣性。教師要選擇能夠代表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區的民間文學作品,使學生能夠領略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同時,教師要注意資源是否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共鳴,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資源選擇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做好教學資源的整合統籌,民間文學教學資源可以整合傳統與現代的元素,使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時代背景。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現代意義和現代主題的民間文學作品,或者通過現代的呈現形式(如繪本、音頻等)來介紹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借助專業機構和學者的支持,獲取更多專業的民間文學教學資源。教師通過參考學術界的推薦書目、文化機構的出版物或網站,以及專業教材和研究資料,選擇有權威性和可信度的資源。
(二)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布置課堂環境、使用道具、設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一個仿真的民間文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民間故事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類似故事中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故事背景和氛圍。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扮演故事或民間傳說中的不同角色,通過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過互動和表演,學生能夠更好地體味故事中的沖突、情感和價值觀念。當學生學習完相關的民間文學之后,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運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分享自己對民間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情感表達,借助語言交流深入體驗民間文學的魅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模擬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驗民間文學中的活動和場景。例如,學習民間歌謠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唱歌比賽或合唱演出;學習傳統舞蹈或戲曲時,可以進行基本動作和表演的訓練。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文化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在課堂教學中邀請民間藝術家進行講座或表演,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組織學生前往與民間文學相關的文化遺址,如傳統村落、歷史建筑或宗教寺廟等。在導覽員的帶領下,學生可以了解當地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感受文化遺址所蘊含的歷史和傳統。教師安排學生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傳統手工藝制作、民間音樂舞蹈表演等。學生可以親眼目睹民間藝術家的表演和創作過程,深入了解他們的技藝和精神,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師組織專題講座或表演,邀請民間藝術家來校園與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和作品。藝術家可以解讀民間文學作品,講述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創作背后的故事。學生可以與藝術家進行交流互動,深入感受民間文學的獨特魅力。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親身參與民間文學相關的活動,如學習制作民間手工藝品、嘗試民間舞蹈或傳統樂器演奏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民間文學的文化傳承和生活情境。在以上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和思考,發掘其中的文化和藝術元素。通過實踐和旁聽,學生可以收獲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民間文學的認識。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他們對民間文學的情感體驗和文化認同感。
(四)鼓勵創意表達
將學生所學的民間文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文學創作中是一種很好地提高學生創造力和創作能力的方式。在學習相應的民間文學作品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民間文學作品,了解其中的元素和題材特點。教師幫助他們發現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歌謠等的共同特征,并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鼓勵學生嘗試改編和再創作民間文學作品。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傳說進行改編,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節,以產生獨特的作品。寫作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運用民間文學知識創作自己的故事、詩歌或小品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寫作題目,讓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所學的民間文學元素進行創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分享與欣賞活動,讓他們有機會互相欣賞和交流自己的創作。學生可以分享自己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也能夠借此機會從其他同學的創作中汲取靈感和思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民間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民間文學、識別和利用民間文學,要結合教學相關主題進行關聯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能更深層次地體會民間文學的魅力,并借助民間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雙梅.《民間文學》課程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民俗文化素養為中心[J].語文學刊,2016(3):156-157.
[2]初瀅瀅.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文學教育,2016(7):78-79.
[3]毛慧媛.不妨把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J].學語文,20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