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是指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和減少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補課。這一政策的實施,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南音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如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保證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是當前音樂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將探討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雙減”;南音;校本課程
一、南音校本課程的特點與價值
(一)特點
南音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音樂由指、譜、曲三部分構成,包含演唱、樂器演奏,音樂風格古樸典雅,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民族音樂的根”。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面臨受眾少,南音逐漸陷入發展困境、傳承難等諸多嚴峻問題。因此,開展南音校本課程對傳承和弘揚南音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南音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詁,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辦學思想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其任務和目標在于充分尊重和滿足學校師生的獨特需求,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通過進行南音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現有校本課程的不足,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推動本土音樂弘揚和傳承。
(二)價值
從學科素養的角度來看,南音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情感體驗、自主發展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南音為載體,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和欣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南音校本課程不僅有助于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資源。
南音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南音校本課程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加強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南音校本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目前,南音校本課程在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現狀
一是教學資源不足。由于南音的受眾較少,因此相關的教材、教具及教師都相對缺乏。許多學校在開設南音課程時,往往只能依靠少數幾位熱愛南音的教師或南音老藝人、南音傳承人及專業的南音團進行教學,但是老藝人的教學方式不一定適合青年學生,專業院團由于業務繁忙也無法專注教學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教師可能只是專業好但是教學沒有規范的方式。此外,現有的南音教材也相對較少,且大多數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傳統,缺乏創新和趣味性。
二是教學方法單一保守。目前,南音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傳統的“師徒制”,即由一位教師教授多位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保證南音的傳統性,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此外,一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實踐操作的訓練。
三是教學內容過于保守,一些學校的南音課程過于注重傳統的南音曲目,忽視了南音的創新和發展。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也影響了南音的傳播和發展。例如,一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只教授傳統的南音曲目,忽視了現代南音的創作和演繹。
(二)存在問題
一是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目前,南音的教學評價主要依賴于教師的主觀評價,缺乏客觀、科學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這不利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準確評估,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一些學校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主要依賴于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二是社會認知度低。雖然南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在社會上的認知度相對較低。許多人對南音的了解僅限于其表面的旋律和節奏,對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知之甚少。這不僅影響了南音的傳播和發展,也影響了學生對南音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策略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針對以上現狀及問題,本文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一)關注主體教學方式
首先可以從家校層面、教師層面、學生層面三個方面開展。
一是家校層面。南音校本課程在實施的學校層面,需要有明確的課程開發和實施方案。首先,學校應把南音列為校本選修課中的必選課程,依托南音傳承人或南音樂團,開發校本教材。課程可以章節體編寫,按專題分建議分為五章,另加附錄,每章學習內容為1~2學時,課程總規模控制在10~15課時左右。其中涵蓋南音的特點、南音的歷史、曲目學唱、樂器介紹、曲目介紹及南音與閩南文化等內容。其次,學校可以在中小學開展“生生唱南音”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會唱一首以上的南音。此外,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加強學生對南音藝術的理解,學校還可以組織南音相關的家校活動,如音樂會、比賽等。南音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家校合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層面。家長和學校需要緊密合作,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并受益于這一特色課程。以下是一些建議。
(1)學校做好定期與家長溝通,讓學生了解南音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學習的價值。這有助于家長理解課程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2)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孩子一起練習南音,如唱、彈、跳等,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興趣。
(3)學校可以組織南音相關的家校活動,如音樂會、比賽等,讓家長親身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果和樂趣。
二是教師層面。在南音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師層面,首先,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和掌握南音的歷史、特點及樂器介紹、曲目介紹等知識,以便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南音演唱和表演能力,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示范和指導。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善于巧妙利用引導式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南音的藝術魅力。例如,在琵琶的伴奏下,教師示范,學生逐字逐句學唱,教師進行歌曲情感處理解析。此外,教師還需要提前備好課,準備好相關樂器,加強自身的示范及指導,為上好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不斷調整、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通過科學的評詁,充分發揮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以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耐心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還需要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以提高師生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有助于傳承和保護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是學生層面。南音校本課程在學生層面的實施,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南音的學習和實踐,通過小組合作、項目研究等方式,提質增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學習態度。學生需要對南音藝術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積極參與學習,提質增效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應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
(2)學習內容。學生需要掌握南音的基本知識,如歷史、特點及樂器介紹、曲目介紹等。此外,學生還需要通過學唱南音曲目,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欣賞能力。
(3)學習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聽、看、模仿等多種方式學習南音。如可以觀看南音表演,聽教師講解南音的知識,然后自己嘗試模仿和練習。
(4)學習評價。學生需要定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制訂改進計劃。
(5)學習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各種與南音相關的學習活動,如元旦文藝匯演、南音合唱比賽、南音夏令營、曲藝比賽等,讓學生有機會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
(二)強化課程教學方法
一是制訂課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明確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既要注重學生的藝術技能培養,也要關注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學習和掌握南音知識與技能。
二是創設情境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南音的特點,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南音。如通過講解南音的歷史背景、欣賞經典南音作品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南音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是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示范、實踐、討論等,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網絡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四是加強課堂互動。南音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形式,因此,教師應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南音知識和技能。應注重課堂互動,比如,在南音樂器學習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樂器演奏,學習過程中多提問、發表觀點、展示才藝等。通過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五是開展跨學科教學。南音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與歷史、地理、文學等多個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將南音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南音校本課程的教學應加強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建立評價機制,以提高教學效果。南音校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因此,南音校本課程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傅國才.秉承傳統 生生不息:“南音”校本課程開發初探[J].中小學電教:下,2007(12):33.
[2]陳夢菲.基于學科素養的中學南音校本課程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19.
[3]逄格偉.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30):85-86.
[4]吳寶雅.南音走進課堂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8):8-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2023年度規劃課題“基于提質增效的中小學南音校本課程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FJJKZX23-580;廈門市第九期中學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課題“基于世遺南音文化傳承的音形義統整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MZJ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