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改變過去的閱讀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正確的價值觀為重點。對單元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優化,從而形成整體性的閱讀教學體系,并且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不但促使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與創新對策,希望能為這項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單元閱讀;寫作
在創新的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單元的學習主題、核心知識點進行明確,從而制訂更加清晰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單元課文進行整合閱讀。教師再設計出大單元閱讀的活動任務,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將閱讀、寫作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發揮出良好的作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并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單元教學流于形式表面
大單元閱讀教學需要達到“以教讀帶自讀”的目的,但很多時候都流于表面和形式。比如,大單元教學將幾篇課文簡單歸納在一起,缺乏整體性,而且學生未能弄清楚其中的規律,自讀課放任自流,缺乏正確的引導。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點都是零散的、片面的,不能構建系統、有序的知識結構,更不能發揮出大單元教學的作用。
(二)閱讀和寫作互相脫節
此外,部分教師在大單元閱讀教學中,沒有結合寫作訓練。比如,閱讀過于注重文本分析,忽視了情感的表達。因此對寫作的指導不夠,無法轉化為學生的寫作素材,以及在融入寫作知識時,過于面面俱到,無法分清主次,或者蜻蜓點水、一筆帶過,未給學生提供更多訓練寫作的實踐機會,導致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貌合神離,無法起到以閱讀促寫作的作用。
(三)單元整合不合理
大單元閱讀教學需要將課文組合在一起,從而達到遷移和鞏固的目的,并起到提高閱讀效率、內化情感、大單元閱讀教學的作用。但很多時候,教師所開展的單元課文教學并不合理,只能從人文情感方面進行整合、遷移。單元課文的組合缺乏邏輯性,弱化了互相之間的聯系,且沒有層級遞增關系,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循序漸進地開展。
(四)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但一些教師沒有注重這一點,在對課文進行整合講解時,忽視了學生內在潛力和邏輯思維的激發。更不能有意識地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導致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并未得到提升,不能發揮出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作用。
二、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創新對策
(一)制訂明確的閱讀學習目標
為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要針對每個單元的課文內容,制訂出明確的閱讀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整個單元的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統編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內容時,這單元的課文包括《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外國詩兩首》。教師要對閱讀目標進行明確——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對人生、社會進行思考。這些課文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其中有散文也有詩歌,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這些課文時累積生字詞,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找出課文的異同點。再進一步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對事物進行觀察,并且能聯想到類似的事。借物抒情的寫作方式可以讓學生思考是否有閱讀過的其他文學作品,從而促使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溫習,鏈接新知識。最后,試著采用這樣的寫作方式,寫一篇文章。因此,通過制訂明確的閱讀目標,將一個單元的閱讀內容串聯起來,開展更加豐富的單元閱讀教學,可提高學生閱讀和學習效率。
(二)重新整合單元課文的內容
語文教師要對單元的課文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重點,對教學內容、形式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進行把控。比如,在學習統編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內容時,要針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的人》《論語》的情感特點進行把握。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以啟迪為主,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受到了熏陶。《論語》則啟迪學生回顧自己的啟蒙經歷,從而在情感方面和作者產生共鳴。而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安妮沙利文老師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學生對課文情感表達進行感悟后,教師要對單元人物進行整合,組織一場“人物訪談”,學生自由選擇魯迅、孔子,進行角色扮演,開展有趣的訪談活動,這樣便能拉近學生和單元課文之間的距離。為了促使學生了解這幾篇課文的啟蒙作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找到“啟蒙之光”,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分析出單元課文的共性特點
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教師要根據這樣的主題對整體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探討共性內容和個性內容,發現課文的差異性、共性。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形成語文綜合素養。比如,在學習統編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的內容時,教師要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感恩和誠信”,來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活動。教師先讓學生對這幾篇課文進行閱讀,掌握課文大意;再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課文的關鍵語句,對作者創作思路進行分析。《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教師要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了解作者的意圖。《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則要讓學生理解作者對母親深厚的情感,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读蟹颉ね袪査固愤@篇課文要找出其中描寫人物的修辭手法。再以整個單元作為整體,分析這幾篇課文的異同點,找出在寫作和情感表達方面的差異。在后面的寫作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寫一篇傳記,并在班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將本單元的主題“人無信而不立”進行升華。
(四)挖掘單元閱讀內容的主題
初中語文單元整合閱讀并非簡單地對幾篇文章進行集結,以及探討共性,進行表面解讀,而是針對共同的主題或議題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使學生在拓展思維和眼界的同時,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九年級下第二單元的內容時,其中包括了《孔乙己》《變色龍》《溜索》《蒲柳人家》這幾篇課文。為了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教師可將“表現人物特點”作為單元的中心議題。教師先讓學生對這些課文進行大致閱讀,并根據自己閱讀后產生的印象,畫出每篇課文中所描寫的主人公或者作者,或者以描寫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再通過跳讀模式,對精彩片段進行跳讀,對人物特點描寫進行討論,討論內容包括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外形特點,將把閱讀所得分享出來,思考作者著重通過人物的什么特點來刻畫人物形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了每一種刻畫模式的作用,并讓學生任選一種方法去描述自己身邊的人。主題進行探討的閱讀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也拓展了他們的眼界。
(五)創設基于情境的閱讀任務
在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基于情境的閱讀任務,促使學生在借鑒文本的基礎上,嘗試完成寫作方面的任務,從而形成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為后面的閱讀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統編版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內容時,針對《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這兩篇說明文,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借鑒,試著寫簡單的說明文。并融合以下閱讀和寫作任務來寫作說明文:第一,通過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對這幾篇說明文的特點進行把握;第二,了解說明文語言的原則——多樣性、合理性;第三,思考有哪些建筑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幾篇說明文進行模仿,以小導游的身份對建筑進行介紹;第四,進行評價,在班上進行交流和展示,評選最有創意小導游、最佳小導游;第五,最后再讓他們將其寫成一篇完整的說明文。這種單元情境任務,圍繞了單元的主題內容,提高了閱讀效率和效果,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設計單元語文閱讀活動
要促使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提高創新性,教師也要設計出基于單元的語文閱讀活動。既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也將單元內容串聯起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八年級下第四單元的內容時,該單元以演講為主。不但要注重訓練學生的口才,也要提高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為學生撰寫議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這幾篇課文進行閱讀,闡述聞一多先生有哪些崇高品質,以及什么是格物致知的精神,談一談這幾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教師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收集和展示視頻資料,促使學生了解演講的內容和技巧。教師再設計出如下教學活動。一是讓學生學習優秀的演講詞,比如,品讀優秀演講詞、模擬演講體會演講詞中的感情,再對他們的演講詞進行優化。二是為了激發學生演講的興趣,可將“暢談我的理想”作為主題,讓學生寫一篇演講詞。三是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再將演講的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微信群,互相進行評價,發揮出單元語文活動的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教學形勢下,語文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摒棄過去傳統的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再照本宣科。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大單元閱讀教學模式,并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優化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魯瑤.基于新課標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設計在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3(48):42-46.
[2]張連敬,董文華.大單元理念下初中小說單元教學策略分析[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9):182-184.
[3]黃忠華.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探究:以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20):106-108.
[4]石鑫佳.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求知導刊,2023(29):98-100.
[5]黎海蓮.指向核心素養落地的大單元閱讀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9):25-27.
[6]徐文揚.淺談提高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9):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