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摘? ? 要〕?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教師在開展科學課程教學時,應結合當前小學生認知習慣設定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案,實現對小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這也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基礎。新課改對小學科學教學做了嚴格要求,要求其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作為活動開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這也與當前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相吻合。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個人情況構建更為完善的科學課堂教學結構,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這也可以使學生對科學學科及科學原理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期望可以為小學科學教師今后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科學;科學素養;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6? ? 115-117
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整個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但對于科學課程而言,其在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還較為有限,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科學觀的形成。因此,應充分意識到科學學科在小學階段的重要地位,通過開展規范的、具有針對性的科學教學活動,實現對小學生科學觀的有效塑造,這也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成長打下良好基礎。科學學科在我國屬于一門新興教育學科,其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門類的知識。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學時,應注意向學生展示這一學科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更為自主地投入課程學習中,進而提升其科學綜合素養。
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往往較差,但其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也有較強的探索欲望。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及探索欲望作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切入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逐漸形成完善的科學知識體系。小學科學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趣味性的、奇怪的自然現象及生活常識,教師應該采取激發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科學學科中的關鍵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起到擴寬學生視野的作用。例如,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種存在狀態,即液態、固態及氣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水”的本質進行分析,當學生了解其本質之后,則會意識到水在不同溫度下的狀態也有所不同,從而激發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進而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在當前倡導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應注意對教學內容、方向及目標進行合理設定,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小學科學學科的主要特征體現為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科學知識,就應注意將課本上的科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連,通過這種方式拉近生活與科學理論知識的距離,這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不會產生陌生感、隔閡感。很多小學生都對科學學科有較為濃厚的興趣,這主要是由于科學學科中的部分原理及知識點可以對生活中的某些自然現象進行解釋,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想象力。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分析
(一)發揮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小學生往往對科學學科有濃厚興趣,這也是科學學科本身具備的優勢。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現對學生科學探索興趣的有效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生好奇心較強,但在過去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將開發學生好奇心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方向,而過于看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也使部分學生的科學探索欲望受到遏制,同時也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成效,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對科學學科失去興趣。教師應充分挖掘科學學科的優勢,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設定及語言組織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實現對科學現象的深入探究,從而使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中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二)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部分科學教師之所以教學成效不理想,往往與教師忽略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有直接關系。他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主觀感受,因而導致學生的課堂融入程度不高。也正因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導致其自主探究意識及能力長時間受到遏制,這也直接影響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和諧關系。因此,科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明確教學活動開展的突破口,積極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開展手腦并用實踐活動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教師在此過程中,需充分尊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觀感受,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識點時,可先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教師還可以借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的方式詳細演示磁鐵兩極的作用情況,并向學生解釋其作用原理。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詢問學生的觀點和看法,進而針對相應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可以看出,上述學習方法的應用實現了對學生科學知識學習的有效引導,同時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三)以教材中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
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科學知識點時,要想讓教學效果得到保證,就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進而與學生一同對科學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科學知識體系。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用教材中的知識點組織發明創造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這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科學創新活動主題,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設計并制作一些在生活中有實用價值的物品,并且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選出實用性、創意性及美觀性較強的作品予以適當獎勵。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黑板擦創意制作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及想象力制作一款具有實用價值的黑板擦。當教師確定上述科學制作主題之后,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大家經常會看到我和其他教師在使用黑板擦擦黑板時,往往會揚起粉筆灰,不僅污染了教室內的空氣,同時也會危害人體健康。那么,大家能否幫助我設計一款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粉筆灰的黑板擦呢?”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已經對黑板擦的設計與制作方向有了清晰認知,他們在進行黑板擦設計時,就會發揮奇想。教師應意識到學生在前期所設計出的黑板擦可能會出現實用效果較差的現象,應以鼓勵為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逐漸制作出有實用價值的黑板擦,在此過程中,也實現了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有效培養。
(四)以實踐活動作為科學課程教學的主要載體,將其貫穿課程始終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意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在教學時充分踐行這一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獲得更為真實的、富有趣味性的學習體驗,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小學生往往思維體系完善程度不高,思維模式也較為單一,因此,需要教師對他們的認知能力及認知習慣有深入了解,以此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前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科學學習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可以起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作用。教師還應該意識到,當前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較為有限,因此需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將教材上的科學知識點與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點有深入理解及記憶。教師應注意對傳統科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把實踐活動作為貫穿科學教學始終的主要載體,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中逐漸形成手腦結合的能力,從而更主動地投入科學課程學習中。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浮力”相關知識點時,由于所涉及的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存在無法掌握要點的情況,這也直接影響了教學成效。這就需要教師對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不能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解浮力的概念及原理,而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與學生一同探究相關知識點。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在怎樣的環境下可以使物體在水中漂浮起來?”這一問題的設定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同時,也使學生對浮力這一知識點的探究有了具體的方向。教師應采取實踐演示的方式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浮力產生的原因及原理有所了解,同時也加深其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可以看出,小學科學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實踐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對科學知識點有深入了解,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時,應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作為主要方向,這也與當前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相吻合,符合我國社會對于人才的具體要求,為學生今后學習及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礎。教師在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時,還需注意以當前的科學教材為主,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發掘,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要點重點。教師可將科學知識以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也要將教材上的科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融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教師還應在科學教學中對學生動手及動腦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中可以對相應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基礎。具體來說,小學科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就應注意從培養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組織開展創新活動、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將實踐活動貫穿課程始終等幾方面入手。這樣,才能使教師所設定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結構完善程度更高,同時也能夠實現對小學生科學觀的有效塑造。
參考文獻
[1]段國斌.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J].文淵(小學版),2019(11):463.
[2]林琳.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J].教育藝術,2020(12):42.
[3]李林經.漫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J].學周刊,2020(21):115-116.
[4]吳振中.小學高年級科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8(51):100-101.
[5]張玉暉.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觀察力培養的策略[J].探索科學,2020(6):141.
[6]趙高翔.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新課程導學,2018(7):94.
[7]郝吉春.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淺談科學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11):30.
[8]張繼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探討[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