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曉
摘要:在“三新”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成為當下高中語文教學新趨勢。將大單元教學作為線索,能實現教學內容之間的縱向貫穿,以任務為銜接,推動單元學習內容橫向遷移,助力學生實現預設學習目標。文章分析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價值,對“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細致論述,以期為廣大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提供借鑒,提升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質量。
關鍵詞:“三新”;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4-0085-04
“三新”指的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最新統編版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以下簡稱“新教材”)、“3+1+2”高考模式(以下簡稱“新高考”)。大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課程核心素養,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不僅能夠使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實現學習目標。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方向發生變化,逐漸由單一課時教學轉向大單元教學,如何發揮大單元教學優勢,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1]。因此,本文對“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1.體現教育內容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對人類文化的關注和尊重,強調的是人的自由、平等、尊嚴和價值。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以人文性為指導,針對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單元教學活動,凸顯教學活動的人文性,通過整合、拓展和深化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精神成長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不斷完善大單元教學內容,利用單元教學活動的人文性優勢,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繼而取得良好教學成果[2]。
2.完善學生語文知識體系
高中生已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根據要求完成不同的語文學習任務。教師要立足學情,研究適合當前階段學生的大單元任務群,依據“新課標”開展任務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建構單元知識框架,還能夠完善語文知識體系。同時,新教材為學生的單元學習指明了方向,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大單元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3.整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要著眼于新高考制度,精準把握教材價值,運用科學思維指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從整體角度提高大單元語文教學質量。要想保證大單元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從原本的任務角度出發,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優化,保證單元任務的系統性、全面性。在“三新”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探究高質量的大單元教學方法,運用情境、問題、實踐活動等教學方式,合理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整體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語文學習需求[3]。
4.明確自主學習方向
雖然新高考使學生的考試科目選擇變多,但語文仍是必選科目。教師要順應考試改革趨勢,引導學生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設置不同的任務群,教師可以為學生指明自主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在其他科目學習中,學生可以借鑒語文大單元學習方法,逐步攻克學習難點,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能指引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建構知識體系,可以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方向,繼而發揮學科育人價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1.統整語文要素,明確語文大單元教學目標
語文要素是指語文學科中基本的、核心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它包括語言基礎、閱讀理解、寫作表達、口語交際等多個方面,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提倡教師把握教學內容主線,根據單元知識結構,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新教材單元知識分布特點,著眼于新高考發展形勢,統整單元語文要素,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根據目標合理安排課時,由此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統整語文要素,根據單元內的重難點知識,科學設計教學任務,依托語文大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高效學習[4]。
以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包括《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測》《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等七篇課文。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知識分布情況,科學設計目標,為后續教學活動提供明確指導。具體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如下。(1)自主賞析《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理解作者借景象抒發的情思,感受詩境,體會偉人風采。(2)分組朗讀《紅燭》《峨日朵雪峰之測》《致云雀》,初步感受詩歌變幻多姿的意境。(3)比較閱讀《百合花》《哦,香雪》,再與《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進行比較,分析理解毛澤東、郭沫若、聞一多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革命抱負。(4)通過分析《沁園春·長沙》和《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兩首詩詞,初步感知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在大單元教學目標引導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朗誦等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掌握單元重點知識內容。此外,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時,要充分了解新教材特點以及“新課標”要求,立足學情融入適量的教學任務,將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相結合,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實現這些目標。
2.鼓勵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大單元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和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目標和需求,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以實現預設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根據新教材特點,明確大單元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任務群,包括閱讀理解、寫作練習、探究性學習、小組討論等,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大單元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詳細的大單元學習計劃,包括每天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復習和預習內容等,這能夠使學生有條不紊地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大單元學習習慣。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答疑解惑、提供學習資源或給予鼓勵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在“三新”背景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大單元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5]。
以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七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是整本書閱讀單元,新教材推薦的名著是《紅樓夢》,旨在引領學生勇攀古代小說藝術高峰,透過小說了解歷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搜索小說人物的資料,梳理小說情節,嘗試理清小說人物關系,以提升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令自己感興趣的小說內容入手,分析寫作特點,輔以對應的學習任務群,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組織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共享閱讀經驗,培養學生大單元學習習慣。
3.開展群文閱讀,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
群文閱讀是一種將一組文章作為一個整體來閱讀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助于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三新”背景下,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將單元中的文本進行有機整合,優化大單元教學結構。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單元主題,將相似單元主題的課文組合在一起形成文本群,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語言特點、表達方式等,讓群文閱讀目標與大單元教學目標相一致,合理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
以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包括《大衛·科波菲爾(節選)》《復活(節選)》《老人與海(節選)》《百年孤獨(節選)》等小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整閱讀這些小說,在建構有關單元小說共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人物故事,探尋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異域文化風貌。首先,教師可以“世界文學之林”為單元主題開展群文閱讀,導學單元中的多篇小說,介紹小說的寫作主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綜合分析這些小說的內涵,對小說進行完整閱讀,在碎片化單元學習中了解小說特點,對作者寓于小說中的真實情感進行分析和整合。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些小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撰寫大單元讀書筆記、進行人物綜述等,這些活動可不斷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發揮群文閱讀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4.提供學習支架,攻克語文大單元學習難點
學習支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的一種輔助工具,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問題、圖文、情境等多種學習支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效果。“新課標”要求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支架,立足新教材特點與新高考發展趨勢,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攻克語文大單元學習難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中思想性、文學性較高的文本,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與價值觀念[6]。
以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包括《屈原列傳》《蘇武傳》《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等古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問題驅動、情境創設、思維導圖和反思總結等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古文。首先,在學習多篇古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支架輔助學生學習:古文有哪些說理藝術?司馬遷敬佩屈原哪些精神品質?史家筆下的人物觀點和論述方式有何藝術特色?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古文背景資料,創設直觀情境,為學生提供情境支架,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文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文化、物質遺產、歷史人物和事件等,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再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圖文支架,利用思維導圖助力學生攻克語文大單元學習難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把握古今漢語差異與聯系,將自己關于文章的學習感觸以及認識融入思維導圖內容之中,與他人共同交流學習成果,營造積極的大單元學習氛圍,助力學生攻克語文大單元學習難點,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回顧該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總結學習經驗和收獲。通過反思總結,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參考。
5.合理拓展延伸,豐富語文大單元教學內容
合理拓展延伸是指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新的內容或方法,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拓展學習資源,合理延伸語文課堂教學,以此豐富大單元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拓展文本背景、相關作品、學科知識和生活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知識點和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跨學科思維能力[7]。
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包括《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古文。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結束后,以“愛國主義”為主題,選擇對應古文進行拓展延伸,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蘇武作為一位杰出的使者,代表漢朝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不為威脅和利誘所動搖,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在和平年代,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呢?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能深刻認識到愛國主義并不僅僅體現為為國捐軀或是在戰爭中保衛國家,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團結進步、社會的和諧穩定作貢獻。通過這樣的合理拓展延伸,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將古代歷史和現代社會相結合,培養歷史意識和文化素養。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拓展延伸,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學有效性,而且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8]。
6.堅持學評一體,提升語文大單元評價效果
“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目標為根本,立足“三新”教學要求,將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大單元教學的全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充分開展教學的前提下,將學業評價視為調整和改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途徑。可通過診斷性評價、融入學業評價、堅持“教、評”服務于“學”以及拓展評價維度等措施,實現學評一體目標,提高語文大單元評價效果。
其一,引入診斷性評價。通過診斷性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語文大單元學習之前的知識儲備、技能水平和學習興趣等情況,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制訂更為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在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林沖”這一人物寫簡評,根據學生的簡評給出診斷性評價,指出學生對人物形象理解的不足之處,從而實現評價多樣性。其二,融入學業評價。教師可以將學業評價融入大單元教學評價中。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祥林嫂、林沖、別里科夫”等人物的評述,在學生的學習成果基礎上進行點評,將評語、學習建議融為一體,實現大單元學習與評價同步進行。其三,堅持“教、評”服務于“學”。教學和評價應該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要將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生的大單元學習全程,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色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其四,拓展評價維度。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大單元學習點評延伸至心理、情感、社會發展等方面,改變唯分數論的評價傾向,通過評價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使其能根據教師的點評,明確學習方向,增加獲得感,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能夠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明確語文自主學習的方向。在教學中,教師要統整語文要素、明確語文大單元教學目標,鼓勵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大單元學習習慣,開展群文閱讀、優化語文大單元教學結構,提供學習支架、攻克語文大單元學習難點,合理拓展延伸、豐富語文大單元教學內容,堅持學評一體、提升語文大單元評價效果,旨在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光宗.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J].甘肅教育研究, 2021(05):32-35.
[2]蘇革.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實踐嘗試[J].中學語文,2022(33): 86-87.
[3]閆玉林.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單元教學方法[J].甘肅教育, 2022(13):109-111.
[4]王曉明.大單元任務下教與學方式探究———以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閱讀教學為例[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2,39(02):27-29.
[5]王立順.大單元教學視角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探究———以《紅樓夢》為例[J].天津教育,2022(16):89-90.
[6]陳婷.大單元視域的高中語文“精準”文本細讀[J].中學語文,2022(07):24-26.
[7]祁珍蘭.淺談群文閱讀教學對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影響[J].天津教育,2022(04):171-173.
[8]聶海軍,彭司先.系統思維觀中的大單元教學構想[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03):34-36.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School Chinese Language Large Uni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News"
Ji Hongxiao
(Bijie Experimental Senior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new", large unit teach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Using large unit teaching as a clue can achieve vertical continuity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s, connect tasks, promote horizontal transfer of unit learning content, and assist students in achieving preset learning goal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eaching valu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new". Throug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new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 teaching.
Key words: "three news";senior middleschoolChineselanguage; largeunit;teachingvalue;teaching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