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摘要】本研究以蘇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節中“照相機與眼球 視力的矯正”課時內容為基礎,在列舉與“視力缺陷形成的原因及矯正”相關試題和解析的基礎上設計表現性評價.
【關鍵詞】初中物理;表現性評價;核心素養
表現性評價是教師考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價方式.研究認為,在物理跨學科實踐表現性評價設計實踐中,教師應基于各維度核心素養編排具備表現性的任務,并為每一任務配備與之相協同的評價標準.
1 物理觀念維度表現性評價設計
表現性目標 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素養,物理觀念素養指向了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的能力、學生對學科知識的一種總體認知.
表現性任務 如圖1所示,下列光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圖,光的色散現象,可以說明太陽光是復色光.
(B)乙圖,當人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成在人眼的視網膜前方,需佩戴凸透鏡矯正
(C)丙圖,小貓叉不到魚——它看到的是魚變淺的虛像.
(D)丁圖,人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冰墩墩,冰墩墩發生的是漫反射.
解析 選項(A),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光的色散實驗能夠證明太陽光是復色光選項(A)正確;選項(B),近視眼成像于人眼視網膜的前方,為控制像成在人眼的視網膜上,在糾正的過程中應佩戴凹透鏡,選項(B)錯誤;選項(C),丙圖中的小貓將光的傳播路徑認為是沿直線傳播的,故小貓逆著折射光線看到水中的魚是虛像,選項(C)正確;選項(D),因光在冰墩墩上發生了漫反射現象所以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冰墩墩,故(D)正確.
綜上,不正確的選項為(B),答案為(B).
表現性評價
2 科學思維維度表現性評價設計
表現性目標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科學思維素養指向了學生基于物理學知識批判實際問題、作出結論的能力,該項素養是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知客觀事物的重要方式.
表現性任務 眼鏡生產廠家為提升運營收益,推出了一款個性化的眼鏡,該款眼鏡能夠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個性化的改變鏡片,如圖2(甲),一名顧客看向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見圖2(乙),對于此種情況小明應該選擇的鏡片是( )
(A)遠視眼,鏡片I. (B)遠視眼,鏡片II.
(C)近視眼,鏡片I.(D)近視眼,鏡片II.
解析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基于物理學知識“近視眼是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應佩戴凹透鏡矯正”批判題意.
由圖2(乙)可知像成在視網膜前,所以可以判定該顧客為近視眼,對于近視眼的矯正,需要佩戴凹透鏡.分析圖2(甲)的鏡片,(C)選項符合題意.
表現性評價
3 科學探究維度表現性評價設計
表現性目標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科學探究素養指學生基于某一學習任務、某一問題情境時提出假設、處理信息以及解釋結論的一種能力.
表現性任務 小強為深入了解視力矯正的基本原理,利用相關裝置開展了小實驗,實驗裝置見下圖3,在此情況下小強可見光屏成像,那么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為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縮小/等大”)的清晰像.而后小強拿出凹透鏡將其放在蠟燭與凸透鏡的中間位置,此時光屏上的像變模糊;最后,小強挪動鏡片將其 ______.
(填“靠近/遠離”)透鏡,則再一次在光屏上見到了清晰的燭焰.通過此次實驗小強明確:近視情況下看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______(填“前方/后方”).
解析 本題答案依次為縮小、遠離、前方.題目以小強所做的簡易物理實驗為主線,引出近視矯正這一中心,題中的小強經過三次的實驗操作,驗證了近視眼情況下遠處物體的像成在人眼視網膜前方這一結論.那么在本題中,學生是否能夠根據圖示所給出的實驗裝置提出假設、正確填空并詳盡解釋結論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水平.由凸透鏡成實像的原理“物距>像距”,可知第一空應填縮小;因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所以第二空應填遠離;根據小強的實驗可以得出結論在近視眼的情況下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表現性評價
4 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將物理觀念、科學思維以及科學探究三個維度素養作為表現性目標,設計了表現性任務與表現性評價.通過本文上述的理論研究得以明確,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置具備實踐性、綜合性的問題情境,并結合學生解題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物理跨學科實踐表現性評價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周文葉,毛瑋潔.表現性評價:促進素養養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05):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