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琴
摘要:閱讀是學生搜集相關信息以及了解世界、促進審美經驗與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它在學生學習語文及其他學科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開展閱讀教學,并立足“三新”提及的相關要求,優化教學活動,促進教學質量提高。鑒于此,文章主要探討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詞:三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這“三新”的進一步推進,語文課堂教學也實現了相應的變革,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與提升備受重視。因此,想要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學生則需要掌握多元的閱讀技巧,豐富知識積累,以促使其自身閱讀水平逐步提高。鑒于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于“三新”的相關內容與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積極創新與優化閱讀教學模式,以突破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1? ?“三新”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1“三新”的內涵
伴隨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而“三新”改革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既能滿足當前的教學改革要求,又落實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叭隆钡膬群瓰樾抡n標、新教材、新高考。在全新的教育視域下,新課標落實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變化,對其各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進行提升和培養,強調教師不僅應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應注重學生自身合作能力、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素養。新教材是立足于新課標相關要求而開發的教材,主要根據全新的教學理念與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編寫與組織,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新教材提倡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與實踐性,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養,從而使新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新高考又被稱作新高考制度,是對傳統高考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以有效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傳統高考主要關注學科知識的記憶和應試能力,而新高考則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新高考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1.2應遵循的原則
1.2.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僅與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有關,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要求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叭隆北尘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將學生的發展及學科素養的提升作為教學實施的重要目標,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積極開展課堂教學。針對相同的教學內容,每個教師有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生在理解與學習知識時,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在課堂上要求全部學生都按照教師的思路學習知識,這與新課標的相關要求相悖。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遵循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充分發揮熱情,從而確保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2.2遵循問題探究原則
教師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將問題當作主線,針對某個核心問題實施探究,并采取問題鏈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牢固掌握學習內容。在“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問題應與課堂教學內容密切關聯,如果問題的設計不合理,會使課堂整體教學缺乏目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巧妙創設,準確把握語言的運用技巧,并將問題作為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質疑并實施討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2.3遵循知識生成原則
“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知識生成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有效理解語文知識及其概念的形成過程。面對不同的學生,即便是理解相同的語文知識,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和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與生活經驗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知識生成意識,并立足于“三新”理念,積極還原知識的生成情境,以便于學生有效理解和重構知識結構。
1.2.4遵循整體設計原則
“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關注整體設計的意識以及大單元教學觀,并關注語文知識存在的內在關聯。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將講解的知識點放在整個語文知識體系中,通過對語文知識存在的邏輯關系的分析,進行“面”的構建,確保學生能夠站在整體角度理解某個知識點。語文教學中的大單元設計,主要是針對語文課程中的連續觀點提出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整體,開展主題教學并關注知識之間存在的關系,將知識整合起來,以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課堂活動,并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2? ?“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2.1優化課堂教學,增強閱讀動機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面對閱讀內容時往往興趣不足。面對該狀況,想要使“三新”的相關內容與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落實,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模式,準確把握學生學習與閱讀的動機,引導學生高效參與課堂閱讀。因此,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以便于學生深刻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并促進其閱讀興趣的提高。
2.2整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內容的整合是課堂教學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既要注重課內資源的科學運用,又要積極融入課外的相關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在“三新”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情境教學:第一,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情境創設主要是通過相應的情境把要講解的內容進行整合,以達到對學生語文表達與學習能力進行訓練的效果,并促使學生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就語文學科來說,它具備學程長、內容多等特征。教師需要站在教學內容以及學習要求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實施有效整合,以創設真實情境,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使其通過已經學習的知識和具體的生活經驗及語言,形成相應的文學修養。第二,引入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針對語文學科來說,涉及各種各樣的知識,如果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會對其后期的學習以及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在“三新”背景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融入多樣的學習資源,并結合課內外的各種資源,實現課程知識的有效展現。鑒于此,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前,需要對相關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基于相應的教學主題,對有關資料進行搜集,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工具,使其合理運用并進行知識整合,以提升教學效果。
2.3巧設教學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三新”背景下,針對閱讀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引導學生針對文本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度閱讀。促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經歷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對閱讀內容的深刻理解,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并結合閱讀內容,設計具有啟發性以及探究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探究,從而使學生深層次理解和掌握閱讀內容。另外,為了讓學生實現深度閱讀,在具體教學前,教師要站在學科素養、閱讀文本、學習分析的角度,巧妙地設計問題,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其通過問題進行閱讀和思考,以便學生形成獨到的見解。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觀點和想法進行探究,使學生之間的思維實現碰撞,并對自己閱讀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補充與完善。經過該教學過程,既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整個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又能把問題當作導向,讓學生通過課堂閱讀實現自主思考、互動交流,從而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2.4組織個性化教學,提升閱讀能力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加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語文水平也各不相同,即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都存在差異。面對這種情況,學生在閱讀相同材料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想要確保“三新”中與閱讀有關的內容和要求得到有效踐行,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注重轉變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組織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三新”背景下,既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又使每位教師獲得了相應的機遇。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將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當作載體,積極優化并改進自身的教學觀,結合學生的學情,組織多元化閱讀活動,從而使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肖.“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 2022(28):55-57.
[2]張美華.新課標 新理念 新教學:談“三新”為高中語文帶來的新變化[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1.
[3]王崢.“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3(18):30-32.
[4]段利萍.“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2022(20):102-103.
[5]張誠誠.立足于“三新”,優化語文教學:“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變革與實踐[J].安徽教育科研,2023(30):42-44.
基金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普通高中“三新”的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ZYLX[202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