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勇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方面都發生了變革。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將教學內容具象化呈現的教學方法,在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直觀理解、豐富教學情感體驗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文章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策略,旨在為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情境教學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高中語文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場所。但是因為傳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于重視成績,教學方法也僅以單一講解為主,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高度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有效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教師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或者模擬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如歷史背景、文化環境或者作者的生平等,使得語文學習不再只是抽象的知識傳授,而是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1.2促進理解和記憶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用法,以及課文的深層含義。例如,在學習一篇描寫戰爭的課文時,如果教師能夠創設相關的情境,學生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和情感。這樣的體驗式學習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長期記憶和深度理解。
1.3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情景模擬,如模擬對話、辯論等,鼓勵學生在類似真實的社交場景中使用語文知識。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從而提升他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在情景模擬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到語言的實際運用中。他們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同學進行對話交流,或者參與辯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語文知識來激活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回應他人的提問和質疑。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加深了他們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情景模擬,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模擬對話中,學生需要注意自己的語言選擇、用詞的準確性和流暢度,以確保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清晰地傳達給聽眾。在辯論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辯證思維和論證技巧。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饋,學生能逐漸提升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變得更加自信。此外,情景模擬還有助于學生提升書面表達能力。在模擬對話中,學生需要先寫好對話稿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語法、標點和拼寫等方面的正確性。在辯論中,學生需要準備辯論陳詞,并注意語言結構的邏輯性。這些實踐性的寫作任務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1.4提升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要求學生在特定情境下思考問題,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激活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學生需要分析情境、提出假設、進行辯證和解決問題,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
1.5增強學習的實踐性
通過情境教學,學生能夠將學到的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學習古詩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書法創作,這樣不僅能學習到詩文的內容,而且能體會書法藝術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1.6提升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中包含大量的文學作品,通過情境教學,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體驗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達,如同置身于作品描述的場景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1.7促進個性化學習
情境教學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不同的學習途徑和方式。例如,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通過戲劇表演來理解文學作品,而有的學生可能偏好通過寫作或者批判性的分析來深入理解文學作品。這種差異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助于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2?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
教師可以根據文學作品的內容和風格,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比如,在教授古詩文時,可以模擬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情。教師可以扮演古代文人的角色,邀請學生,一起在虛擬的雅集中欣賞詩歌詞賦,共同分享對文學的熱愛和思考。通過歷史故事的講解,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領會作品的內涵。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比如通過VR技術,學生可以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場景,感受其中的意境。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想象力,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通過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熱情,提升他們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在這種學習情境中可以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將語文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從而提升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科技的應用,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2.2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擬實踐創設情境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即興表演。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在情景劇表演中,學生可以通過扮演人物角色,將課文中的情節和情感融入自己的體驗中。學生需要思考和分析人物的性格、動機及和其他角色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發展。學生需要借助語言和表演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辯論會、新聞發布會等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辯論活動,討論不同的觀點和論證思路,提升自己的辯論能力。在模擬的新聞發布會中,學生可以扮演記者和被采訪者的角色,學習如何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并能夠準確、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語文知識,提升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到語言的實際運用中。他們通過模擬情景、角色扮演,運用語文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辯論。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語言的實際運用,提升他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3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內容引起共鳴。例如,在教授抒情詩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表達對詩歌的感悟和情感反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2.4注重過程和體驗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參與。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課堂活動,如文學探究項目,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文學作品的主題、風格、結構等要素。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2.5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創意。可以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如自主選題的文學創作、自選材料的文學研究等,讓學生有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6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
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比如圖書館的文學作品、博物館的歷史文物、互聯網上的文學論壇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跨學科學習,比如結合歷史、藝術等領域的知識,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
2.7評價與反饋
教師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不應單一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參與態度和創新表現。通過及時的反饋和鼓勵,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從而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
2.8強調聯結與應用
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及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議論文寫作時,可以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從而使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形式豐富、手段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做出了有效的轉變,而且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文本感情與內涵的認知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實現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生活情境、信息情境、音樂情境、問題情境、合作情境等,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供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吉莉.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影響機制及改進策略研究: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教學為例[J].語文月刊,2023(7):21-25.
[2]鄭國,劉飛.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情境教學中創新思維訓練實踐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5):68-69.
[3]蘇婭.行知合一:以生活反哺初中語文情境教學實踐初探:以統編版初中文言文教材為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11):66-68.
[4]冷泠.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與想象融合的策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為例[J].學園,2022,15(15):54-56.
[5]鈕艷云.寓于“境”中,“情”趣飛揚: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探析[J].學苑教育,2022(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