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文科理念的引領下,教育體系正經歷著深刻變革,以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這一趨勢,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正面臨社會需求日益多元化、課程教學目標模糊、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師資力量與資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為有效應對這些挑戰,文章從促進教育事業發展、順應媒體融合潮流、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和滿足社會供需協同發展等角度出發,闡述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立足新文科背景,分析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現狀,并指出目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亟待解決的問題,找準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定位,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最終提出播音主持專業要優化課程體系、強化跨學科融合,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培養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關注行業趨勢、優化招生與就業,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打造創新課堂等改革路徑。文章旨在優化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模式,為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提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滿足社會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新文科;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3;G22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22-0133-04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1]。
2020年11月3日,全國有關高校和專家齊聚山東,共商新時代文科教育發展大計,共話新時代文科人才培養,共同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2]。宣言強調了新文科的重要性,也呼應了媒體行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教學改革要求。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迅猛發展,播音主持專業須敏銳洞察行業的最新動態與未來發展趨勢,勇于自我革新,通過多學科的深度融合和互補,激發學科創新活力。
高校應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加強與行業、社會的緊密聯系,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和傳媒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3]。
(一)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文科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時代新人,根本要求是強化價值。以專業優化、課程提質和模式創新為三大抓手,實現新文科建設人才質量提升的最終目標。目前,社會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已超越單一技能范疇,轉向綜合能力的考量。播音員主持人是節目播出的“把關人”、信息傳播的“助力者”,也是品牌節目的“代言人”。通過教學改革可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構建圍繞媒體融合的發展模式與培養體系,聚焦專業建設、人才隊伍、產教融合發展,培養出適應媒體行業發展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以彰顯教育功能和價值。因此,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方式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以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發展需求。傳統的播音主持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為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須不斷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行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而新文科建設強調傳統文科與新興學科的交叉融合,以推動學科的創新發展。播音主持專業作為媒體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改革更應注重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從經濟全球化背景出發,播音主持行業也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來推動國際傳播和交流。
(二)新文科視域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的挑戰
一是教學理念與模式的更新緩慢。長期以來,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跨界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培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教師觀念轉變慢、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新文科建設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但播音主持專業與其他專業的融合并非易事,存在跨學科融合的難題。
二是師資力量缺乏與資源配置不合理。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師生比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目前很多高校缺乏“雙師型”教師,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播音主持專業需要大量的實踐設備和實踐場地進行教學,如錄音棚、演播室、實訓基地等。很多高校的教學設備投入不足,導致教學資源匱乏,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三是學生需求與就業導向不明。隨著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不斷變化,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體系難以滿足學生和行業多樣化的需求。如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向,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當前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足。播音主持是一門專業性、實操性較強的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大量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高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夠,存在學生實踐機會少、實踐內容與行業需求脫節等問題。當前的教學體系往往滯后于行業的發展速度,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難以適應未來的工作變化和需求。
(一)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現狀審視
新文科教育理念正重塑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形式,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作為一種新教育理念,應用于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一是專業設置的廣泛性與普及性。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迅猛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播音主持專業在全國高校分布擴大。據統計,全國已有上百所高校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
二是課程體系的多樣性與綜合性。該專業不僅涵蓋多門傳統核心課程,還設置了影視美學、表演藝術、口語傳播學等相關學科課程。
三是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教學、校企合作、項目驅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提升專業能力。此外,一些高校還引入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手段,為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真實的場景[4]。
四是師資隊伍的優化與提升。部分高校積極引進具有實踐經驗和理論扎實的優秀人才擔任專業教師,或聘請行業內專家和資深從業者作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通過培訓、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行業實際的教學和指導。
(二)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的定位
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契合教育發展規律,播音主持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是必然的。須先找準播音主持教育改革發展定位,以適應媒體環境變化需求和學科創新發展的要求。播音主持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廣泛開展“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形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5]。用新思想、新方法及新文化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播音主持專業技能型人才,以便更好完成新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使命。
高校應貫徹好新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推進人才高質量就業與發展。播音主持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應聚焦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著眼人才就業及社會需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一)優化課程體系,強化跨學科融合
新文科建設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播音主持專業建設應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具有時代性、前瞻性的課程,確保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行業需求保持同步。融入多學科課程,包括新媒體數據分析、網絡視頻制作與運營、輿情管理等實用技能課程,以適應新媒體時代需求。同時,彰顯課程育人價值,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與職業觀。通過開設國際傳播課程、組織國際交流活動、提供海外實習機會等方式,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構建綜合知識體系,強化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創新能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媒體環境。
(二)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加強與媒體行業的深度合作,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拓展校企合作、項目驅動、模擬實戰演練、真實項目參與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同時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行業發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就業競爭力[6]。積極引入“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聚焦崗位需求與變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夠接觸到行業前沿內容,又能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7]。
(三)培養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
通過開設創新課程、組織創新活動、舉辦創意大賽、提供創新平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8]。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實施個性化教育方案。通過小班授課,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手段,為播音主持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9]。
(四)關注行業趨勢,優化招生與就業
針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與社會用人單位供需不匹配的問題,高校應密切關注播音主持行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以精準掌握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和人才需求標準。提高播音主持專業的入學門檻,加強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察,確保所培養的播音主持專業技術型人才符合行業需求。要建立健全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就業,讓學生了解多元崗位的前景與技能要求,引導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優勢制訂職業規劃[10]。
(五)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播音主持專業要強化“雙師型”“跨學科型”“社會型”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與行業實踐、參與科研項目等方式,提升教師行業動態的敏感度和教學創新能力[11]。加強教師與行業的聯系與協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貼近行業現狀的教學課程和實踐指導[12]。高校應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理論功底的優秀人才擔任專業教師,通過開展學習與培訓,增強播音主持專業教師對新文科的認識解讀能力和融媒體教育意識[13]。組建“跨學科”教研團隊,組織學術交流、行業研討等交流活動,提升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專業素養,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教學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打造創新課堂
教師應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學、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項目驅動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創造力。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14]。教師可采用行業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15]。
新文科建設為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建設帶來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推動教學改革是播音主持專業實現良性發展,彰顯教育功能與價值的必要舉措。只有厘清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面臨的新境遇,找出實際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繼而不斷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進行優化與完善,才能推進播音主持專業新發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Z2):2-5.
[2] 丁智擘,張弛.新文科語境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交叉課程建設路徑:以“新媒體產品設計與實踐”為例[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37(6):42-48,95.
[3] 司雯雯.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9(4):90-93.
[4] 王耀民.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調適與改革[J].新聞知識,2021(8):71-75.
[5] 卜洪漩.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報告(奔流),2021(12):110-111.
[6] 袁雋.“提質培優”背景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營銷界,2024(13):134-136.
[7] 肖貴清,車宗凱.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的根本任務[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8(2):1-10.
[8] 葉盛世.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主持傳播研究,2022(1):62-71.
[9] 紀軍.全媒體時代高校傳媒專業課程教改探究:山西省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影視配音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傳媒論壇,2018,1(15):21-22.
[10] 黃宏義.新時期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培養方案探索[J].傳媒論壇,2022,5(5):115-117.
[11] 晉浩天,聶一丹.高職專業“立”與“撤”背后的考量[N].光明日報,2024-01-09(14).
[12] 李猛.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分析[J].科技視界,2021(32):101-102.
[13] 王彪,高貴武.反思、融合與重構:新文科建設視域下播音主持學科的建構進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3(3):74-78.
[14] 姜杉.淺析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藝術教育,2021(12):127-130.
[15] 周素娟.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分析[J].新聞傳播,2021(23):76-77.
作者簡介 王娟艷,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主持的實踐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