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妍 謝丹鳳 張雅楠 張自然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03-0130-04
摘? 要:國內外環境的變換以及各突發事件的沖擊對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的運營帶來了嚴峻挑戰,鏈中企業呈現出較高的脆弱性。為保障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安全與穩定,基于供應鏈脆弱性定義,從裝配式建筑供應鏈所存在問題展開探討,以建設方、施工方、供貨商與消費者四個角度闡述裝配式建筑供應鏈脆弱性成因,分析各擾動因素對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路徑,提出可通過加強應急管理能力、數字化管理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等方式改善供應鏈脆弱性,以期促進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為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供應鏈;供應鏈脆弱性;脆弱性因素;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4?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3.031
Abstract: The chan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emergencies have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upply chain, and the enterprises in the chain have shown high vulner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expounds the causes of vulnerability of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ers, constructors, suppliers and consumer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paths of each disturbance factor on the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ulnerability of supply chain can be improved by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ability, digital management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vulnerability factors; problem analysis
0?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現全面節約戰略,推動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建筑領域則體現在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走高質量、低污染道路。裝配式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資源緊缺等問題,幫助企業提高控制施工質量、工期的能力,同時在減少能源資源的使用與污染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裝配式建筑供應鏈作為建筑發展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各建筑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到項目的建造過程中,依據企業自身定位進行專業化分工,并同時進行合作,其建造質量與運維銷售水平,不僅關乎到項目參與者的人身與財產安全,還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活穩定與國民經濟發展。
面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受到自然災害、經濟政策形勢變化以及新冠疫情等多方沖擊,同時,建筑環節眾多、物流供應受阻等因素也使供應鏈面臨較大的中斷風險,不穩定性與脆弱性明顯增加。因此,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的脆弱性及緩釋策略相關研究成為新時代專家學者的關注焦點所在。
供應鏈脆弱性是衡量供應鏈系統安全穩定的重要指標。脆弱性的概念最早是由Svensson G提出,認為是供應鏈受到內外部因素擾亂而產生的偏離正常運行的狀態。Peck提出脆弱性是由于各風險源與驅動因素大于其風險緩釋策略[1];季闖等認為脆弱性是系統暴露在不利環境中時,為抵抗不利事件影響而產出的恢復能力[2]。由此,供應鏈脆弱性定義為系統受到內、外部擾動因素的共同影響,對供應鏈的正常運行造成破壞的程度大于自身調解恢復能力,引起的供應鏈脆弱性,并造成供應鏈具有發生中斷等風險的可能。
現階段,供應鏈脆弱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鮮農產品、制造業以及能源等領域,針對供應鏈脆弱性的測評以及緩釋策略的提出等方向展開。其中張云濤等從內外環境分析集成電路供應鏈脆弱性,以暴露性、敏感性、恢復性作為三個主要測度[3];隋博文針對跨境農產品供應鏈,從政策變化、價格波動、供求變動以及信息阻滯、利益沖突、物流桎梏等因素識別脆弱性[4];Satyendra從制造業供應鏈脆弱性入手,從供應鏈結構、組織復雜性、供應鏈關系、信息管理、經濟來源、環境和需求方面進行分析[5]。在脆弱性的評價方面,張浩男采取AHP、熵權法以及云模型等方法,實證分析了“朝陽集團”三種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整體與關鍵節點的脆弱性[6];Majumdar Abhijit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分析綠色服裝供應鏈的脆弱性,提出金融和商業環境影響較大,供應與需求過程出現脆弱性及風險概率較高[7]。除此之外,沈小平提出脆弱性緩釋與自主可控策略,打造雙循環供應鏈模式,通過增強供應鏈柔性、韌性以及魯棒性等途徑,提高對供應鏈脆弱性的抵抗能力[8];Mussell A面對農業食品供應鏈脆弱性問題,提出可通過增加工廠產能、制定激勵方案、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等措施,平衡供應鏈抵御力與脆弱性[9]。
經過對近期研究成果的梳理與總結,以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為研究對象的背景下,探討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分析其脆弱性來源及影響方式,并研究各問題因素與供應鏈脆弱性的相互關系,是實現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穩定發展的途徑之一,同時也為建筑業管理者和相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
1?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問題分析
現階段,面對裝配式建筑在發展與運行過程中遭遇的諸多困難,專家學者也從各個維度上研究裝配供應鏈,經研究發現,將重點聚焦于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存在的問題來源,分析供應鏈脆弱性成因是突破當前困境的主要途徑。通過文獻研讀與實踐調查可以發現,供應鏈在供需平衡性、企業自身能力以及企業間合作狀況等方面仍存在困難,因此從以下角度探討裝配式建筑供應鏈是剖析其發展狀態及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10]。
1.1? 供需不平衡問題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在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性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初期的材料、構件的采購運輸以及后期的產品銷售等方面。供應方面受阻狀況頻繁,構配件在運輸過程中遇到氣候環境惡劣、城市道路關閉受阻以及運輸人員不足等困難,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送達時間。除此之外,建筑材料、構件等在運輸過程中仍處于粗放式管理,易造成較高損耗等狀況。另一方面,需求波動較大,采購階段所準備的現有構件無法滿足現場建筑需要,需重新進行采購制作,或是消費者市場購買意愿存在變化,造成需求的不確定性。
1.2? 企業自身能力問題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存在脆弱性一大原因是由鏈中企業自身能力不足所造成,企業自身能力受到企業調節能力、企業員工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影響。首先,企業柔性、彈性以及韌性不足,自身調節能力弱,預測風險能力較差,在風險或突發狀況來臨時不能及時察覺并采取相應措施,在損失造成后也難以進行整改與完善。其次,員工整體綜合素質不高,安全意識與創新意識較低。在建造過程中對安全防護措施不夠重視,現場安全氛圍較差,管理人員與基層員工對新技術的接受速度與掌握速度較慢,不僅對工程項目造成安全隱患,還導致參與企業發展較為緩慢。最后,受企業組織架構體系限制,部分中小企業尚未實現高效的組織化管理,層級結構過寬或是過窄,工作安排過于分散,工作效率低下。
1.3? 企業間合作問題
企業間合作問題頻發主要表現在企業間交流不暢、信息壁壘出現、信任程度降低等,最終造成企業間合作的破裂。企業間合作困難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其一,企業間信息化水平較低,缺少共享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及快速有效的交流途徑,當工作需要進行對接與討論時,無法合理高效的協調時間,影響工作效率。同時,各相關建筑企業缺乏專業人員及時對建筑各環節進行信息收集、處理與公布,導致供應鏈節點企業面對多變的環境處于較高脆弱性。其二,企業間配合不足,建筑供應鏈全過程涉及許多企業,各企業間規模不一,工作內容與流程不同,在工作分配與交流中存在爭議。其三,企業間信任程度不足,不同的企業目標和利益關系導致企業間無法做到毫無保留的合作,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會損失他人權益,導致合作關系不穩。
綜合上述分析及圖1所示,供應鏈中存在的供需平衡問題、企業自身能力以及企業間合作問題是導致供應鏈脆弱性的主要原因,關乎供應鏈運營的穩定性,甚至對風險的發生起到不可忽略的影響。
2?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脆弱性分析
2.1? 供應鏈脆弱性成因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具有鏈條范圍廣、涉及企業多、合作關系管理復雜等特點,其特性使得鏈中各企業間的臨時性分工與合作往往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在遭遇來自內外部擾動因素時,往往缺乏一定的抵抗能力與恢復能力,表現出較強的脆弱性,因此,分析供應鏈脆弱性成因與改善策略,對維護供應鏈的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綜合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建筑企業特點以及供應鏈運作特性,將裝配式建筑供應鏈分解為包括建設方、施工方、供貨商和消費者四個參與主體,從參與者角度分析歸納供應鏈脆弱性成因。
2.1.1? 建設單位角度
從建設單位角度分析,建設單位主要承擔著供應鏈的運作流程的統籌規劃和組織計劃等工作,同時還協調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的工作,使企業間密切配合,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等。在這一過程中,建設企業受到政策支持力度、市場經濟環境狀態以及消費者消費理念等因素影響,政府的鼓勵政策與銀行資金貸款的支持力度影響著項目的申報與籌備;經濟環境則影響著市場中的人力、材料、機械等物價的波動,使建設企業難以進行準確的成本預估;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則受到地域文化氛圍與經濟環境的影響,低迷的消費市場造成消費水平下行,容易造成商品積壓、資金回收困難,甚至導致資金鏈的斷裂。
2.1.2? 供貨商角度
從供貨商角度分析,供貨商是指為滿足施工企業的建造需要,對原材料、施工機械以及構配件等進行供應。供貨單位的不穩定因素來源于運輸物品的狀態以及運輸路徑的選擇,例如由于自然氣候環境以及城市間防控、封控政策等造成的運輸道路不便、材料損耗率較高,亦或是供貨商所提供的材料、構配件等質量不足,與現場施工所需的適配程度較低等狀況,以及由上述因素所造成的成本變動、交貨延遲和存儲不便,均會對供應鏈中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沖擊[11]。
2.1.3? 施工單位角度
從施工方角度分析,施工單位是根據工程計劃在施工現場進行裝配建造的過程,其持續時間長、工程量大、涉及單位人員眾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其一,企業管理人員與現場人員的數量和綜合素質是建造過程的主要影響之一,其決策質量、工作效率、技能學習與安全意識等能力水平與工程的工期、質量與安全息息相關;其二,施工過程中受外界天氣狀況、自然災害的影響,極端、惡劣的氣候環境會導致現場施工暫停,同時也使得原材料的存儲、準備狀態不佳;其三,施工企業也受到合作企業的影響,上下游企業工作的完成狀況也影響著施工企業的工期進度。
2.1.4? 消費者角度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消費者位于供應鏈下游,是建筑項目的最終使用者,而其消費行為、使用情況與當前市場經濟環境、消費意愿、訴求等息息相關。雖然我國政策正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但其建造模式在我國尚未得到大范圍普及,部分消費者對裝配式這一建造形式仍舊存在部分質疑態度,其需求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需不平衡問題。
2.2? 供應鏈脆弱性改善策略
當前階段,面對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以及疫情等各項突發事件沖擊,建筑企業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共同抵御供應鏈風險,減緩供應鏈脆弱。
首先,加強應急管理能力,提高供應鏈預警性。一方面,應當在項目部制定應急管理預案,在沖擊來臨前做好預期準備,制定應對策略,完善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弱外來沖擊對供應鏈造成的損失,以至于擴大供應鏈脆弱性;另一方面,加強工程監管力度,相關部門在項目全過程中及時跟進,把握質量與安全的關卡,完成項目的同時保障合作企業與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加強數字化管理水平,搭建信息管理平臺。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資源,幫助各企業在采購、運輸、生產、銷售等階段實現數據信息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做到信息及時更新共享,降低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性,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和組織管理水平[12]。同時依據數據平臺建立反饋機制,確保信息被準確的接受,并對錯誤及時進行糾正。
最后,加強供應鏈創新能力。創新與科技水平是體現自身未來發展力的指標,是緊跟國內外高速發展環境的依托。企業可以通過國際交流、合作等方式,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培養、引進裝配式建筑供應鏈領域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同時,政府也可以通過推廣科學技術成果等方式,幫助企業提升裝配技術、施工工藝與管理水平,提高企業運營彈性與韌性,增強對供應鏈脆弱性的有效控制。
3?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系統受到諸如自然環境、市場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以及企業內部員工綜合素質、上下游企業合作狀態等因素制約,影響著各參與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穩定運營,使供應鏈產生較高的脆弱性。面對供應鏈脆弱性因子的擾動與沖擊,裝配式建筑供應鏈中企業應提前做好應對與改善策略,通過加強應急管理與自身應對能力、加強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等途徑緩解供應鏈系統的脆弱性,降低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實現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系統的長遠發展。
上文提出的脆弱性因子僅從一個維度進行劃分,難以多維度全覆蓋的總結裝配式建筑供應鏈脆弱性因素,接下來可從各個層面不同類型入手,豐富影響因素體系,拓展研究領域。現有研究僅停留在理論分析層面,未來將增加對具體建筑企業供應鏈的案例分析,針對性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提出更完善的建議與措施,使研究具實踐性。
參考文獻:
[1]? PECK H. Drivers of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5,35(4):210-232.
[2] 季闖,黃偉,袁競峰,等. 基礎設施PPP項目脆弱性評估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6,36(3):613-622.
[3] 張廣勝,劉偉.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物流服務供應鏈網絡脆弱性機理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6(12):19-27.
[4] 隋博文,譚翔. 跨境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的影響因素——基于中國—東盟的實證分析[J]. 中國流通經濟,2019,33(6):66-73.
[5]? SHARMA S K, SRIVASTAVA P R, KUMAR A, et al.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21(12):1-31.
[6] 張浩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脆弱性評價研究[D]. 無錫:江南大學,2022.
[7]? MAJUMDAR ABHIJIT, et al. Analy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green clothing supply chain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us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1,59(3):752-771.
[8] 沈小平. 我國供應鏈脆弱性緩釋與自主可控策略研究[J]. 當代經濟管理,2021,43(10):17-23.
[9]? MUSSELL A, BILYEA T, HEDLEY D. Agri-food supply chains and Covid-19: Balancing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J]. Agri-food Economic Systems, 2020,519:1-6.
[10] 王蕾,王賽,李文科. 供應鏈脆弱性及恢復力:文獻綜述與展望[J]. 商業經濟研究,2021,815(4):35-38.
[11] 賈甫,張浩,尤建新,等. 基于模糊AHP和模糊TOPSIS方法的跨境電商供應鏈彈性與脆弱性匹配[J]. 供應鏈管理,2020(4):33-52.
[12] 朱興培,張公讓,劉勇,等. 基于區塊鏈的建筑物資供應鏈風險因素影響評價研究[J]. 建筑經濟,2021,42(4):57-61.
收稿日期:2023-03-21
作者簡介:王宏妍(1998—),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裝配式建筑供應鏈管理;謝丹鳳(1981—),本文通信作者,女,遼寧鞍山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建筑供應鏈管理;
張雅楠(2000—),女,山東泰安人,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綠色建筑供應鏈;張自然(1999—),女,山東菏澤人,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供應鏈安全。
引文格式:王宏妍,謝丹鳳,張雅楠,等. 裝配式建筑供應鏈脆弱性成因及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3):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