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嘉龍 梁軍 李義兵 秦芳誠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是當前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研究的創新點,也是專業與課程建設的重點。桂林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研究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協同教學機制,構建以課程思政為紐帶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群—課程模式,完善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監督、評價與保障機制,培養冶金工程領域具備專業知識體系、實踐和創新能力及職業綜合素養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廣西冶金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 冶金工程;課程群;課程思政;思路研究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冶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協同教學機制的研究與實踐”(2022JGZ131)
[作者簡介] 申嘉龍(1987—),男,廣西桂林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冶金有限元仿真和冶金無損檢測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069-04[收稿日期] 2023-06-15
一、課程思政與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理念。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有研究指出,目前高校課程思政研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一是理論研究不夠深入;二是研究合力有待提升,缺乏系統性、體系化研究,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三是研究不完整,覆蓋面不夠大,表現為沒有開展系統性的課程群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缺乏對課程思政理念、機制等系統性、整體性的研究。
為了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改革和完善高校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而專業課程群的提出,則是高校對課程建設、課程體系建設進行改革和研究的必然結果。開展有利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建設的輻射作用、規模效應的課程群建設是高校課程建設實踐的發展趨勢之一[2]。思政元素是當前高等教育中課程之間的紐帶,通過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庫,使課程群內各門課程協同發展,發揮整體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通過課程思政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實踐和創新能力及職業綜合素養[3-5]。
二、課程思政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桂林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專業抓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建設契機,重新梳理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課程體系,確定“冶金傳輸原理”“冶金物理化學”2門專業基礎課及“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3門專業必修課為專業核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以下問題。
1.專業核心課程缺乏協同教學機制。學生掌握的專業核心知識比較單一,能夠理解單個知識點,但無法將知識點串聯,對知識面的理解不足,知識體系不連貫,缺乏聯想記憶和發散思考的能力。
2.單一核心課程的思政教育成效甚微。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已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但學生反映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單一,課程使用的思政案例不典型,且不同課程的思政元素重復性較高。
3.教師和學生缺乏課程思政的積極主動性。任課教師缺乏課程思政的積極主動性,無法做到言傳身教,學生對專業核心課以及課程思政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忽視學生的價值塑造,學生不重視課程思政學習。
4.專業核心課程的思政教學沒有持續改進。思政教學沒有具體的評價管理辦法,缺乏分析—評價—反饋—持續改進的機制,教師無法評價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等內容的實施和改進缺少持續性。
三、問題的原因分析
1.冶金工程專業各核心課程自成體系,彼此孤立,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與縱向聯系,沒有形成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缺乏關聯性,導致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比較單一,對專業核心課程知識體系的掌握不連貫,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專業定位和冶金產業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
2.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僅停留在對單門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研究,屬于基本單元的思想政治研究,沒有從課程群的角度思考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案例體現的價值層次不明顯、使用邏輯不清,無法建立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思政聯系。核心課程內容與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建設理念匹配程度較低。
3.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不深,教學過程無法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不夠,思政元素融入的方法不多。
4.專業核心課程群的課程思政教學缺少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沒有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不清,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結果評價方法較為單一,沒有完全建立具體的教學與學習指標體系。
四、主要的教學改革思路及措施
(一)構建專業核心課程群協同教學機制
1.分析課程共性特征,明確各課程的特色,分析課程區別與聯系。5門核心課程知識內容涵蓋礦石選冶、金屬冶煉、金屬加工,共同服務于冶金全產業鏈,但課程側重點不同。“冶金傳輸原理”“冶金物理化學”偏重對冶金基礎知識的介紹,注重介紹礦石選冶過程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教學內容支撐金屬礦石的選冶技術需求。“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教授學生有色金屬及鋼鐵的冶煉方法、對應金屬冶煉工藝過程、為礦石選冶的后續流程;“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包括金屬材料最后加工成型階段的核心知識,對應知識的最終應用。
2.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構建政治素養、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培養與理論知識高度融合的課程教學目標。對專業整體的思政目標進行細化與分解,落實核心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德育素養要求,將課程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德育目標。要求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掌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理論,理解職業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引導學生形成愛國、拼搏、奉獻的意識,牢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課程教學目標案例如圖1所示。
3.厘清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形成核心課程群教學合力。根據專業核心課程服務冶金產業礦石選擇—冶煉—加工成型等各個環節特征,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面對復雜冶金工程問題時,能夠有效地識別其中用到的冶金傳輸原理與冶金物理化學基本原理和定律,綜合利用“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中的專業核心知識進行分析、解釋、設計冶金過程,優化產品設計,掌握質量控制技術。明確各課程的先后修關系,突出各課程相互銜接的知識內容,做好承上啟下。加強課程之間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制定課程群知識導圖,以點—線—面形式串聯,學生既能總體掌握核心課程群的教學內容,又能重點學習單個課程知識點,同時厘清各課程之間的聯系。整合各課程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案例、圖片、視頻、線上課程資源等,形成冶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資源庫,各門課程共享教學資源。
4.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提升教學質量。以各核心課程任課教師為基礎,組建由2~3名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并實施課程負責人制。教學團隊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分享教學經驗,修訂課程教學大綱。要求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教學目標,以及該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及核心課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單元教學內容能支撐課程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系,強調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設計和方法。
(二)加強核心課程群思政元素挖掘
1.總結歸納新時代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結合地方高校冶金工程專業特色,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進行思政元素的篩選。
2.進行課程思政頂層設計,確定核心課程群總體思政目標及思政元素。將總體思政元素劃分為唯物辯證主義的科學價值觀、“碳中和”及節能環保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刻苦鉆研、勇攀學術高峰的工匠精神三大模塊。
3.圍繞三大思政元素模塊,根據不同課程對應的思政目標,積極深入挖掘思政案例,將思政元素融入對應課程內容中,構建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案例庫。
4.在課程教學內容和設計中體現建立的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工程倫理、職業道德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方法上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情感共鳴、榜樣示范、引導教學等方法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三)構建以課程思政為紐帶的地方高校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群—課程建設模式
1.突出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及課程群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將課程思政作為群內各個課程之間的紐帶和“潤滑劑”,以思政元素為基礎,串聯課程內容知識點,構建課程與課程間的思政聯系。將冶金工程核心課程群中體現的節能環保、“碳中和”理念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輻射到整個專業課程群建設中,形成思想政治引領的專業課程體系典范。
2.加強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培訓,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意識、思想政治能力,促進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改進。一方面,要求教師將思政元素深入結合專業知識,傳授學生專業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規范學生職業道德,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另一方面,充分發掘自身特點,形成教師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3.在課程群及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充分調研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及綠水青山建設理念,將廣西冶金產業特色融入課程思政案例,作為核心整體,支撐冶金工程專業建設,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高度,讓學生深入理解專業定位和冶金產業在我國的重要地位,提升專業認同感。
(四)革新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的管理、課程評價與保障機制
專業課程群的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具體保障制度及科學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在專業層面,建立冶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思政實施管理辦法,明確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課程思政考核評價相關要求及管理辦法,以及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制訂了冶金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規劃方案,對所有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要求和規劃。在學院層面,建立了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制度、課程思政資源及平臺管理制度等,進一步規范課程思政的實施、管理,保障了課程思政的順利進行。
五、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冶金工程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冶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的課程思政建設,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為中心,強調節能環保意識、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工程職業道德等三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促進社會治理的進一步完善與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2.促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群—課程”模式,提升冶金工程專業的實力。課程群建設體現關聯性和整合性,課程間內容的整合優化,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服務于課程建設,支撐課程體系,促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加強師資隊伍水平,提升冶金工程專業實力。
3.打破冶金工程大產業、小學科局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廣西擁有千億級冶金產業,但高等教育中冶金工程專業發展卻相對薄弱,處于大產業、小學科的尷尬局面。通過建立服務于金屬資源開采、冶煉、加工的廣西冶金產業鏈發展的專業核心課程群,融入課程群課程思政建設,堅持與產業的開放融合,培養以服務廣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融入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核心需求,打破廣西冶金工程大產業、小學科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劉玲.高校課程思政的資源及開發研究:基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分析[J].高教學刊,2021,7(19):164-167.
[2]羅文斌,晁自勝,范金成.面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材料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J].高分子通報,2022(7):85-88.
[3]賈婀娜,賈瀟瀟,姚琳.高校醫學類人文課程群“課程思政”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0(3):31-34.
[4]朱琳.基于“一平三端”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融入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4):105-107.
[5]郭玉華.地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21(2):98-100.
Study of Teaching Metho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re Curriculum Group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Major
SHEN Jia-long, LIANG Jun, LI Yi-bing, QIN Fang-che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It is now the interest of research that curriculum group development is combined with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re curriculum.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ajor-curriculum system-curriculum group-curriculum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advanced applicative talents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is is beneficial for talents support of th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ey word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group;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thodology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