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陸清華



[摘 要] 新時代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是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一部分,也是我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承擔著培養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及職業教育的要求,界定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如“雙師”素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質培優等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內涵,從而建立適用于高職院校師德師風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 新時代;高職院校;師德師風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黨建引領下新時代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及評價體系研究”(CJE210236)
[作者簡介] 張 婷(1977—),女,河北泊頭人,碩士,天津濱海職業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101-07 [收稿日期] 2022-11-25
一、概念的界定
師德是中華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禮記·大學》中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對教師教書育人、品德情操等方面做出了行為規范;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著名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箴言,可以說是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即立德樹人教育觀最直觀、深刻的詮釋。
師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北齊書·元文遙傳》當中,書中寫道:“文遙嘗謂思道曰:‘小兒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擲劇飲,甚得師風。”此處的“風”可理解為風格、風氣、風尚等,師風則是指教師的風度。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新時代我國師德師風建設展開科學指導,師德師風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并對教師提出“四個相統一”的要求[1];在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期待,要求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2];在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四個引路人”,對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做了強調,即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3];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教師要做到“六個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4];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5]。
綜合上述文獻,課題組認為教師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表現在教師個體身上的職業道德修養,包括政治品格、道德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等。師風即教師行業的風氣,是整個教師隊伍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性的職業道德習慣和行業風氣,包括教師的教育水平、教學態度、學術作風和社會服務等。師德與師風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互為基礎、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今師德師風大多作為一個專屬名詞聯合使用,已沒有明顯的界線劃分。
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本質特征、辦學模式、管理機制等賦予高職院校教師特殊使命,高職院校師德師風的內涵包括以下幾點:(1)政治品格。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首先要增進“四個認同”,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同時遵守憲法和法律、學校的規章制度,依法從教、依法執教、依法治學。(2)職業素養。教師要時刻謹記作為教師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做到“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爭做學生“四個引路人”,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在教育事業中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堅持言行雅正、廉潔自律。(3)專業能力。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職業品質。遵守學術規范,崇尚學術自由,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提升“雙師”素質、優化課程體系,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將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4)關愛學生。要有仁愛之心,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關愛學生。對學生客觀公正,因材施教,維護學生基本權益,尊重學生的愛好和隱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5)服務社會。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要將教書育人與服務社會統一起來,主動承擔服務社會的培訓職責,積極參與企業實踐,開展橫向科研合作,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社區等的志愿服務活動(公益事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提高社會服務水平。
二、評價體系設計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高水平職業院校的建設,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師德師風是評價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入推進實施《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師德師風水平,使其更好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二)設計原則
針對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師德師風評價中存在的師德評價缺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可操作性指標體系、評價形式單一且流于形式、評價結論可用性差等問題,按照科學、系統、全面、操作強的原則,堅持多主體多元評價,以事實為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設計高職院校師德師風評價的標準、指標體系、評價規程和評價方法,全面客觀地評價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表現,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推動新時代我國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
1.科學性原則。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學校立德樹人的要求為指導,保證評價指標在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上嚴謹、合理,抓住師德師風的實質和重點,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研究建立完備的師德師風評價指標體系。
2.系統優化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要統籌兼顧各個指標之間的相互聯系,三個評估層次要體現縱向包含關系,同層次指標橫向界限要分明,避免干擾,同時要反映不同側面的考量因素,進而能夠直觀描述評價對象的全貌,全面客觀地評價高職院校師德師風。
3.全面性原則。采用多角度、多維度進行問卷調查,從學生、教師、社會(企業及家長)三個層面及四個角度來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教學與治學態度、教學水平、為人師表、師生關系、社會服務、廉潔自律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師德師風現狀評價,形成差異性全覆蓋多元評價主體的設計。
4.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以事實為依據,繁簡適中,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數據易于獲取,計算評價方法簡便易行,堅持多主體多元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表現,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三)設計思路
1.把準新時代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內涵。通過問卷調查,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通過查閱文獻,梳理國內外師德師風理論,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站在新時代的視角上,以黨和國家的新文件為指導,結合高職院校的特色和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如工匠精神、“雙師型”教師素質等,準確把握高職院校師德師風的內涵,深挖、凝練師德師風內涵。
2.差異性全覆蓋多元評價。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學校立德樹人的要求,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中對學校師德師風工作的要求,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調查法分別構建專業教師、非專業教師兩個評價主體的師德師風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并按照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設置負面清單,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推行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
3.細化高職院校師德師風三級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總結文獻,以及對師德師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考察,結合新時代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工作的新要求,凝練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評價標準,將思想政治、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仁愛友善、社會服務等確定為師德師風評價的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作為統領要素,概括了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應具備的基本要素;根據《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高職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分解細化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作為內容要素,將一級指標具體化;根據二級指標的評價面細化為若干可以量化的評價點,并進一步細化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可操作性的具體評價內容即三級指標,三級指標是評價體系的核心要素,是整個指標體系設計中的關鍵(見表1)[6]。
三、評價指標體系指標說明
教師師德師風評價指標體系在設計時,秉承反映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特色和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的相關論述融入其中,如“四有”好老師(融入三級指標1、8、13、30中)、“四個引路人”(融入三級指標12、15、31、38中)、“四個相統一”(融入三級指標11、15、28、35中)、“六個要”內涵(融入三級指標2、6、8、10、12、28中)。
將思想政治、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仁愛友善、社會服務五個指標確定為師德師風評價的一級指標。根據《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高職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分解細化了政治方向、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育人成效、關愛學生、關心同事、服務企業、奉獻社會等13個二級指標,這13個二級指標在設計時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育人成效就是定量評價指標。
(一)思想政治(12分)
該一級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和4個三級指標。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指出,堅持思想鑄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使廣大教師自覺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認同”。因此,在思想政治這一指標體系下設了政治方向和愛國守法兩個二級指標,引導高職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正確政治導向,鑄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自覺提高政治理論修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正確行使教師權利,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履行教師義務,依法從教、依法執教、依法治學;了解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教育教學發展規劃。
(二)職業素養(18分)
該一級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和6個三級指標。從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兩個方面來體現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師應有崇高的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傳承工匠精神,具備高超的教學技能和精湛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恪盡職守、甘于奉獻、情懷要深;對工作充滿熱情,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服從組織工作安排,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教師要內外兼修,有道德情操,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培養高尚情操,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自覺抵制一切有損教師身份和職業聲譽的行為,秉持公平誠信,堅持原則,處事公道,人格要正;堅持言行雅正、衣著得體、語言健康規范、作風正派;堅守廉潔自律,嚴于律己,清廉從教,不索要、收受學生和家長的禮品、禮金,自律要嚴。
(三)專業能力(42分)
該一級指標下設5個二級指標和17個三級指標,其中嚴謹治學和教書育人適用于專任教師;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適用于非專任教師。但并不是專任教師沒有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責任,只是便于考核操作。且學校中層以上的管理者大多具有專業技術職稱,同樣承擔授課、科研、專業建設等教學任務,所以這部分教師統稱為專任教師,在師德師風考評中適用于專任教師的指標。該指標體系從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育人成效五個方面反映教師的專業能力。該指標強調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和學術成果,不剽竊、抄襲他人學術成果;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優化課程體系,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將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強調教師要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積極推進1+X職業等級證書相關工作,提升“雙師”素質。
對于專任教師,強調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職業品質,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完成日常教學工作,精心備課,嚴守課堂意識形態主陣地,擔負起課堂教學第一責任。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積極投身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教材和教法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遵守教學規范,嚴格按照《授課計劃》和《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和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無隨意調、停課現象,不挑課、甩課,無教學事故。
對于非專任教師,突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要樹立“三全育人”理念,工作作風嚴謹,嚴格執行學校規章制度,履職盡責;能夠深入教學一線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日常管理工作與學校教學及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加強交流溝通,增加管理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師生為本,積極為師生提供服務,工作主動及時,態度和藹可親,服務細致周到;配合學院各部門開展工作,提高服務意識,不拖延推諉,無學生、家長、其他部門、社會投訴。
專業能力適合采用定量評價方法,因此設計了“育人成效”這一指標,具有可操作性。從參與學校發展規劃、規章制度、工作方案起草,教學業績,工作業績、科研成果和輔導學生技能競賽獲獎等五個方面進行考核。起草的制度和方案通過后方能加分,各類教學業績如教學質量考核優秀,所教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省市級精品在線課程(精品混合課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國家級、省市級“金課”等,只要有一項就可以加分。工作業績突出體現在獲得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輔導員、先進教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方面,只要有其中一項即可加分。科研成果的加分項包括主持參與完成的教材、論文、課題獲得各級獎項,所在教學或科研團隊獲國家級、省市級教學成果獎、科技進步獎,國家級、省市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專業能力體現在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指導學生在各級各類技能比賽或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個人在教學能力大賽、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課程思政等競賽獲獎,其中任何一項都可以加分。以上成績的取得以考核年度內取得為準。
(四)仁愛友善(18分)
該一級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和7個三級指標。教師有仁愛之心體現在關愛學生,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學生客觀公正,因材施教,維護學生基本權益,尊重學生的愛好和隱私;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認真指導學生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實習就業,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不得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宜。指標體系還引導教師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關心同事,同事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學習,不搬弄是非,不惡意中傷、詆毀他人;關心集體、維護學校利益和聲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顧全大局,“小我”自覺融入“大我”;同部門同事能夠團結協作完成工作目標,與其他部門溝通順暢,關系良好,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
(五)社會服務(10分)
該一級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和4個三級指標。教師應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積極參與企業實踐,開展橫向科研合作,取得突出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教師應能夠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做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并取得顯著成果。高職院校應具有承擔社會培訓的職能。因此,作為高職院校教師,要主動承擔社會教育培訓、科普宣傳等服務活動,獲得良好的社會評價。平時能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社區等志愿服務活動或社會公益事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教師師德師風考核滿分100分。其中優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以下。
綜上,對高職院校師德師風評價體系的建立意義、目標、方法及指標分析做了基本闡述,后期課題研究組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全面性,評價分值賦予的合理性、規范性及評價程序的可操作性、實效性進行檢驗,并根據檢驗結果進一步修正與完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規程和評價方法。
結語
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考評體系將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及高校教師的相關要求做了指標化處理,既是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工作實踐,又可以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獎優罰劣、評優評先、職稱晉升、干部選拔等工作中發揮導向性作用,切實將師德師風規范要求落實于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為構建高職教師師德師風育人體系、落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2014-09-10)[2022-11-06].https://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eqid=880061250004846900000006645bf502.
[3]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EB/OL].(2016-09-09)[2022-11-06].https://www.gov.cn/guowuyuan/2016-09/09/content_5107047.htm.
[4]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2-11-0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6]魏影.高職院校師德師風考評體系探究與實踐:以蘇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23(41):61-66.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ZHANG Tinga, LU Qing-huab
(a. Enroll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b.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Logistics,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Tianjin 30045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s a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China.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n the new er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ual quality,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xcellence training, etc, so a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