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玲 陳張承
[摘 要] 海南高校大學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防范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網絡空間是高校意識形態爭奪戰的重要陣地。當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需要面對大學生網絡依賴度高、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有待增強、大學生風險防范意識不夠、高校教育活動實效性不強等新問題和新狀況。意識形態領域既有外部沖擊又有內生問題,高校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找準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協同監管機制,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強化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
[關鍵詞] 海南自貿港;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
[基金項目] 2022年度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海南自由貿易港網絡意識形態輿情風險與防控研究”(HNSK〔ZC〕22-180);2021年度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思政專項)(RHYjg2021sx17)
[作者簡介] 文江玲(1980—),女,海南東方人,法學碩士,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張承(1971—),男,海南樂東人,法學碩士,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157-04[收稿日期] 2022-11-01
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發展,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發展格局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風險也隨之增加。大學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防范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之一,網絡空間是高校意識形態爭奪戰的重要陣地。真實而動態地掌握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狀況,是守好網絡主陣地的重要前提。
一、海南自貿港視域下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狀況
本研究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網平臺面向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各專業在校學生發放電子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439份。問卷從大學生使用網絡情況、對意識形態關注度、風險意識及教育形式等方面設置25道題目,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
(一)大學生網絡依賴度高,但時事關注度較低
伴隨著網絡成長的當代大學生,網絡深度融入其生活和學習中。在問及“你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長是多少?”時,超過50%的學生選擇了6小時以上。在問及“你平常使用新媒體占用時間最長的是什么?”時,66.11%的學生選擇消遣娛樂,21.34%的學生選擇社交聯系。在問及“你經常關注哪些類型的熱點事件?”時,社會熱點、娛樂新聞等是大學生主要關注的內容。
從以上調查可知,大學生對網絡依賴度高,是大學生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從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占用時間來看,近90%的學生是消遣娛樂和社交,只有10.46%的學生關注時事新聞,其中大多數學生僅關注社會熱點和娛樂新聞等。由此,在進行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對網絡的“親近感”,積極采用網絡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教師要提高政治敏銳性,引導大學生在獲取網絡資訊時密切關注涉及意識形態安全方面的時事政治。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影響力較大,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有待增強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在大學生中更具有吸引力,是其查找資訊的首選途徑。在問及“你是否關心(評論)新媒體的熱門話題或事件?”時,僅有1.26%的學生選擇從不。在問及“你了解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重要信息渠道是什么?”時,選擇網絡媒體的高達88.66%。在問及“你認為我國官方媒體(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影響力如何?”時,56.30%的學生認為影響力較大,25.21%的學生認為影響力很大。在問及“網絡上輿論,你更相信哪一個?”時,87.82%的學生選擇政府。在問及“當你需要了解、求證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重要信息時,你會選擇哪些媒體渠道?”(多選)時,選擇最多的為國家級新聞門戶網站、政府網站、網絡大V(微博、微信)等。
從以上調查可知,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較大,大多數的學生會關注新媒體的熱門話題或事件,了解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重要信息渠道主要是網絡媒體。在網絡媒體的影響力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我國官方媒體(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影響力較大,需要了解、求證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重要信息時,會選擇相信政府網站和國家級新聞門戶網站等主流媒體,說明大部分學生對主流媒體的信任度較高。但也發現,5.88%的學生認為官方媒體(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影響力較小,12.18%的學生選擇相信媒體和個人,部分學生選擇通過商業網站了解、求證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的重要信息,說明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仍有待增強。
(三)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和篩選能力,但仍存在被誤導風險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大學生作為網絡信息的使用者和傳播者,應當具備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和篩選能力,這樣才能防范網絡意識形態滲透。在問及“你聽沒聽說過網絡意識形態?”時,15.13%的學生選擇沒有聽說過。在問及“是否贊成互聯網已成為領土、領海、領空之外的第四種空間主權?”這一說法時,84.45%的學生選擇是。在問及“你是否會相信被網絡上譽為‘打假斗士‘青年導師等‘網絡意見領袖所發表的言論?”時,僅2.52%的學生選擇相信。
從以上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意識形態認知,在面對各式的網絡言論時,學生能夠辨別判斷,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政治立場較為堅定。但也發現,部分學生對網絡信息真實性的判斷能力較薄弱,易受一些錯誤言論誤導,如近50%的學生受過不實的網絡輿情引導,存在一定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
(四)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有所創新,但影響力有限
近年來,各高校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相關教育,同時借助官網、微信公眾號及易班等新媒體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獲得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教育途徑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聞媒體、社會實踐、專題講座及班會活動等方式。盡管學校比較重視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也采用了多種方式開展教育,但整體引導力欠佳,影響力有限。如在關于使用易班、公眾號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調查中,多數學生認為效果一般,甚至沒有效果。對于學校宣傳欄、官網及官媒等信息,學生的關注度并不高。在學校開設媒介素養的課程或講座方面,僅有50%的學生參加過。在問及“學校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效果如何?”時,僅有33%的學生認為有引導力。
二、海南自貿港視域下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因素
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正處于深刻變革和調整期,意識形態領域既有外部沖擊又有內生問題,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有著深刻影響。
(一)多元化價值觀淡化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
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成為各種思潮碰撞交鋒的主陣地。多元文化為我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多元文化也催生了多元價值觀[1]。一些錯誤思潮利用自身在網絡時代文化傳播方面的優勢,通過網絡強勢傳播。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定型時期,扭曲的價值觀通過片面捕捉、剪輯信息等,具有強大的誘惑性和誤導性。以互聯網作為其獲取資訊、娛樂及交流主要方式的大學生,難免會受到非主流意識形態影響,部分大學生因識別錯誤信息能力欠佳而被誘導,甚至在價值觀選擇上出現了偏離甚至扭曲。多元化價值觀的強制傳播淡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沖擊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二)社會轉型期失范現象滋生意識形態非理性傾向
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正處于探索階段,會出現一些不穩定因素,在短期內可能出現發展與社會期望存在差距的現象。由于各方利益重組、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及個人的社會期待不能得以滿足等因素影響,使各種社會矛盾交織凸顯。在政治、經濟及道德等領域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范現象,引發一些社會負面情緒,如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惡意誘導、煽動和炒作,容易誘發網絡暴力、網絡民粹等意識形態非理性傾向。部分大學生受網絡輿情偏激化、極端化及受人操縱等因素影響,是非判定標準出現錯位甚至遭到顛覆。
(三)高校網絡陣地引領力欠佳、話語權分散
當前,一些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低俗文化借助網絡衍生且不斷傳播滲透,與主流意識形態爭奪話語權[2]。與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單一、可控性強有所不同,網絡傳播中的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具有反權威性、去中心化等特點,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產生了巨大沖擊。盡管高校非常重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也展開了相關工作,但仍存在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引領力欠佳、話語權分散等不足。一方面,大量未經篩選和甄別的信息沖擊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在互聯網上搶占輿論陣地;另一方面,高校在網絡監督、預警及檢測等方面缺乏相關網絡技術支持,意識形態導向能力不足,把控能力不夠,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缺乏吸引力,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和話語權。
(四)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實效性不強、影響力不足
盡管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建設了易班、公眾號等網絡教育平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實效性不強、影響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學校組織的活動影響力不足,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組織的意識形態教育大多是理論性的,教育內容與社會實踐相脫離,缺乏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及糾正認識偏差、辨別虛假信息及引領社會輿論等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建設不完善。現有平臺數量少、質量欠佳及影響力不足,平臺更新慢、內容陳舊、缺乏吸引力,思政氛圍營造不夠充分。網絡思政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新渠道、新平臺,其作用發揮達不到預期的成效,教育管理環節存在弊端,沒有形成有效合力。
三、精準發力強化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面臨嚴峻的挑戰。加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找準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協同監管機制,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強化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
(一)守好網絡主陣地,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
守好網絡主陣地,將網絡的輿論導向牢牢把握在手中,這是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把握網絡輿論導向,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地位。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礎上,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統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加強網絡主流思想輿論引導,積極正確引導網絡輿論,使廣大學生在網絡上獲取正面積極的信息。在發生輿情時,必須把控好網絡輿論的風向,做好輿論導向監測,對網絡不當言論、煽風點火等輿情要及時發聲、適度干預,避免主流意識形態失語。其次,要注重實效,精準引導。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既要講究數量,又要追求質量。高校要精準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及時回應社會熱點、敏感問題,真正發揮解疑釋惑的作用。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要有理有據地對形形色色的錯誤意識形態展開批判,及時主動出擊批駁謬誤、澄清誤解和消除雜音,并糾正大學生錯誤觀念,切實消除消極影響,為大學生成長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最后,培養大學生的網絡意見領袖,形成正向輿論引導氛圍。培養鼓勵和支持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擔任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意見領袖,形成朋輩效應。
(二)著眼實際需求,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感染力
在調查中,問及“你認為保障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應該怎么做?”時,86.55%的學生認為關注現實問題,加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問及“你認為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工作重點是什么?”時,超過50%的學生選擇加強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與糾正認識偏差。
在網絡意識形態教育中,如果沒有關注現實問題,尊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可能使教育成為理論的簡單灌輸,從而缺乏應有的感染力。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豐富意識形態教育內容,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其次要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意識形態教育。高校要營造弘揚主旋律的文化氛圍,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以微信公眾號、微博及抖音等大學生常用的網絡媒介為宣傳陣地,促進大學生從自身出發宣揚主流意識形態,形成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范意識的實際行動,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3]。最后要加強自我教育,培養大學生風險辨識能力。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既要激發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內生動力,又要激發大學生對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范的主動思考[4]。只有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主動提升自我甄別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避免意識形態建設陷入被動。
(三)構建協同監管機制,形成育人合力
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必須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建設分工協作專兼結合的教育工作隊伍,搭建多維教育平臺,齊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建立健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管理機制。明確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管理系統分工,嚴格落實責任機制,進行常規化、制度化的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強輿情監管、預警和引導,打造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的防火墻。其次,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專業性強,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的政治素養、熟練的網絡技術和專兼結合的教育工作隊伍是關鍵要素。高校切實提高教師的知識素養、政治敏銳性及網絡信息素養,實現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有效監測和引導。最后,搭建多維教育平臺,齊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高校應搭建以思政課堂為主陣地的“大思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平臺,在守好思政課堂主陣地的同時,發揮多部門、多環節、多渠道的協同育人引領作用。
結語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防范意識形態風險關乎自貿港的安全與發展。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需要面對各種新問題和新狀況,高校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充分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優勢,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制度建設,創新意識形態教育模式,協同監管捍衛網絡空間主權,引導大學生常觀大勢、常思大局。
參考文獻
[1]付永清.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增強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2]王艷.我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教育現狀及對策:以陜西省四所高職院校的實證研究為例[J].理論導刊,2018(9):91-95.
[3]劉文林,李慶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廣東高校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25-28.
[4]李雪麗.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學習踐行能力問題研究[D].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17.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WEN Jiang-ling, CHEN Zhang-cheng
(College of Marxism,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 Hainan are the key majority of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and the cyberspace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ideological competition among universities. Currently, ideolog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face new problems and situations such as high dependence on the interne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need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mainstream media, insufficient risk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low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There are both external shocks and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Universities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leadership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fy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build a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focus on practical problems to accurately strengthen onlin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ollege student; network;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