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歷史使命。教育督導體系的先進性與合理性深刻影響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分析,發現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在督導機構的設置、督導的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督導組的成員構成以及督導反饋機制等四方面存在系列問題。PDCA 循環理論的主要理念與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的全過程存在高度耦合性,這表明 PDCA 循環理論對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因此,可以借助 PDCA 循環理論,提出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的基本建設思路,并從加強教育督導制度建設、創新督導評價制度建設、加快督導隊伍轉型升級、形成教育督導反饋閉環以及推進督導信息平臺建設等五方面優化當下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PDCA 循環;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重構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3 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高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3ZYJ0223)
作者簡介:劉曉燕,女,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建設辦公室、質量監督與控制處(合署)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
2019 年,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 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旨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方案》將“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的特征描述為“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1]。這些要求不僅是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理應具備的特征,也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訴求。教育督導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創新能力及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保障。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現狀并提出相應優化方案,是高職院校走向“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重要路徑。
一、高職院校教育督導的價值、現狀與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價值
教育督導作為一種評價制度,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具有導向、診斷、調節、激勵、管理和發展等重要功能價值。具體而言,其一,教育督導為高職院校辦學提供了標準方向,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其二,教育督導可以及時發現高職院校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系列問題;其三,教育督導幫助高職院校教師及學生等主體主動反思并調節自身所參與的教學與學習活動;其四,教育督導通過肯定積極教育結果,激發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其五,教育督導通過促使教育教學參與主體完成預期目標,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成效;其六,教育督導可以促進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高職院校教育督導是落實新時代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其發揮著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及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護航艦”作用[2]。
(二)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的實施現狀和主要問題
1.督導機構的設置。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都設有教育督導機構或專門從事督導的質量部門,機構的設置主要有獨立設置、合署辦公、隸屬于其他部門三種形式。其一,獨立設置的督導機構。大部分學校采用這種方式,一般命名為督導室、督導處、質量監督與控制處或質量辦公室等,其行政級別與法規處、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人事處等職能部門平級,直接對校長或分管質量建設的副校長負責。其二,與其它部門合署辦公或隸屬于其他職能部門作為一個科室。例如,一些高職院校的督導工作職能歸于教務處承擔日常教學質量檢查工作的科室,引發教練員與裁判員職責不清的議論;有的則與教學評估辦公室、高職教育研究所等合署,兩個牌子一套班子。
從運行效果來看,獨立設置的督導機構的職能作用和效果發揮得相對較好,因為機構的專門性使其能夠站在學校全局的角度,獨立地開展教學檢查、教學監督、鑒定評價等工作[3]。而教育督導工作一旦由其他非專門部門負責,即使是合署辦公,必然也會受到所在職能部門本身主要工作的擠占,久而久之就成為弱勢的工作,甚至走向邊緣化,這無疑會嚴重制約教育督導工作的專業性和高效性。
2.督導的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關于教育督導的職能定位,有些高職院校視為督教、督學、督管、督辦“四合一型”的大督導;有些院校將督導規定為督教、督學、督管的“三位一體”;也有的學校僅將督導視作督教與督管、督教與督學的“平行雙督”。在實際操作層面,大多數學校往往比較重視“督教”層面的工作,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督”上,對督導工作中的“導”、教學內容于方法是否契合實際、學生的“學”的狀態、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反而容易忽視。
關于高職院校教育督導的工作方式,大多數學校是以隨堂聽課的形式監督與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督導工作的方式單一、隨意進出的推門聽課、督導的所表現的高高在上、外行“督”“導”內行等,常常導致一線教師的反感和輕視。對學生“督”,通常簡單停留在學生到課率、抬頭率等外在表現上,而對學生的課堂準備、課堂參與、課堂成果及身心發展狀況等缺乏可靠的評價手段。
3.督導組的成員構成。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實行學校、二級學院(部)兩級督導制度,學校設立校級教學督導組,二級學院(部)設立二級教學? 督導組。在兩級教學督導組中,既有專職督導員,也有兼職督導員。具體而言,督導組成員除了本校選聘的極少數專任教師外,主要來自本校返聘的退休教師、從其他學校聘用的兼職教師。作為督導員,由于這些老教師、老專家和退居二線的校領導已經年齡偏大、精力有限,而且一些人對學校整體教學情況了解不深,一些人對微課、慕課等新的課堂技術和方法也比較陌生,因而只能因循以往的經驗開展工作,如此一來對高職教育教學工作做出的評價往往就失去了客觀性和準確性。再者,不少學校的教學督導組中鮮有來自行業企業的管理人員、產業教授、專家和工程師等,這與職業教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要求極不相稱。
4.督導反饋機制。教育督導工作的本質是通過有序的教學監督與控制過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在于發現與診斷問題,做好反饋工作,推動“改進與提高”,因此,形成監控者(督導者)與被監控者(被督導者)之間的通暢有效的閉環結構,是高質量地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教育督導實際工作中,雖然學校圍繞質量建設所制定的督導規章制度中擁有明確的反饋機制,但實施效果受到種種制約而不甚理想。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多數學校的督導反饋機制是單鏈式結構的,督導員只能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被督導對象所在的部門,但卻沒有來自下面的反饋,使得督導的意見建議毫無效果,更不會對教師產生約束力。二是督導與被督導對象及相關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由于溝通交流的渠道閉塞,導致信息反饋與傳遞過程停滯,更談不上對相應的改進措施、改進過程及改進效果的監督和跟蹤。反饋機制的單鏈式和督導過程的信息割裂等短板,均致使督導的前期工作價值無法充分發揮[4]。
二、PDCA循環理論對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的指導價值
PDCA模式又稱戴明循環或持續改進螺旋,最早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后由威廉·愛德華茲·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宣傳推廣,是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和質量改進的閉環式控制體系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企業質量管理活動[5]。PDCA是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組合。P即Plan(計劃)、D即Do(執行)、C即Check(檢查)、A即Act(糾正)。“計劃”是基于項目實施需要開展的包括最終目標、運行規則和評價標準的計劃制定;“執行”是設計具體的運作方案,并實施計劃內容,明確目標達成效果;“檢查”在結果評定的同時關注原有計劃實施中產生偏差的原因,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置;“糾正”則是總結經驗教訓并實施改進。
高職院校教育督導是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 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和績效進行測量、分析和評 定,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6]。其 中,評價標準的制定過程涉及到了計劃(P)的意蘊;依據評價標準對實際教育教學工作成效展開的評估、審視與指導可對應執行(D)過程;對教育督導所進行的評估與審視過程本身展開反思與考察可被理解為檢查(C)活動;而在前三個環節的基礎上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高效的再指導,離不開糾正(A)的思維與工作。因此,PDCA 循環的主要理念與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全過程存在高度耦合性,這表明PDCA循環理論對高職院校教育督導工作具有極高的指導價值。
因此,可借鑒 PDCA 模式(見圖1)的主要思想,完善當下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通過計劃(決策)、執行(運行)、檢查(監控)及處理(改進)四個環節的反復循環,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改進[5]。
三、基于 PDCA 循環理論的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的重構
(一)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的基本構思
1.健全“學校—二級學院(部)—教研室”督導體系。教育督導應實行“學校—二級學院(部)——教研室”三級督導制度。其一,校級督導負責全校 的教學督導工作,組長由學校分管領導擔任。其二,二級學院(部)負責本教學單位的教學督導工作,組長由二級學院(部)領導擔任。其三,教研室的督導負責人由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或課程負責人擔任,具體負責本教研室老師的督導工作。另外,二級學院(部)和教研室的督導人員應接受校級督導組的業務指導。具體而言,建立“學校—二級學院(部)—教研室”三級督導體系需要做好以下兩點。
第一,計劃指導,明確分工。校級督導主要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整體情況進行督導與監測,從宏觀層面把握學校的教學運行質量,每學期進行1—2 個重點項目的實踐調研,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決策依據。另外,不僅要重視督教、督學,還要重視督管,對專項督導的工作內容要做好督辦。校級督導可與校領導、教學行政管理部門等進行溝通與對話,提供教育督導意見和建議。可以說,校級督導在三級教學督導中起到中樞紐帶和協調作用。二級學院(部)教學督導重點進行本學院(部)管理工作的監控和教學工作的監測,主要開展本單位的教學督導工作,行使檢查督促、診斷評價、反饋指導、改進提高等教學質量管理職權。教研室督導人員要深入課堂一線和實習實訓場所,通過聽課、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及個別訪談等方式,就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出合理建議[7]。
第二,溝通交流,密切協作。學校、二級學院(部)和教研室三級督導部門應及時進行信息溝通與協調,定期對督導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形成相應的工作簡報或調研報告,為后續督導工作的改進積累經驗。首先,三級督導部門均要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狀況進行信息反饋,并提出建議;其次,三級教學督導間要加強信息溝通與協調,共同明確評價考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有效的信息溝通與協調機制將促使三級教學督導工作產生整體效應;最后,三級教學督導人員要將教學督導工作的重心放在對學生學習成效的“監測”上。總之,督導員應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教”促“學”等視角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全面而積極的成長。
2.形成“督導—反饋—改進—跟蹤”循環體系。形成高職院校育人質量持續改進的PDCA督導循環,離不開督導、反饋、改進和跟蹤四方面的努力。第一,要加強“學校—二級學院—教研室”三級督導工作信息交流,定期發布督導工作通報,聚焦高職院校學生培養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強化質量意識,加大督導實踐力度[8]。第二,要注重督導結果的運用和反饋,建立并優化院校會議交流反饋制度、校內通報制度及工作群內反饋處理機制等,督促整改落實。第三,教育督導員應緊抓師德師風建設不放松,善于運用督導激勵,及時發現和糾正教學工作中的典型問題,對違背師德師風的言行進行及時的監督與處理。最后,應加強教學督導后續跟蹤落實工作,“促整改、增實效”,以督促改,構建形成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全員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良好態勢。而為了促進循環機制發揮最大的效能,學校應建立健全分類評價考核和評價激勵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學校資源配置、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與導向。
(二)高職院校教育督導體系的優化路徑
建設合理完善的教育督導體系,有利于增強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督導的實踐成效,亦利于提高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針對高職院校教學督導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系列問題,構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督導體系的優化路徑,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要素和必要工作[9]。
1.加強教育督導制度建設。完善的制度保障是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高效運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高職院校教育督導機制持續發力的必備條件。在宏觀層面上,高職院校應建立教學質量組織保障、教學質量標準保障、教學過程檢查監控、教學質量實時反饋和教學質量調整改進等;在微觀層面上,高職院校應進一步細化督導人員工作準則、崗位需求和督導者信息反饋制度等,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督導人員和師生之間的雙向反饋機制[9]。
教學督導制度建設的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健全課堂聽課制度,應從以下兩點著力:第一,無須事先通知被督導部門或教師個人,隨機進入教室、實訓室等教學現場開展聽課評課工作;第二,規定重點的聽課對象、聽課次數,可采取分組集體聽課與個別聽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另外,信息反饋制度、查看制度等也需要特別重視[10]。信息反饋制度就是根據課堂聽課情況對教師進行指導,或者將信息反饋給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查看制度主要包括考察第二課堂、聽取學生教學意見、檢查考風考紀以及監督試卷評閱過程等。
2.創新督導評價制度建設。高職院校應從自身的辦學特色出發創新督導評價指標,設置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督導評價體系。具體而言,一要充分遵循職業教育基本規律,挖掘高職院校的基本條件與資源,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二要在教學督導評價體系中融入“階梯式評價”思想,根據教師隊伍的結構化特點,從職稱評定、學科和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榮譽認定等不同方面區分評價標準,對教師進行更細致、更合理的分類評價與指導[11]。
教學督導評價體系除了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課程特點進行設計外,還應引入不同的評價主體,例如,按照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和管理評價等不同維度進行評價。另外,教學督導評價體系要兼顧教學督導中“督”與“導”的關系,圍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督”字當頭,“導”在其中,通過監督、檢查、評價、指導,堅持檢查與指導相結合,堅持監督與服務相結合,堅持評價與促進相結合,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
3.加快督導隊伍轉型升級。教育教學督導人員是督導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因此督導隊伍的培養建 設工作尤為重要。高職院校應確保督導人員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和學科結構等合理化,形成督導經驗豐富、督導理念新穎、督導功底扎實的結構化督導隊伍,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對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詳細和全面的督察和引導。
其一,高職院校要通過制度建設明確教學督導人員的工作責任和任職條件,通過科學有效的制度建設來保證督導隊伍結構的規范性與合理性,以提升督導過程的客觀公正性。首先,高職院校應對督導人員進行嚴格的選拔。教學督導人員必須具備高尚的政治思想品質和良好的師德師風,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才能確保其在督導工作中及時發現并糾正教師在“課程思政”中可能發生的偏誤;其次,教學督導人員應當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并對教學本質和教學活動有獨特而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以專業的視角正確評價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最后,教學督導人員要敢于堅持原則并對工作認真負責,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發現和反饋實際問題,從而確保教學質量的整體性上升。
其二,學校應突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科教融通、協同育人的特點,加快督導隊伍主體的多元化[12]。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積極吸收校外知名教授或優秀企業家、行業知名人士、企業工程師等人員參與督導工作,以開放包容的視野組建具有廣泛性和包容性的教學督導隊伍。高職院校要發揮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和工程師在督導工作中的獨特作用,以第三方人才需求的視角審視日常教學運行和課堂教學的不足,從而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
4.形成教育督導反饋閉環。完善的教學督導反饋流程至少應包括準備、執行和反饋等階段。準備階段是事先明確教學督導人員應當完成的工作的內容與環節。執行階段是依據學校的教學標準和督導評價標準,組織教學督導人員根據各自分工情況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和日常檢查評估。督導人員要在學期初抓準備與秩序,在學期中抓教學、評教和學生滿意度,在學期末抓考紀考風和課程綜合評價。反饋階段是整理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并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反饋、落實和整改等處置,形成良好的教育督導質量閉環。
5.推進督導信息平臺建設。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迫使高職院校不斷更新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13]。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教育督導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督導工作以手工勞動為主要方式開展,使得高職院校的督導工作效率低下。具體而言,在信息獲取、采集、處理和反饋等方面,高職院校的督導工作存在延遲或滯后等低效現象,已經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在教育督導領域的廣泛應用是實現教學督導管理科學化、現代化、可視化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并積極提高教育督導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將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納入到督導人員的選拔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之中,以此推動教學督導工作和督導人員關注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及時學習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督導工作。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在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時注重教育督導信息數據平臺的建設和利用[8],從學校層面建設服務于各級督導工作的、科學可靠的信息數據平臺,做到信息數據平臺在教學督導機構、信息化建設部門與教學管理部門等部門間的聯通與共享。
由此,高職院校在督導工作的執行、管理、反饋、分析和整改等環節充分利用信息數據平臺的強大功能,精確了解教學質量、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并對相關督導指標進行監測和預警。具體而言,學校、二級學院(部)、督導部門、任課教師、學生都可以利用該信息數據平臺進行督導質量評估、教學質量審思、學習質量自查等,以大數據支持和保證教育督導工作中信息收集的準確性和信息處理的科學性。
總之,立德樹人和造就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是高水 平高職院校建設的主旋律[14]。教育督導工作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高職院校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教育督導工作的現狀,建立健全督導制度,建構合理的督導評價體系,加強督導隊伍建設,提高督導人員素養,明確督導反饋流程,加強督導信息化建設,建構高效的“督導—反饋—改進—跟蹤”閉合循環體系,才能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3-10-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梁燕,王宇波.我國職業院校督導評估的發展脈絡與實踐省思[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21):38-44.
[3]徐晨.高職“立體式、多元化”教育督導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6,31(4):47-52.
[4]葉朝紅.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督導工作實效提升策略[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4(6):52-56.
[5]張鑫,莊賀,王萬宏,等.基于PDCA循環的督導評價體系建設探究——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24):124-127.
[6]陳利榮.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 求實, 2003(S2):231-232.
[7]羅鳳,劉燕云.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6):81-84.
[8]董發勤,謝鴻全,杜小靜等.新形勢下研究生教學督導體系構建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3):119-125.
[9]黨德強.高職院校教學督導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甘肅教育研究,2021(7):56-59.
[10]朱嘯雪.論高職院校教學督導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7(22):48.
[11]朱思鳴.高職教學督導體系創新探索——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Z1):143-144.
[12]林藝凌,洪玉蘭.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41-43.
[13]郭改琴.“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2):50-52,63.
[14]成秀萍.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視閾下的校企協同育人研究——以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同程國際學院”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8,29(3):75-78.
[責任編輯? ? 秦? ?濤]
The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DCA cycle theory
LIU Xiaoyan
Abstract: Cultivat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gressive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the positioning and working methods of supervision func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supervision groups, and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The main concept of PDCA cycle theory is highly coupled with the entir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dicating that PDCA cycle theory has high guiding value for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the paper proposes a basic construction idea for the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DCA cycle theory, and optimizes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iv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system,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upervision team, forming a feedback loop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PDCA cycle;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