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化時代是指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帶來的社會發展階段,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把握數字化時代的特征,順應數字化時代的趨勢,應對數字化時代的問題,是新聞傳播理論和實踐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對數字化時代的特征、數字化時代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等進行了系統分析。
研究發現,數字化時代以數據驅動、網絡連接、智能化為顯著特征,深刻影響新聞傳播方式、新聞生產模式和新聞消費習慣。面對數字化浪潮,新聞傳播需順應數智化、融合化、智能化和泛在化趨勢。具體而言,新聞傳播應建立在數據和智能技術基礎上,實現新聞采集、編輯、審核、分發等過程的智能化;在內容上實現新聞與娛樂、教育等領域的有機融合,形成豐富多彩的傳播內容;依托5G、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新聞在各種終端和網絡環境下的無縫傳播。在新聞生態建設上,應構建開放、共治的新聞傳播體系,鼓勵個人和機構多元參與新聞制作,形成充滿活力的傳播生態。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質量和公信力,更好地為建設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服務。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發展方向;傳播生態;網絡強國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008-03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指數》報告,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23.8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7.1%,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3.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3.5%[1]。可見,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數字化時代是指以數字技術為核心,以信息網絡為基礎,以數據資源為驅動,以智能化為特征,以創新為動力的時代[2]。數字化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對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新聞傳播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新聞傳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新聞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文明[3]。本文研究數字化時代的特征、數字化時代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等,旨在為新聞傳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提供參考和啟示。
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革新的標志,更是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變革的象征。
(一)數據驅動
數字化時代,數據被譽為“新的石油”,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無論是日常消費、交通出行,還是企業生產、政府決策,各種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都會產生海量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人們的行為,更反映了人們的需求、喜好與趨勢[4]。因此,數據已經不僅僅是用來記錄信息的工具,更成為預測未來、指導決策、推動創新的重要基礎。數據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的數量,更在于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崛起,使人們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指導實踐、推動社會進步。
(二)網絡連接
數字化時代的網絡連接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通過廣泛的信息網絡連接,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個體被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種連接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邏輯上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遠程工作、學習,企業可以通過網絡拓展市場、整合資源,政府可以通過網絡提供公共服務、管理社會[5]。網絡連接的普及和深化,使得信息的傳播和交流變得更為便捷和高效。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被打破,人們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可以主動地參與信息的生產、傳播和消費[6]。
(三)智能化
智能化是數字化時代的又一顯著特征。借助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各種服務和應用得以實現智能化。無論是手機的智能推薦、家居的智能控制,還是工廠的智能制造、城市的智能交通,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智能化不僅提升了社會運行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幫助人們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7]。同時,智能化也帶來了很多新的產業和機會,為社會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新聞傳播方式變革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紙質媒介如報紙、雜志,逐漸讓位于網絡媒介,而電視新聞也受到了網絡視頻的沖擊。網絡媒介的興起,不僅使新聞的傳播速度實現了質的飛躍,也極大地拓寬了新聞的廣度[8]。
時效性是網絡媒介的一大優勢。傳統的紙質媒介需要經過印刷、發行等環節,新聞的傳播速度受到很大限制,而網絡媒介可以實現實時傳播,讓人們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的新聞資訊。此外,網絡媒介還具有全球覆蓋的特點,不受地域限制,傳播范圍更廣。同時,網絡媒介的互動性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可能。傳統的紙質媒介和電視新聞往往是單向傳播,而網絡媒介可以實現雙向互動,用戶可以通過評論、轉發等方式參與新聞傳播,進一步強化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新聞生產模式轉變
數字化時代對新聞生產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過去,新聞生產主要依賴專業的新聞機構;現在,個人和機構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新聞,新聞生產實現了全民化。
這種轉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新聞生產,極大地豐富了新聞的來源和內容。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自己的視角,發布視角獨特、多元的新聞,使新聞的內容多樣化和全面化。同時,這也給了更多人發聲的機會,使新聞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真實地反映社會面貌。然而,新聞生產的全民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新聞的真實性、權威性受到挑戰。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新聞篩選和審核機制,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新聞消費習慣變化
數字化時代不僅改變了新聞的傳播方式和生產模式,還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新聞消費習慣。過去,人們被動地接收新聞;現在,人們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這種變化使得新聞消費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閱讀不同類型的新聞。同時,這也促進了新聞的多樣化發展,使得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9]。但過多的信息選擇可能使人們感到困惑和焦慮,虛假新聞和網絡謠言的傳播也會對人們的判斷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更好地辨別和選擇新聞。
(一)數智化
數智化是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它代表新聞傳播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能為新聞的生產、傳播和消費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數智化的推動下,大數據技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工具。通過深入挖掘和分析海量數據,新聞機構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受眾的興趣和需求,為新聞生產提供有力支持[10]。這種針對性、精準性的提升,使得新聞傳播更加個性化、多樣化,能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智化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智能算法的運用可以快速篩選、整理和推送新聞,確保受眾及時獲取與自身最相關、最有價值的信息。這種智能化的推送方式提高了新聞的傳播效率和用戶的滿意度[11]。
(二)融合化
融合化是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新聞與其他領域如娛樂、教育等的深度融合,這種趨勢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形式和內容,為受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體驗。新聞與娛樂的融合讓新聞不再單調枯燥,而是變得生動有趣[12]。新聞平臺通過融入明星八卦、影視評論等娛樂元素,讓新聞變得更加接地氣,更能吸引年輕用戶的眼球。這種娛樂化的新聞呈現方式既滿足了受眾的休閑娛樂需求,也在無形中強化了新聞傳播效果。同時,新聞與教育融合有利于進一步挖掘新聞的價值。在新聞中融入知識點、解讀背景信息,能讓用戶在閱讀新聞的同時,學到新知識,開拓視野。
(三)智能化
智能化技術使新聞傳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使新聞傳播更高效、精準,極大地提升了新聞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通過智能化技術,新聞的采集變得更加高效。記者可以利用智能工具,在海量的信息中自動篩選、識別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快速、準確地獲取所需內容,提高采集效率[13]。同時,智能化技術也在新聞編輯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編輯可以利用智能技術進行自動化校對、排版等工作,避免煩瑣的人工操作,確保新聞的準確性。智能化操作不僅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工錯誤,能使新聞內容更加精準地傳達給受眾,提升新聞傳播的影響力。總之,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推動新聞傳播行業快速發展[14]。
(四)泛在化
泛在化是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的顯著特征,也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人們不再依賴單一的設備或平臺獲取新聞,而是期望在各種終端設備和網絡環境中都能輕松地接觸到新聞信息。
隨著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的泛在化得以更好地實現。5G網絡的高速度和低延遲特性,使得新聞內容可以快速、準確地傳遞到各個終端設備,用戶隨時隨地都能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15]。而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更是將新聞傳播延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通過智能家居設備接收新聞推送,讓新聞傳播更加貼近受眾。新聞的泛在化不僅滿足了受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而且為新聞機構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和更多可能。
數字化時代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挑戰,但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媒體應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合力構建多元、開放、共治的新聞傳播生態,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質量和公信力。同時,新聞工作者應積極提升自我素質,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識,以適應數字化時代新聞傳播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新聞傳播才能在數字化時代找到新的定位和價值,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寧.新聞傳播在數字化時代的挑戰與應對:基于中國新聞行業的案例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3(7):51-54.
[2] 陳江林,郭美宏.數字化時代中國新聞創新的實踐圖景與媒介角色拓展:以“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2017—2021)”為中心的考察[J].視聽,2022(7):39-42.
[3] 張麗雯. 5G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發展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3):3-4.
[4] 趙新月.融媒時代新聞采寫的創新思考[J].明日風尚,2023(20):179-181.
[5] 彭建增.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創新發展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8):133-135.
[6] 盧靜.融媒體時代提升新聞傳播力的思考[J].新聞傳播,2023(18):92-94.
[7] 宋芳.傳統電視新聞融媒體轉型的路徑與思考[J].新聞愛好者,2023(9):93-95.
[8] 趙仁杰,姒曉霞,張秀伶.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視發展現狀及策略[J].中國報業,2023(14):124-125.
[9] 張寧.新聞傳播在數字化時代的挑戰與應對:基于中國新聞行業的案例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3(7):51-54,78.
[10] 邱俊杰.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傳播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4):91-93.
[11] 蘇頑鵬.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大陸橋視野,2022(8):72-74.
[12] 黃文軍.區塊鏈技術重塑數字時代新聞傳播要素的可行性[J].中國傳媒科技,2022(7):78-81.
[13] 董梅.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報刊的數字化轉型策略[J].新聞傳播,2023(19):77-79.
[14] 黃運.自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媒體的創新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9):96-98.
[15] 趙靜.新媒體時代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8):178-180.
作者簡介 孫曉涵,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