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芳 邱雨虹 朱虹 陳秋琴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醫院 福州 350007)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群體超重及肥胖的人數增長較為迅速,在2012 年關于0~7 歲我國單純性肥胖癥發病趨勢的報道顯示,2002~2012 年我國兒童的肥胖發病率增至4.3%[1]。肥胖不僅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危害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統,甚至對智力造成影響,故及早對肥胖癥進行治療干預,對于促進患兒正常發育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營養療法被認為是減輕肥胖癥患兒體質量及緩解臨床癥狀的有效方式,根據患兒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予科學的營養攝入,可有效降低體質量,提高臨床療效,但容易受到患兒自身與家屬的依從性影響[3]。中醫學認為肥胖是因先天脾胃不足,加之飲食無節制、喜甘甜生冷、少動多靜而引起脾胃損傷,水谷精微難以正常運轉誘發該病[4]。另外,小兒體質相對特殊,痰濁易從陽化熱,故需以健脾益氣、祛濕化痰為治療原則。二陳湯是我國中醫傳統名方,多用于濕痰癥的治療,在西醫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神經性嘔吐等疾病中均有良好的效果[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二陳湯加味聯合營養療法對小兒肥胖癥胰島素抵抗、游離脂肪酸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醫院收治的60 例小兒肥胖癥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齡7~15 歲,平均(10.34±1.83) 歲;體質量指數(BMI)24.3~32.6 kg/m2,平均(27.05±3.24)kg/m2;肥胖程度:Ⅰ度20例,Ⅱ度10 例。研究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15 歲,平均(10.45±1.77)歲;BMI 24.7~32.5 kg/m2,平均(27.12±3.30)kg/m2;肥胖程度:Ⅰ度18例,Ⅱ度12 例。兩組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獲福建省福州市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倫理字2022004012 號)。
1.2 診斷標準 西醫符合《中國兒童肥胖診斷評估與管理專家共識》[6]中相關標準;中醫符合《中西醫結合兒科學》[7]中相關標準,證型為脾虛濕阻證,癥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容易疲勞、肢體負重,舌質淡、苔薄膩,脈緩或濡細。
1.3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年齡6~15 歲。(2)排除標準:既往接受過相關治療;繼發性肥胖者;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合并先天性疾??;伴有代謝或內分泌疾病;合并心血管或呼吸系統疾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接受營養療法治療。(1)飲食:每日需要攝入的能量標準需根據患兒的年齡進行嚴格控制,充分滿足每日維生素與蛋白質的足量。食物種類以小麥、玉米、燕麥等碳水化合物為主,盡可能降低糖分的攝入;嚴禁攝入油炸、膨化、碳酸飲料等類型食物。6~10 歲患兒熱能攝入量限制在800 ~1 000 kcal/d,11~15 歲患兒熱能攝入量限制在1 000~1 200 kcal/d。早中晚餐分別占全天飲食總量的35%、45%、20%,若患兒<10 歲則將每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入量控制在40%左右,脂肪占比約20%。若患兒≥10 歲則維持碳水化合物占比40%,脂肪與蛋白質各占比25%與35%。另外,可給予每日蔬菜類400~500 g、水果類100~200 g、谷類200~300 g、蛋類50 g、肉類50 g、豆制品50 g、奶類100 g、油脂25 g。可建議患兒多吃蔬菜、水果這些體積較大并容易于飽腹感的食物,優先吃蔬菜、水果,然后喝湯,最后吃主食,可防止過度進食。(2)運動:建議患兒家屬督促患兒在三餐后1 h 進行適度運動,根據患兒的身體耐受情況進行調節運動時間,約60 min/次;其中步行為幾個小時不等的輕體力活動;保證5~13 歲患兒睡覺時間應在9~11 h;14~17 歲患兒保證8~10 h 的連續睡眠。
1.4.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二陳湯加味治療,組方包括決明子30 g、絞股藍30 g、生山楂30 g、茯苓20 g、制半夏12 g、澤瀉12 g、甘草5 g、陳皮10 g。腹脹便秘者加萊菔子15 g、生大黃10 g,氣短乏力者加黨參15 g、炒白術15 g、生米仁30 g。上述藥方以水煎至200 ml,分早晚各服用1 次。兩組均接受2個月的治療。
1.5 觀察指標 (1)療效。顯效:體質量與治療前相比顯著減輕,BMI 指標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體質量有減少,且BMI 減少≥5 kg/m2;無效:體質量指數減少<5 kg/m2。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2)脂代謝。收集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月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經離心(1 500 r/min,10 min)處理后,取血清保存于-80℃的環境中待檢。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進行檢測。(3)胰島素抵抗指標及游離脂肪酸(FFA)。血清的收集與處理與上述一致,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胰島素(FINS)水平,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SI)=1/FBG×空腹胰島素(FINS);FFA 采用比色法進行檢測。(4)炎癥因子。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行。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脂代謝指標、胰島素抵抗、FFA、炎癥因子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療效等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脂代謝對比 治療后兩組TG、TC、LDL-C水平降低,HDL-C 水平升高,且研究組TG、TC、LDL-C 水平低于對照組,而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脂代謝相關指標水平對比(mmol/L,±s)

表2 兩組脂代謝相關指標水平對比(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HDL-C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TC治療前治療后TG治療前治療后LDL-C治療前治療后30 30 t P 6.21±1.78 6.14±1.83 0.150 0.881 4.97±1.08*3.42±1.15*5.381 0.000 2.13±0.82 2.21±0.85 0.371 0.712 1.87±0.62*1.36±0.57*3.317 0.002 3.65±1.34 3.71±1.28 0.177 0.860 3.24±1.15*2.55±1.03*2.448 0.017 1.13±0.48 1.05±0.46 0.659 0.512 1.47±0.52*1.85±0.63*2.548 0.014
2.3 兩組胰島素抵抗指標及FFA 對比 治療后兩組FINS、FFA 水平降低,HOMA-ISI 水平升高,且研究組FINS、FFA 水平低于對照組,而HOMA-ISI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及FFA 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及FFA 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FFA(mmol/L)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FINS(pmol/L)治療前治療后HOMA-ISI治療前治療后30 30 t P 14.76±3.75 15.21±3.62 0.473 0.638 12.47±1.53*10.68±1.76*4.204 0.000 48.24±11.48 48.63±11.35 0.132 0.895 52.76±7.24*58.27±7.30*2.935 0.005 4.82±0.37 4.85±0.32 0.336 0.738 3.79±0.41 3.32±0.36 4.718 0.000
2.4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 治療后兩組CRP、TNF-α水平降低,且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指標水平對比(ng/ml,±s)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指標水平對比(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TNF-α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CRP治療前治療后30 30 t P 22.63±3.76 23.07±3.28 0.483 0.631 12.75±3.61*8.25±2.03*5.951 0.000 4.05±1.07 4.14±1.03 0.332 0.741 2.54±0.83*1.67±0.76*4.234 0.000
我國超重與肥胖人數激增已成為全球第一,特別是兒童群體的肥胖癥人數增長更為迅速。目前肥胖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遺傳、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有關,其中遺傳因素可作為絕大部分患者肥胖的病因。目前,臨床針對肥胖癥的治療多采用飲食、運動、改善生活方式等進行干預,但受到主觀影響因素較多,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8]。
中醫學認為小兒肥胖與痰濕瘀滯密切相關,痰濕積存于體內可引起血流不暢,氣滯血瘀,加之脂質異常可導致患兒出現頭暈口渴等臨床癥狀,故治療應以祛濕化痰、健脾益氣為主要原則[9]。營養療法是通過調節人體健康相關的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并重新構建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從而達到調節人體健康狀況的目的[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后TG、TC、LDL-C 水平比對照組低,HDL-C 水平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二陳湯加味聯合營養療法可提高小兒肥胖癥的治療效果,改善脂代謝水平。分析原因在于:營養療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上滿足機體對營養的特殊需求,通過調整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需求,可有效改善機體脂代謝水平,減少體質量。二陳湯加味為臨床常用祛痰劑,其中絞股藍性苦,微甘,主行健脾益氣之效;決明子味甘苦,主行潤腸通便之效;生山楂性微溫,主行消食健脾、行氣散淤之效;茯苓性甘,主行利水滲濕之效;制半夏性辛、溫,主行燥濕化痰之效;澤瀉味甘,性寒,主行利水滲濕、化濁降脂之效;陳皮味苦,性溫,主行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健胃消食、燥濕化痰之效。陳燁等[11]對100 例肥胖癥患兒進行前瞻性研究發現,二陳湯可有效改善患兒血脂水平,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相關研究表明,肥胖癥患兒中存在FFA 異常升高的現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脂肪組織增加后,身體會處于穩定調節狀態,過量的脂肪組織代謝分解發展,進而導致FFA 水平異常表達[12]。另外,肥胖狀態下FFA 會抑制葡萄糖的利用,導致胰島細胞被破壞,而出現胰島素抵抗[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FINS、FFA 水平比對照組低,HOMA-ISI 水平比對照組高(P<0.05)。其原因可能是現代藥理學中絞股藍中富含絞股藍皂甙、黃酮類及多維生素,可降低血脂表達,調節生理機能;決明子中黃酮類及生物堿物質,具有降脂、降壓的作用;山楂富含熊果酸、三萜酸、黃酮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將血脂與降壓作用;茯苓含有醛固酮、多糖類物質,可提高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功能;制半夏中含有黃連素、黃連酮等成分,可起到降血脂的作用。上述諸藥可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加速脂肪的溶解,從而抑制胰島素抵抗。相關研究表明,在肥胖癥發生后伴隨組織增生、巨噬細胞浸潤等會刺激機體產生大量的CRP 與TNF-α 等促炎因子的釋放[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CRP、TNF-α 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聯合治療下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的高表達。這可能與二陳湯中茯苓、決明子等藥物的藥理機制有關,在促進脂質代謝的同時可發揮一定的抗菌作用從而降低炎癥因子表達。
綜上所述,營養療法聯合二陳湯加味可提高小兒肥胖癥的治療效果,抑制胰島素抵抗,減少FFA 水平,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表達。